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婚姻與家國:近代才女姚倚云的詩心之維

2024-08-07 00:00:00溫世亮陳超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4225(2024)11-0032-09

姚倚云(1864—1944),名蘊素,字倚云,系出桐城麻溪姚氏家族,姚鼐侄曾孫女,姚瑩孫女,姚濬昌次女。姚倚云富有才情,工詩文,有《蘊素軒集》《滄海歸來集》①傳世。姚濬昌擇婿十年,父執吳汝綸稱賞姚倚云才德,向其極力撮合她與南通詩文名家范當世 (1854-1905) ,“時伯子先生失耦已數年,意不更娶,而冀州毅然為介。伯子先生亦既于冀州得詩讀之,議始定”(顧公毅《蘊素軒詩集序》)。[1]550姚倚云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二十六歲歸于范當世,為其繼室,其后夫妻詩詞唱酬如鼓琴瑟,直至光緒三十年(1904),以范當世患肺疾離世而終,前后凡十五年。姚、范這段婚姻,凄美而風雅,而詩才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二人相知相守且最終將彼此之生命化合為一的基石和紐帶。在范當世病逝后,面對艱危之世路,姚倚云為賡續丈夫志業計,從閨閣走向社會,積極投身教育救亡的時代洪流之中,成為中國近代社會女性教育的先行者,關于姚倚云教育業績、教育思想等,學者已有所論述③。本文以姚倚云之詩作為核心的解讀文本,主要是將其人、其詩置于婚姻、家國與女性的關系中展開討論,尤其關注她與丈夫范當世的情感聯結和命運關聯,在展現一位近代閨秀的生命歷程的同時,亦借以窺探激變時代之下,中國知識女性的心靈與衰世國危之互動。

一、以詩為媒:姚倚云與范當世的心靈耦合

李大防《蛻私軒續集序》曰:“國朝自康雍以來,父子祖孫踵為大儒,著述之多,賡續至二世三世者,或有其人。如桐城姚氏代有著述,歷三百年而未有已,則未之前聞。求之史籍,亦罕其匹。\"214出身于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姚倚云,深受家學之濡染,少有詩名,與父姚濬昌,兄姚永楷、姚永樸、姚永概,及家族女性等吟詠唱酬。其少作也為吳汝綸賞識,吳嘗見其“詩于戚姻家,為之驚喜\"(《蘊素軒詩稿序》)[2]137,且以“風格高秀,體裁澹雅,絕無閨閣之態。固由毓德名家,濡染有源,亦是天挺瓌姿,非復尋常所有也\"(顧公毅《蘊素軒詩集序》)1551稱之。實際上,這也成為范當世與姚倚云婚姻之緣起。范當世曾師事于吳汝綸,且深得其賞識,吳汝綸“既知太夫人賢,而又多先生之才,乃以詩介,力主婚議\"(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1547,并致書姚濬昌,稱贊范當世“詩筆海內罕與儷者,君為賢女擇對,宜莫如斯人”。[2J137姚倚云的詩才在這段婚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讀過姚倚云詩作后,不愿續娶的范當世,也改變了初心。

范當世與姚倚云以詩為媒的姻緣,不僅為其父輩玉成,后輩亦追慕不已。與姚倚云有往來且對她甚為了解的易君左(1899一1972)①,便以為“蘊素先生承祖若父,有這樣的環境的熏陶,其道德學問,自非尋常婦女所可幾及。偏又于歸于吾通十代詩人的范伯子先生,這在當時文教中人確有雙璧之目\"3,伯子弟子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則稱二人以詩為媒,終以文字因緣而成佳耦,“閨中唱和不輟,戚族咸以范氏得賢媛也”。1547姚倚云在《范伯子文集跋》中說:“婚姻之道,作合于天。以淑女配君子,其琴瑟靜好可知,而余又尤感于以文字因緣成佳耦焉。\"J544“佳耦”乃由文字因緣促成而非其他,正可見男女雙方精神交流、心靈契合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當然,這也是姚倚云的現身說法,亦為后人對此段姻緣的追慕提供了文字依憑。

