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目標任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涵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個領域,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內涵十分豐富。各級檔案部門如何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四個好”“兩個服務”的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勇于擔當作為,筆者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當前農村檔案的管理現況
多年來,各級檔案部門不斷鞏固加強農業農村檔案工作成果,在國家整體實施的鄉村振興工程中,自覺圍繞工業振興、農業振興、科技振興、環境振興和企業振興開展工作,對于推動農村開發、農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鄉鎮層面檔案工作的扎實開展,檔案利用社會效益明顯提升
多年來,我國農村檔案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認真踐行“經濟建設發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總體要求,檔案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檔案利用社會效益明顯提升。
(二)村級層面建檔機制的建立,使村務管理和村務公開更加規范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涉及面廣,給基層干部工作帶來不少難度。多年來,各行政村在土地資源、歷史狀況、人口狀況、基層黨建、集體資產、產業發展、人才隊伍、教育事業、基層治理等方面的村情檔案建設,理清了總體工作思路,使黨員、干部從經驗管理步入了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的軌道,既提高了干部管理的水平,又和諧了干群關系,同時,對緩解信訪問題、企業人員回流、招商引資、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等工作,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民生層面的檔案資源建設,使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得以解決
鄉村宅基地是鄉村農戶基于其集體管理人員地位所獲得的可以用來建造房屋的集體建筑土地,帶有社會福利功能和社會保險性質,一般無法繼承。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宅,則是農戶個人財產,可依法繼承。在農戶建檔的地方,因宅基地資料較為全面完備,土地使用證存根的信息起到了一定效果,使不少農戶的爭議得以化解。在農村發展實踐中,企業占地、村界劃分、農民拆遷等民生檔案整理及時、保管齊全完備的檔案同樣體現了其應有的價值。
二、農村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
因歷史原因,農村檔案管理工作長期不被社會關注,各種資料和信息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混亂、資料匱乏的現象,土地租賃和重大工程檔案資料在領導班子換屆過程中散失現象相對嚴重。
(一)缺乏法律意識
村級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是農業與農村工作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同時也是重要文件的主要形成者。但由于許多農村干部、群眾因受經濟建設程度和自身認識所限,對《檔案法》以及有關規章制度不夠熟悉,使其在某些重要活動、重點項目工作中,未能及時建立能夠長期保管的重要檔案資料,為日后的農村工作查考總結和提高資料運用水平留下遺憾。
(二)缺乏管理能力
很多農民不能利用檔案來處理歷史、工作和文化方面的問題,對一些原本能夠利用檔案很容易解決的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如農民在招投標、農村土地承包等方面存在困難而上訪的,當地政府通常不會想到主動找出已形成文件,用現成的合理理由處理問題、化解矛盾,而是習慣于直接向鄉鎮政府反饋問題并希望解決。有的農民在遇到脫貧攻堅、耕地補貼、房屋補償、農保醫保等困難情況時,也通常不知道查閱和利用檔案資料和上級人民政府所發布的現行文件維護其合法權益,使簡單問題復雜化。
(三)缺乏安全常識
村級管理者通常不了解什么資料是有價值的檔案,哪些檔案保管年限是多長,導致本來具有很大保存利用價值的資料不能及時歸檔,如村委會議記錄、“三資”管理制度、村務公開等。比較普遍的情況是,一些基建、拆遷、協議等關鍵資料一直保管在村干部手中,極易造成資源的損毀或丟失。在村級檔案的保管上,常常未設有專門的檔案室、檔案柜、防盜門窗和除濕、防蟲、防潮等必要設施,安全隱患很大。
(四)缺乏規范思維
為了加強農村檔案工作,規范村級檔案管理,服務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2018年,國家檔案局會同民政部、農業部聯合制定實施《村級檔案管理辦法》,但具體執行還不夠全面。換屆選舉、農村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政策確權、經濟合作組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財務和保險等關鍵信息均被集中保存在一些職能部門,不愿移交專門的檔案部門保管,導致農村檔案管理普遍存在不齊全、不完整現象。
