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過“合成山楂果茶”“人工合成牛排”這些被冠以“科技與狠活”名頭的神奇食品?別被這個名字嚇著,其實它們就是一些用食品添加劑搞出來的小玩意兒。因為涉及大家關心的餐桌安全,“科技與狠活”的討論度始終居高不下,但別急,“狠活”食品真的就那么可怕嗎?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什么是“狠活”
“科技與狠活”通常被用來描述食品行業中食品添加劑被廣泛使用的現象,甚至是不當使用的亂象。別一聽“添加劑”就想到三聚氰胺、孔雀石綠這些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物質,其實這些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國家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添加物,一旦在食物中添加就是犯法。食品添加劑其實是個“老實巴交的好孩子”,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它們不僅沒有害處,還能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那些為了防腐、保鮮以及滿足加工工藝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也是食品添加劑。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大約有2000多種,從防腐劑到抗氧化劑,再到那些讓食物更甜、更香的甜味劑、天然香料等,都在名單上哦。所以,下次再聽到“食品添加劑”,別急著搖頭呀!
原生態食品難道不好嗎
想象一下,如果食品世界里突然沒有了食品添加劑會是什么樣?比如,鹽罐里沒有了抗結劑,那鹽可能就會變成一塊堅硬的鹽磚,每次做飯時,你還得拿出鑿子來“鑿取”一點鹽,這畫面是不是有點搞笑?又比如,薯片包裝袋中如果沒有了氮氣,你打開包裝的那一刻,可能就會聽到“咔嚓咔嚓”的心碎聲,因為薯片已經碎成了渣渣,你只能邊吃邊感慨:“薯片,你究竟怎么了啊?”所以,食品添加劑并非“洪水猛獸”,它們可是我們餐桌上的“隱形英雄”呢!
但有些小伙伴在挑選商品的時候,總是特別青睞那些標榜“零添加”“純天然”標簽的食品,覺得這樣的東西吃起來才放心。但事實是,有時候“零添加”并不意味著更安全或更健康。就拿防腐劑來說吧,那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肉類、豆制品,如果沒有防腐劑的保護,它們的保質期往往更短,更容易變質,不僅營養流失,還可能因為細菌滋生而讓我們生病。所以,下次看到那些所謂“零添加”的產品,先別急著把它們放進購物車,可以先留意一下保質期、存儲條件等,看看買回去是不是有條件存儲。
“狠活”就不安全嗎
我國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嚴格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這個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在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需要添加食品添加劑就必須符合這個標準,否則就是不合格產品。該標準在制定的時候除了考慮安全性,即使用中不會給消費者的健康帶來損害以外,還考慮到工藝必要性,即對于工藝非必要的添加劑也不允許添加。換而言之,在合理范圍內使用符合標準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無危害的。
警惕低價陷阱,認準正規產品
直播平臺上經常有類似“20片100克精品牛排僅售65元”的商品,消費者們還以為是福利,其實仔細想一想,菜市場牛肉價格一般為每千克60~80元,新鮮牛排的價格則更高。像直播間那種如此低價的牛排,能是正規生產的嗎?作為消費者,當發現商品的價格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時,就要注意了,需知“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價格過分低廉的食品,有可能是亂用食品添加劑,甚至是通過非法添加物人為合成的,購買的時候就要格外警惕了。
總的來說,依據國家標準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并無危害,無需過分擔憂。但不按國家標準使用或加入非法添加物,就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所以建議大家在購買食品時,選擇正規品牌,避免購買“三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