詩才不僅是范姚二人文字因緣的開始,也是姚倚云化解范伯子心曲,獲得伯子真情的微妙所在。范伯子再娶之初,對前妻吳氏(乳名大橋)一往情深,其《書詒煒集后》稱“往余悼其先室吳孺人至不可奈何,而圖其所生長之區,曰‘大橋遺照”,而娶姚之后,“見是圖慚甚\"1402,這由其作于其間之詩如《與蘊素聯吟樂甚,因而感懷前室,誦其遺詩忽復與之流涕,蘊素用前韻余復次之》,亦可見一斑。當然,面對情深義重的范伯子,姚倚云也專門寫下《題大橋遺照》一詩,“攬圖援筆百感并,寫我凄涼致我情”“人間結境有許哀,從來此事傷心目\"[4]581,對他/她們夫妻間的深情難續同情之至。在父親姚濬昌安福官署完婚之后,范伯子即病重,曾一度離開安福回到南通,雖然遠隔千里之遙,卻使范伯子與姚倚云的感情逐漸加深。范伯子病愈返回安福,曾作長詩一首,亦即《行過南昌念且與內子相見,彼其懷我也積詩成卷,吾豈可遂無一言,而茫茫昔意又何從闌取以為辭,乃借歐陽公lt;班班林間鳩gt;四十四韻譜而成,鳴呼吳冀州之為吾兩人作合也,則引歐公薛夫人之文辭相悅,白首相賓以速吾之就,故吾亦得而效其詩也,而吾命窮矣》,由此詩題,便可見其感念二人姻緣亦如同歐陽修與薛夫人二人的文辭相悅之情,故步歐陽修贈內詩之韻,以傳遞心聲。從開始的相敬如賓、感念深重,到伉儷情深,范姚二人的感情線在范伯子的詩中亦有清晰的呈現。例如,《薄薄酒二章廣蘇黃之意》“我有好婦顏如花,我獨對之肝膽無由邪…我有好婦知天心,當風對月同開襟\"[1]118,表達從人生閑趣中品嘗夫婦相得的快慰;《與內子登狼山游宴極樂,內子先有詩而余次其韻》)“惟以佳人古難得,同時郭李云如仙。白頭相守亦相喻,此樂未被旁人先\"74,則傳遞出夫婦同心、白頭相守的愿望。

一如范伯子《次韻內子見慰之作》詩所云“與子同牢至今日,差強短晷有長吟\"1352,詩才也是姚倚云得以讀懂伯子,用以寬慰伯子的良方。寒碧評點范伯子詩文,于《弁言》中稱其\"赤子心而君子志,有行己之恥,無乘時之術”,“才情照耀,遭遇凄涼,一世聲名,百兇成就\"5,天地牢籠之間,幸有姚倚云的信任、扶持與寬慰。在范姚結褵之己丑之孟春,姚倚云便以《呈夫子》“同心欣靜好,燕婉媿蘩蘋。富貴安所重,儒術惟可珍。文章增紙貴,詩書未全貧。林泉堪養志,窮達任屈伸。賢者固樂道,超然遂天真”[4]568,向伯子宣示自己安貧樂道的心靈旨趣,惟愿謹守\"婦德”一“失恃慚婦德,思之誠惶恐”,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婚姻一—“老親擇士艱,十年得斯人”①,愿與他同甘苦共患難,以儒家心向相激勵,以詩書文章相慰勉。實際上,她也兌現了她的諾言。例如,范伯子在李鴻章天津府上擔任西席期間,并不得志,后來李鴻章因甲午戰敗后受舉國上下之指責,且牽連至伯子。其于《疊韻述懷示蘊素》中述說自己在天津的心境:“日在朱門鉆故紙,童牛角馬知何似?王陽豈有黃金爐,閉戶真能對妻子。西風八月天將寒,桂樹飄香遍萬山。我亦好生而惡殺,處乎材與不材間。\"“童牛角馬\"乃不今不古之物,伯子以此自況,道其內心的苦悶與哀愁;“材與不材間”,出自《莊子·山木篇》“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借此為喻,言說自己未能免受牽累的處境。而在北上進入李府的日子里,幸虧有姚倚云的相伴相知,才使其凄迷的人生有了依靠,其《疊韻再示蘊素》“天津一角池臺里,明月梅花有妻子\"2云云,恰又道出了這樣一份情思。

姚倚云入津門陪伴伯子期間,詩集中亦存有多首唱和詩,同樣可見夫妻相慰之情形。《和夫子用山谷韻》詩中稱自己乃“勉勵唱和博君樂,豈望流傳于人間”,“從君小隱公卿里,北窗能詠亦自喜”。[4]590至于《夫子和陸魯望漁具詩以皮襲美后五首相囑》一首,因深諧于“宦途羨釣磯,今古如斯說\"的道理,而欣賞不受榮利迷亂的泉石人一—“此人疑獨醒,俯首自荷笠\"[4]596-597,實際上也是借以消解伯子孤寂寥落心緒的詩性表達。范伯子離開李府后,輾轉于他所,卻碌碌而無為,姚倚云始終示與理解、寬容和慰藉,如其《同夫子和顧延卿見貽原韻》以“適心何用世有名,眼中惟覺溪山好”“境來順逆保其真,理得何煩心悄悄”“來日艱始未知,歷劫不磨始為寶”相激勵[4]600;在伯子患病離世之前,她除了悉心照料,也作詩博取伯子之歡心,以消解其所承負的來自于生命、時事的精神苦痛,而《夫子肺疾漸愈私心稍適偶作短章以博一粲》“危機世局空成憤,厚味詩書獨戀心。健飯祝君常勿藥,江湖挈我共長吟\"[4]608,正是這一情形之映照,《侍夫子就醫滬上候旅舍酬其見示原韻》中“已去韶華悲舊日,覓來靈藥可長年。江干旅社聊相慰,漫擘云箋和短篇\"[4]609云云,則又成為艱難形勢下夫妻以詩相慰、互為關切的日常實錄。