三、做好農村檔案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檔案管理機制,全方位開展督導、檢查和考核
堅持黨對農村檔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鄉鎮黨委要明確一名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并做到真抓真管;鄉鎮政府要明確一名主管檔案工作的副職,確保黨委牽頭抓總,政府密切配合,整體步調一致。各村要明確一名副書記或支部委員分管檔案工作,一名責任心強的同志具體負責檔案工作。在制度安排上,縣、鄉、村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和重要事項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上下協同、凝聚共識、齊抓共治的工作格局,確保檔案工作銜接順暢、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縣區檔案部門要直接監督指導鄉鎮,逐一深入鄉鎮進行分類指導,確保檔案收集內容齊全、期限劃分準確、案卷整理規范、歸檔號及相關編號填寫完整、電子文件上傳完全、紙質和電子目錄等檢索工具齊備,使移交的每一份檔案都經得起時間檢驗。要在嚴格開展檔案執法檢查的基礎上,主動協調縣區級組織部門,將農村檔案管理工作列入黨建工作重要目標管理體系,嚴格履行崗位責任制,做到有規劃、有督查、有考核、有落實。鄉鎮要密切檔案工作與同級組織部門之間的聯系, 將村級建檔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搞好協調,齊抓共管,促進村級建檔工作順利完成。
(二)大力開展法律法規宣傳,緊抓檔案業務培訓不放松
縣區級檔案管理機構要通過各種方式,向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宣傳檔案的基本知識以及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村級檔案管理辦法》,增強干部、群眾的檔案安全意識,逐步把鄉鎮檔案保管工作引向法制化、規范化軌道。同時,要注意利用效果的跟蹤、收集和記載,適時向農村、農民宣傳和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成功案例,如郊區農村“四界”劃分、舊城區改造、農民宅基地合同利用等。隨著農村檔案工作的建立完善與不斷發展,大量出現的各種模式的檔案材料,對農村檔案人員的工作要求也逐漸提高。縣鄉檔案部門要把提高農村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作為推進農村檔案規范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對農村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檔案法律法規學習和培訓,突出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實行有證上崗,對考試合格者頒發上崗合格證書。針對農村工作特點,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小班特訓,重點對保管期限劃分、檔案整理流程、電子檔案上傳、檔案保管利用等進行手把手指導、一對一示范。
(三)適當加快農戶檔案建檔步伐,切實規范檔案收集整理
要把農戶檔案的建立工作納入總體工作安排,開展農戶檔案試點示范工作。農民手中有很多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合同、退耕還林還草合同、林業承包大戶合同、農村稅費改革合同和農村推行小額貸款合同等。很多農村專業戶、計劃生育“十二聯戶”和科技示范戶手中也有很多寶貴資料。可在條件成熟的鄉鎮先行進行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再逐步加以推廣,使農民認識到建立農戶檔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形成農戶自覺自愿建檔的思想共識。要根據國家檔案局《鄉鎮檔案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配套建立收集、整理、保管、統計、移交、利用、保密、鑒定、銷毀、數字化、數據化等制度,每一工作步驟、流程和環節都要全過程留痕,保證所有材料的來源和去處可溯、可查,使檔案管理在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前提下,做到管理規范,利用a47a27a2b9ec774e94adf8362b0e2362b93405a050f670d40fa62329f1dfa518有力。
(四)以檔案數字化為抓手,嘗試開展檔案數據化分析
農村檔案數字化工作開展后,能夠大大解決傳統檔案信息的載體轉換、數字存儲和便于利用問題,但這只是改變了檔案的描述、呈現和利用方式,難以挖掘和充分實現檔案的價值,數據化的檔案信息資源才是智慧檔案館的根基命脈。要樹立大檔案觀,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靈活多樣的數據組織和數據分析,使農村檔案管理走向集成化、科學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檔案服務品質。以檔案數字化為抓手,按照檔案管理的數字化、規范化、便民化要求,采取計算機錄入、掃描儀掃描、多媒體協作、硬盤存儲等技術手段,把紙質檔案轉換成數字檔案,為村級檔案信息快速查詢、高效利用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