嚴迪昌先生認為,范伯子前后兩任妻子皆為佳偶,對他的人生是一大寬慰,“以范伯子而言,其雖自苦‘指天畫地幽囚里’,然前后得佳偶,堪謂上蒼給予不薄的人生補償,于詩史則尤稱佳姻緣”。[6]對此,正如范伯子侄兒范毓《蘊素軒詩集跋》所說:“每疑有昔時夫妻母子唱和之作,以發揚陰德以篤吾先人孤寒之志者存于其間。讀太夫人之詩篇,而益低徊信之。\"554無論范當世處于怎樣的現實境況之中,姚倚云總是以靈心相伴,以弱德之義寬慰其孤寒之志。

“唱隨十五年間事,今日何期化作煙。”(《悼亡》其二)[4]69十五年的婚姻,以范伯子的英年早逝作結。這十五年說長也短,但是,范、姚兩人的情感卻經歷了從文墨相得到旨趣相投,再到行用舍藏的理解與高度的精神認同。確切地說,以詩為媒的佳偶姻緣,不僅是理想的士人婚姻和夫妻相知、相扶、相守的情感基石,也成為范伯子去世之后兩人命運和思想得以延續共存的精神紐帶,而夫妻日常唱和中所形成的文字,雖難免有幾分因詩這一體式所賦予的感性含蓄,甚或晦澀模糊,但確又為此留下了可供尋繹的佐證。

二、莫共長吟:賽續范伯子的“平生教育心”

范伯子出身于詩文世家通州范氏,系范仲淹后裔,詩書相傳十余世不絕,“世為南通儒族”。[1535明季有范鳳翼、范國祿父子道德文章為世所重,而范伯子亦深受祖輩行藏出處與詩文風采的影響。“范伯子一生的幾次艱難選擇,如放棄科舉、離開李鴻章等,背后都能著出這兩位先祖的行世之風”。范伯子聯姻桐城麻溪姚氏家族,其品德、學問和詩文,均深得岳父姚濬昌的認可,在酬謝媒人吳汝綸的詩中,姚濬昌便有“千里擇婚姻,擇士在器識。橫目宇宙間,所得百不一。大江出岷峨,浩浩接溟渤,蒼茫海山際,萬寶藏其窟。咄哉吳冀州,珊瑚密網得。殷勤投贈我,兩札細如織。譬彼天風生,有翅不容捩。明月海上來,墮我清宵腋。始見冀州心,委懷乃非率\"8之謂,借以表達自己對這份姻緣的滿意。然而,范當世終其一生,并不算如意:九試秋闈,卻未得一第;三十五歲后,決計放棄科舉與仕進,為國家興亡而積極投身教育事業,卻以肺疾早逝,襟抱未開而身先死。

作為一介書生,范伯子有其用世之心,本有自家的抱負。然時世昏沉,空有憂憤,陳三立序范當世文集有言:“君雖若文士,好言經世,究中外之務。其后更甲午、戊戌、庚子之變,益慕泰西學說,憤生平所習無實用,昌言賤之。”范伯子慕西學之優長,在舉國昏聘的情況下,他于《南菁書院記》中提出對西學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強乎其(先圣先賢)不可變之道以待無窮之變”,而不可一味地“攻乎夷狄\"1370,而是希望通過利用泰西之學以強國阜民;當然,他也意識到中西文化之異,在光緒十八年(1892)所作《書日本高松保郎上使臣書后》中便指出,“西方教徒惟教之是爭,動亦至于戕殺百萬,窮兵數十年不休”的特點,并不同于孔孟之為教的“莫大乎以仁育天下,而莫切于仁其身”,又說:“機器興而耶之道左,吾道亦將微矣。人巧物幻之來,異時必有一決,不幸至于天動地岌,則其終能出而已亂者,果誰氏之教耶?\"398在清末中西、新舊激蕩交匯的背景中,他對西學固然有親近之感,但是對儒家傳統文化的價值亦有無法拋棄的信任,從中既可見其身處傳統與現代交織中的精神苦痛,也可體察感受他的經世志向。甲午風云之后,范伯子曾賦《內人有詩別女吾亦不可無以詒師曾也遂次其韻》詩二首,其二一首有云:

明時家國方憂患,歷劫文章有陸離。

再見飄搖定何處,懷貞履道勿須疑。[1162

在此,他不僅僅是以追尋道與藝合、國身通一的士大夫品格激勵女婿陳師曾,其實也是借以自勉。要而言之,自放棄科舉至放棄仕途,在家國艱危和人生經歷的促動之下,范伯子的文化心態每見更易,但他對儒家道統之仁政、經世與立身德行的堅守,卻始終未曾改變,其筆下亦每見“通乎一經,則存乎三代圣人之心\"(《南菁書院記》)[1170,“自凡大圣大賢,雖其身不用,而吾與天下共信之”(《書殷浩傳后》)168一類的言說。

范伯子詩集中有多首述懷示姚倚云,如《戲答蘊素見慰詩次其韻》《三疊前韻述懷示內子》《疊韻述懷示蘊素》《疊韻再示蘊素》《疊韻速內子和章》《苦雨不寐太息示內》等唱和詩即是。其中有碌碌無為的苦痛書寫一“已無男子封侯意,虛報皇天不老情”189,“我亦好生而惡殺,處乎材與不材間\"2,有相知相守的快意表達—“白頭相守亦相喻,此樂未被旁人先\"1175,有不知所向的心理述說一“燕雀紛紛噪余粒,老鳳茫茫何處投?我欲低心隴畝下,譬以耕犁屬之馬”178,有末世時代的愁情渲染一“正以海渾魚欲逝,顧茲花落鳥難鳴。人情各有銷魂處,吾獨誰為遣此生”。[1181蒿目時艱,在西學的沖擊之下,范伯子所服膺的往圣之學,在一片質疑聲中,頃刻間失去了它力挽狂瀾的強大力量,甚或有趨于消亡的危險,事實上,這又是傳統社會裂變下飽含文化憂患意識的近代士人最大隱痛與憤恨。學者所謂“讀范伯子詩,從中尋覓辨味中國士人歷經千百年而至末世的心緒心境\",堪稱知言。范伯子的絕命詩,亦即《落照》一首“落照原能媲旭暉,車聲人跡盡稀微。可憐步步為深黑,始信蒼茫有不歸\"1354,既概括了他幽寂深廣的人生苦痛與惶惶況味,也展示了他對傳統儒學在新學夾擊下趨于式微的悲愴之情。

范伯子晚年沉臥病榻,與友人張謇謀劃于通州興新式學堂,樹人興學。其《通州小學堂宗旨》談興辦學堂的目的、方式和路徑,稱“學堂何為而作耶?皇上懲甲午庚子之屢敗,變法求強而決然行之者也”“選學童而為之者,蓋曰立國必資乎人才,而培才當始于子弟;立教必遍乎全國,而變國莫先于秀民也。凡為學堂之大綱有三:智育、體育、德育是也”“然則遂用西法耶?非也!凡為智育者,智之事也;凡為德育者,仁之事也;凡為體育者,勇之事也\"1484,可見他興學鄉邦的苦心與宏愿,有“立教”與“變國\"之深意,既要取西學之長以改變國家命運,又不忘堅守傳統儒學的本根地位。對范當世棄科第而興學鄉邦的抱負,姚倚云是完全贊成和極力支持的,其《夫子以去影圖消悶自冬至臘盡殆將五旬余時時具茶果餉于馮君之畫室既成又治酒饌以勞之承命綴和章于圖后》所謂“一生師友恩情重,半壁江山感慨多。便學鴻光能舉案,由來孔孟未登科\"1582正是這一心理的反映;至于后來《悼亡二十首》第十五首中所說\"興學鄉邦不伐功,濟人利物意無窮。彬彬文質遭時厄,德惠雍容柳下風\"610,稱譽伯子利濟天下的志向,則再次表明了她的明月胸懷。

范伯子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亦即五十一歲時以肺疾撒手人寰,王守恂《范肯堂先生文集序》稱他“惟平生志事,未竟設施,卒郁抑以歿”。[1]543姚倚云與范伯子的偕隱終老之夢終碎,哀慟沉沉。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她寫下《悼亡二十首》,以抒心曲。總體看來,悼亡組詩重在表現亡夫范伯子的賢德高才與任真品性,同時又傷其不遇,每每深重綿邈,沉郁幽深。其中“最憐素志未能償,知道泉臺隱恨長\"(其七)、“文章氣節千秋業,叔子空留墮淚碑”(其九)、“彬彬文質造時厄,德慧雍容柳下風\"(十二)[4]610等詩句,可謂道盡了斯人已逝、碩學徒宏的無奈。當然,她同樣于《范伯子文集跋》中發出“其生平懷抱瓌偉,未有以稍展其志。設逢盛世,天復假之年,其所彰,豈只文詩而已”544之問,對亡夫的才德示以崇敬追慕。事實上,范伯子“懷貞履道”的崇高志向,對傳統儒學的赤忱,對興學救國的深義,雖未能于其有生之年得以實現;但是,這恰恰又成為其逝后姚倚云得以投身女性教育時代洪流的精神源泉。

清光緒末造,為強國計,詔令各省興辦學校,二十世紀初亦成為神州大地興學熱潮的開端期,女學也在這波浪潮中興起。在范伯子去世后,為完成其未竟之志,補遺憾于萬一,姚倚云便積極投身到女子教育的行列中來。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有云:

先生(范當世)沒于滬。婿父陳伯嚴入吊,博墾牧田券,堅辭。陳揮淚去。已而王州尊致養銀,太夫人日:‘伯子有弟,未亡人且有子,如之何其納之?無已,其以此興女學乎?’繇是與邑紳創公立女學校,張退庵老人(張譽)僦呂家巷為校址,三年成績炳然。張嗇公(騫)復易珠媚園建女子師范學校,聘太夫人為之長。歷十有五年,校譽蓋鄉國。[1|547

范伯子去世之后,姚倚云毅然提出以“養銀\"興辦女學,后來在南通張氏兄弟(張餐、張謇)的鼎力資助下,近代教育史上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女校,亦即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初名為通州公立女子學校)終得以創建,姚倚云受聘為首任校長,并倡導“以昌明女德,以研究國學為宗旨”(《蘊素軒詩集序》)[0,前后凡十五年。在此期間,姚倚云以中學為本,結合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以解放女性為基本目標,制訂了《女子師范學校章程》,并開設圖畫、英文、修身、國文、歷史、地理、數學、理化、體操、唱歌、家政、裁縫手工、教育史等課程,開風氣之先,亦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對中國近代女性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①民國己未(1919),應當時主政安徽教育的姨侄方時簡之邀,姚倚云受聘安徽女子職業學校;周甲之后,復應張騫兄弟之邀,返南通女子師范講授《四書》;直至紛亂四起,方辟居南通之馬塘,任南通紅十字會會長,雖屆古稀,仍不忘時事。[1]547

姚倚云走出閨閣,投身女子教育洪流,固然與其桐城麻溪姚氏家族的出身有關,與諸如李蕙仙、薛紹徽、康同薇、呂碧城、秋瑾等一大批晚清知識女性參與廢纏足、興女學、報女報,乃至投身革命為女性進入社會,爭取到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亦有聯系。但是,最為直接的原因,莫過于對范伯子“最憐第一傷心事,辜負平生教育心”(《悼亡詩》其四)[4]69心志之激發。一如顧公毅《蘊素軒詩集序》所引姚倚云對女子教育的看法,“女子教育,貴能觀于今而慎所當取,尤貴能鑒于古而所當守\"[1]550-551,相對于以文化托命的范伯子來說,姚倚云對儒家傳統文化所持守先待后、寬容變通的旨趣,無疑是與其高度契合的,確乎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范伯子的未竟之志。因此可以這樣說,范伯子的生命價值追求在姚倚云的身上得以存續、昭示,范、姚二人的生命價值可合二為一。在《蘊素軒詩集序》,伯子門生徐昂特拈出“立教”二字,以彰顯姚倚云賡續范伯子未竟之志,以甲明其行為背后之大義,日:“人第見桐城之文教覃敷于海內,且不知其詩教且流播而靡窮。是猶江海之水,泱漭灝漾,旁溢為湖沼,以成其灌溉之功。而先師立教未竟之志趣,亦于是乎袒焉,讀先生詩者其無規規于詞華之末,而與世所傳閨閣之什倫比而齊觀也。”1552綜觀前文所述,徐昂所言當然是值得肯定的。

姚、范凄美而備受矚目的姻緣,與傳統才子佳人的婚姻理想自有關聯,但又超越了傳統視國中的才士夫妻模式,在清末風云的激蕩和二人知己心靈的醞釀下,確實也達到了精神契合、命命相通的境地。這是中國近代危局之下,在中西、新舊交織碰撞的場域背景中,閨秀傳統與士人傳統的文化結晶,既顯示了因才情牽合而成的深細優美的情感世界,又呈現了匹夫、匹婦在特定的生命經歷和社會思潮的作用下締結而成的家國赤誠,有其極為深刻的時代標識意義。

三、儒學之用:詩禮教澤下的女子教育

“觀空無相本來空,紅雨繽紛浩劫中。不遣香魂隨物化,惟將艷質共春終。生前逸氣同詞客,身后豐神托畫工。玉笛吹殘空帳惘,只留清怨逐東風。\"(《和呂慧如落花詩原韻》)[469在這首與呂慧如唱酬的落花詩里,或可窺見伯子逝后姚倚云的人生志趣與品格。前四句以春花的存無轉瞬為喻,面對浩劫,不惜弱質,毅然將最美好的艷質精魂付與春日,姚倚云對抗無色無相的落花精神躍然紙上:后四句寫落花短暫存亡的氣象與風神,不過有了詞客畫工的吟詠圖繪,終將得以永生。只是此情可哀,此景堪憐,高昂之中有低回婉轉,目振之中亦有淡淡的傷時感遇之意。從落花隱喻中,既可看作姚倚云弱勢之中挺立的人格追求旨趣,亦可感知其不怨不尤之性情。

范伯子去世后,作為長嫂的姚倚云于亂世貧病中艱難地支撐門戶。如范鎧《呈大嫂姚倚云書》所謂“老兄弟既遭折首之戚,少兄弟發達之期均尚遙遠,而大嫂凄苦到極處,弟等報效之愿未能確踐。然惟此‘患難相保、性命相依'八字為我家不至衰落之本源\",在范伯子去世后的四十年中,她復遭繼女、兄弟、女婿、繼子之離世,老無所依;然而,姚倚云濡染于詩禮教澤,卻能以溫柔敦厚之性情面對人生之困厄。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有言:“自所天喪徂,迄今四十年,太夫人(姚倚云)秉持禮法,力守清苦,代夫子之職,而終前室之志,慈愛下及于孫曾,至于衰老臥病,寄托吟詠,不怨不尤,以正其命。\"[]547-548“不怨不尤,以正其命”,這不僅是溫柔敦厚浸潤下的心靈所寄,也是姚倚云堅韌的女性力量的宣示。姚倚云有《用兩當軒贈友韻寄仲厚》“自我喪其耦,已斷平生情\"4]615云云,自述丈夫范伯子去世后的人生態度,欲將枯寂苦痛的個人情感永久埋藏,謹守從一而終的傳統女德。不過,對于喪夫守節,女性以青燈禮佛度余生的形態,姚倚云并非完全理解,亦有迷惘,曾借《夫子次三弟秋懷十首命倚云和之得三首而為俗務所稽因循數月冬日小暇復成七章》其六)發出過疑問:

孤高吾姨母,筠操報真歸。青燈伴寂寞, 冥坐思無為。余生同秋菊,澄懷向碧池。平生 那可問?熱血付與誰!\"[4]594

據姚永樸《馬節母光儒人墓表》,姚倚云姨母,名光潤,“年十九歸同邑馬君萬珍,甫兩年而夫卒,無子,以弟萬祜子元烺為嗣。…而萬祜客死天津,元烺復得心疾,療之不瘳。孺人更撫兩孫,今亦娶妻生子矣。食貧自潔,卒持門風不墜”。姨母光潤一生孤苦但言行尊崇禮法,且對姚氏閨門亦多以女德示教:“吾邑自明以來,故家多崇女德。咸豐后稍衰矣。獨孺人黽勉繼之,言動必循禮法。是來吾家,勖諸婦以闔行,或道鄉先輩及外家遺事不倦。古之所稱為女宗者,蓋不過也。\"[2187清代桐城,文化昌明,理學風氣亦甚濃烈,于女性教育尤重女德與禮法,以守貞護節為榮,麻溪姚氏家族在這方面實可稱典型。在此,姚倚云從女性的生命經驗出發,感傷姨母縱然懷抱高潔清貞,生前孤寂清苦,憐其平生“熱血付與誰”。值得注意的是,與姨母光潤一樣,撫養姚倚云長大的祖母蕭太恭人、外祖母陳恭人,也都有過守節從禮的人生經歷,而姚倚云也是“平生之德行無憾于兩姓者”(《蘊素軒詩稿序》)。[2]137其《和陳公良見贈原韻》其一有云“清貞早賦柏舟詩,甘苦平生只自知\"[12]659,顯然,清貞守禮自是遵循地域、家族和禮法之傳統,姚倚云在這一點上終究未能超越她的祖輩。然而,范伯子志業未遂而撒手人寰,這一沉重的人生打擊卻又深深地促動了姚倚云對自我生命價值的思考,“一日不死當自立,雙鬢婆娑悟大千。國溺安能援以手,才雄或可事堪肩”(《初夏書感》)[4]611,她雖未能果敢地走出與禮法、與女德對抗這一步,但在范伯子遺志的激勵下,卻有了將個人生命認知與時代關懷耦合起來的心向。只是,這種富有新氣象的耦合結果,終究又會呈現詩禮教澤的傳統印痕。

曹文麟在《蘊素軒詩集序》中說:“蘊素先生承祖若父與其昆弟之忠于國、邃于學,而入孝子之門,偶崛起東海名溢神州之肯堂先生。又清淳其質,砥礪道德,勤勉學問”。[1]549-550她清苦半生,秉持禮法,“復推其所懷,施之女子教育”。徐昂認為,詩教與女學本有天然的聯系,“《詩三百篇》,首詠后妃之化,詩教固基于女子也。夫詩之所謂教者,本諸溫柔敦厚之情,發為和平中正之聲,漸于人心,而化被天下”。[1552不可否認的是,身處中西并存交合的大變革時代,姚倚云亦有以中學為本而融通西學以“鞏國基救民生\"的思想傾向,在《送李兆萱游學美洲序》中,她便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對學生李兆萱“富舊學之根柢,抱新學之志愿”以“普及國中之教育”,以救護民生的人生旨趣深以為然。13但在文中她又指出:

吾國自古以來以禮義教民,雖未矜言普及,然民無不知倫常之懿德為人道之大本,上智之士咸以親親而后仁民之道為治。管子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舍其道則不立。”近世為西學者,不究其淵源與說之所以然,遠游歸,遽辟古先賢立法為治之宗旨,釀成不可為治之過度,受侮于列強。嗟乎!蓋亦自侮而后人侮之也。惟高明者不然,然均在野,無權勢,則無能為,此亦國家致亂之由乎?[13]

由此可見,守舊學之根柢而汲取西學之長,實乃姚倚云教育思想之本根。正因如此,她的女子教育,終究又是“持詩教昌明女學,以研究國學為宗旨”,這當然與她的桐城麻溪姚氏家范及理學修養有關,與范伯子的\"立教\"志趣更相呼應。對學生李兆萱“學成于國中\"而游學于美洲,姚倚云既表贊許,但又告誡她須敦守禮義,須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13;亦曾寫下《質言留別諸生》一詩,語重心長地向女弟子們坦陳她的女學心聲,“教育吾豈敢?提倡姑初試。不得道大光,勉強發真粹”,這或為謙辭,但從中也不難看出她對女學教化之“道大光\"所給予的厚望;而\"女子賦天職,功在家政備。須知國之興,實始家之治”,“文藻固可珍,大節尤當識。國學學之源,經史必心醉\"4623云云,則又可證她心中的詩禮教澤,既敦人倫,又深受儒學之滋養,有道德之內涵。而以真實的自我生命踐歷推及女子教育,自離不開時代巨變之下儒家社會人倫禮法崩塌的助推,因而姚倚云始終懷有對時代儒學之用的深切關懷,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稱她\"坤德含章,文采爍爍,遙接桐城,不僅足以范女子而已也\"548,自有從這一方面省察的意味。但是,她并非守舊而不化,而是于守中而知求變,相時而致動,其《秋夜讀飲冰室文有感》“壯麗山河世事非,空悲女德太沉微。微新敦識真三味,守舊今成浩嘆欷\"[4]612,可謂真切地表露了她守中學之本而融通中西、新舊的通變意識。當然,這也被納入她的教育理念中,或者說是其教育理念之詩性表達。概而言之,這也就是前文所引顧公毅所說的“女子教育,貴能觀于今而慎所當取,尤貴能鑒于古而知所當守”;具體來講,則如其《南通縣女師范校十周年概覽》所說“二南之化行,婦人皆知,抑驕忌、守貞潔、勤女工、躬節儉,是以風俗隆盛”,故而即以“服習家政,勤儉溫和”為通州女師校之校訓。4從此中固然可見姚倚云受舊思想熏染之印痕,有新舊過渡性之色彩,但是她對女子教育的思索,已然超越了傳統女德的綱常觀念,吸取了女德中勤儉溫和的德行修為理念,在守護傳統文明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于女性主體意識的重視、維系和推揚,此實即其“鑒于古而知所當守\"之一面。至于《概覽》中“為人師表,尤注重婦德,一切偏宕激烈之學說,概屏弗譚\"[14],于新事物、新思想持審慎之態度,相時而動,其所傾心的仍不乏傳統的禮義之學(或者說固有文明)的成分,則又可視為姚倚云“觀于今而慎所當取”之注腳。

姚倚云《有感示黃蔚青徐寓靜二生》云:\"江山雖好不勝愁,草木凋零已送秋。黯黯凍云迷遠岫,瀟瀟暮雨暗汀州。惟希舊德求根據,慎向新知要自由。解放要當有所存,莫因習俗逐潮流。\"[4629保存固有文明,是姚倚云在面對自清末戊戌維新,再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西學大潮沖擊之下,以傳統儒家文化為根,理性地對待新知的呼吁。在“學乘世變逐潮流,固有文明不自求”(《與璞君及惠若夫婦論近時教育感賦二絕》)[4]633,喧囂與激變,全面否定傳統的五四新文化時代中,姚既憂慮傳統儒家文化之衰,又哀嘆在“寰海于今世道惡\"的背景下世人“征逐潮流皆尚欲\"(《題顧端卿七十壽冊子》)[4]637,嗟嘆古道之消沉。在清末儒學衰微的時代風潮里,一如徐昂《范姚太夫人家傳》所說,“鳴呼,世道陵夷極矣!國不可以無禮義廉恥,禮義廉恥之維系人心者,不可以無學,學必有所承而后能知所守\"1548,姚倚云確乎表現出承當如此重任的勇毅。

在范伯子辭世三十年后,姚倚云寫下《外子降乩感賦》一詩:“身世悠悠百感并,卅年前夢不堪尋。清愁萬斛誰能識,義務空勞后死心。\"[12]659,慨嘆代夫續命的孤獨和艱辛,對自己興學價值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徐昂序《蘊素軒詩集》也說:“伊古名媛之以詩傳者有其人矣,而欲求其能濡沫沾丐于后進,詎易言邪?\"1552然而,如易君左所稱說的“在傳統中國的時代,有德行的女子雖然不少,但一個女子若能在她有限的人生中,用感人的文字寫下她心靈的崇高,那么她所獲得的就是一種不朽的文學和道德的力量\"3],姚倚云涵濡詩禮之教澤,她以生命寫詩,亦以詩心成就生命;又以生命付諸教育,接續亡夫伯子為天下興亡計的遺志,在中西并存、新舊交織中強調傳統儒學的當下價值。確切地說,其裹挾著舊時婚姻禮法的精神品性,自帶有無法褪去的傳統之色,因此而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保守性,但難免又有感染后來者的能量。

結語

姚倚云與范伯子以詩結緣而成佳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的閨秀,姚倚云最初的志向是與范伯子執手偕老,成為琴瑟和諧的才士夫婦。然而,身處近代風云激蕩的時代激流之中,夫妻相濡以沫,共同面對生命之起伏、世事之艱危,萌發出興學救亡的志趣,他們的婚姻亦因此多了一層家國色彩。只是,伯子的志業尚未完成便撒手人寰,在此境況之下,姚倚云在遵奉禮法、女德的同時,毅然接續伯子未竟之志,由閨門走入社會,將目光投向更為廣大深遠的追求。“關雎賦好逑,治齊于婚姻。以其關系大,而致家國寧。萬福之造端,豈可徒因循。所以君子義,綢繆重彝倫\"[4]637,這是姚倚云《題雙肇樓因緣圖》詩中所提及的自己關乎婚姻與家國關系的看法,實即源于《詩三百》首篇詠后妃之德,正夫婦厚人倫而風天下之說,但她并未因循于此,而有繼承、開拓、變通的意識抱負。當然,她也將這一看法融入她的教育事業,以\"詩教昌明女學”,又“以研究國學為宗旨”,志在中西文化激蕩之中守護傳統儒家文化之本根,借以助力國家之振興。由此可見,她的婚姻觀、家國觀及其操持,既與傳統一脈相承,又有時代特色。當然,所有的這一切,又借助詩這一特殊的載體而得以清晰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姚倚云之詩,正是婚姻與家國融合之結晶,從中既可見夫妻相得、相守、相離的真情,又可見范伯子立教興學的志趣,還可見她自己對于婚姻和家國的思考,可謂凝聚了她的生命歷程和全部心魂。正因如此,姚、范凄美而備受矚目的婚姻,固然有守護傳統的一面,但確又滲入了太多的時代元素和人生思緒,有了新的氣象,最終超越了傳統的才子與佳人遇合的夫妻模式。

徐天嘯指出:“中國之女子,既無高尚之旨趣,又無奇特之思想;既無獨立之主義,又無偉大之事業。廉恥盡喪,依賴成性,奈何奈何。\"52徐氏此言,對于近代女權運動以前的中國女性而言也許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對于其后經歷了時代變革的中國女性來說,則未必中肯貼切,姚倚云以救亡之心,積極投身女子教育,既有高尚的志趣,也有偉大的事業,便是一個顯在的反例。客觀地講,因婚姻、家國而生成的姚倚云之詩,雖說還只是一個關乎女性與婚姻、與家國的個案;但是,自清末以來,受包含“不纏足”“興女學\"在內的女權運動思想的深刻影響,像姚倚云那樣有旨趣、有事業的知識女性其實并不少見。那么,對于婚姻,對于家國,對于中西新舊,這些知識女性到底是持守一種怎樣的態度?她們是否也會像姚倚云那樣,愿意將婚姻、家國、新舊的思考融入具體的詩文創作中呢?對這些關乎近代知識女性的具體問題的探討,作為近代社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女性詩人和教育家,姚倚云是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換而言之,對于探尋近代激變時代背景下,中國知識女性的心靈走向和精神特征而言,仍可見姚倚云其人、其詩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范當世著;馬亞中,陳國安點校.范伯子詩文集(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5.

[2]姚永樸著;方寧勝,楊懷志點校.姚永樸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3]易君左.人天寥廓兩詩人[J].江蘇教育1934年第4期.

[4]姚倚云.蘊素軒詩集[M]/范伯子詩文集(修訂本)附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5]范當世著;寒碧箋評.范伯子詩文選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

[6]嚴迪昌.范伯子詩述略[J].文史知識2003年第8期

[7]唐一方.范伯子的詩學世界[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44.

[8]姚濬昌.幸余求定稿:卷十二[M].清光緒十七年刻本.

[9]陳三立著;李開軍校點.散原精舍詩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10.

[10]朱德裳.女教育家姚蘊素[M].三十年聞見錄.長沙:岳麓出版社,1985:141.

[11]范曾主編.通范氏詩文世家(范鎧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342.

[12]姚倚云.滄海歸來集續集[M]//范伯子詩文集(修訂本)附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3]姚倚云.滄海歸來集·文集[M]民國三十三年(1944)或后排印本.

[14]姚倚云.南通縣女師范校十周年概覽[Z].南通翰墨林印局,1915.

[15]徐天嘯.神州女子新史[M].臺北:食貨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徐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91九色国产在线| 永久在线播放|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无码AV动漫|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主播| 不卡网亚洲无码| 91精品人妻互换|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1亚瑟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黄|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久青草网站|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婷婷激情五月网|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天堂|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天堂成人av| 国产特级毛片|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主播|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性网站|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高清国产在线|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午夜啪啪网|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激情综合|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天堂高清|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