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人代會,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內容和生動實踐。人代會辦會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堅持成熟定型、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和措施辦法的基礎上,不斷守正創新、完善發展。針對設區的市和縣級人代會具體的表決、詢問、列席等辦會工作,筆者作了一些思考、進行一點探討,求教于方家,以期促進工作。
一、完善表決方式,提升人代會議事質效
從全國來看,有的省會城市所轄區和受委托管理的縣級市、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開展表決活動,全部采用了電子表決系統,實現了區域內市和縣兩級人大全覆蓋,效果很好,代表點贊,體現了地方人大工作的勃勃生機。目前,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會議實行電子表決已不是問題,那該如何在人代會上推進電子表決。要做好此項工作,一是已實行電子表決的要堅持,二是未實行電子表決的要推行,直至實現市縣兩級人代會全部使用電子表決方式,有效提高人大代表履職工作效率,使表決結果更加真實和精準。
市縣兩級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是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的必然趨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深入開展,更需要民主法治建設的有力支撐,更需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的全面保障。市縣兩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僅是政治機關、國家權力機關,還要成為全面承擔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在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中地位重要、使命光榮,應推動人大各項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眾所周知,人大是集體行權,表決是集體行權的最后一個環節,人代會采用電子表決方式開展表決活動有助于增強集體行權的效果,并以點帶面展現新作為、體現新形象。已經實行電子表決的市縣兩級人代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退回去,要鞏固好發展成果,一年接著一年、一屆接著一屆堅持不懈抓落實,形成制度性安排。沒有采用電子表決方式的,應創造條件,漸進地適時開展電子表決,在電子表決沒有采用之前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表決通過決議決定,以體現時代的要求、表決的剛性,進一步提升人代會議事質量。
市縣兩級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是進一步尊重人大代表主體地位、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強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設,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這一要求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使之落地落實,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要進一步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充分尊重人大代表的主體地位和法定權利,為人大代表真實表達意愿、反映人民意愿、卓有成效地執行好代表職務提供便利和條件。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具有隱蔽性、快捷性、便利性、高效性的特點,可以使人大代表沒有任何后顧之憂地行使好表決之權,使采用舉手表決中個別代表不舉手的“微現象”一去不復返,使通過的議案和國家機關工作報告更好地匯聚民意、反映民意、代表民意、符合實際。
市縣兩級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可以進一步提升人大監督的質量和效果。毋庸置疑,實行電子表決,與舉手表決相比,就會出現棄權票和不贊成票。這不可怕,也不是壞事,它有利于國家機關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認真對待人大監督、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密切配合人大監督。在人大會議召開前,認真聽取人大代表的建議、意見,切實完善好提交人代會審議的工作報告。在會議召開期間,慎重地派遣負責人員到會認真聽取代表的審議意見,回答代表的詢問,根據代表的建議進一步研究完善工作報告。在閉會期間,認真貫徹落實大會通過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并及時回復,切實改進工作,高質量地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以一流上乘的工作和為民造福的實績積極回應棄權票和反對票,回報贊成票,與人大監督形成強大合力。
市縣兩級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要形成共識,積極有序推進。黨委要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職、發揮作用;人大常委會要堅持不懈地爭取和依靠黨委支持履職盡責、有所作為;“一府兩院”要把實行電子表決作為一件好事、大事、要事,作為接受監督、提升工作質量的契機和動力來看待。思想統一了,認識到位了,經費保障的問題就可以漸進解決,人代會實行電子表決就不是問題,人大工作新格局也就形成了。
目前,鄉鎮人大普遍實行一年召開兩次人代會制度,有的甚至實行季會制,有條件的情況下,人代會表決也可以實行電子表決方式。實踐證明,地方人大只要與時俱進、依法履職、奮發有為,就能切實發揮好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不負人民重托。
二、完善專題詢問,提升人代會監督水平
專題詢問這一監督利器,常在地方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使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開展專題詢問很少,而且主要在鄉鎮。按照地方組織法和監督法,詢問這種監督方式,無論是人大常委會會議還是人代會都適用。應該說,市縣兩級人代會開展專題詢問沒有法律障礙。新時代新征程上,市縣兩級人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積極探索,推動專題詢問向人代會延伸,進一步提升人代會監督水平。
從條件看,人代會開展專題詢問是有基礎的。近些年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專題詢問,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有助于人代會開展專題詢問。而從過去市縣兩級人大召開代表大會情況看,在代表團會議或代表團分組開展審議活動過程中,人大代表開展詢問已經處于普遍性、常態性狀態,而且有的人大代表或個人或聯名針對關注的問題提出書面詢問,大會工作機構單獨組織有關部門回答代表詢問,通過雙方問答互動、和諧溝通,達到了代表了解情況、促進有關問題解決的目的。這種書面的詢問已經具備了專題詢問的雛形和架構,是具體而微的專題詢問,但由于參與的代表和有關部門人數少、會議的規模小、媒體關注度不高而鮮為人知。從過去有的地方人代會審議的情況看,除了各代表團審議和分組審議外,還開展了專題審議,即安排一至兩個專題,在會前征求全體人大代表的意見,按代表的意愿在人代會期間將全體代表進行分組開展專題審議,政府分管領導及政府職能部門到會應詢、聽取意見,這些實踐表明在人代會上審議國家機關工作報告開展專題詢問是有基礎、可行的。
從實際看,人代會開展專題詢問,縣鄉人大可先行先試。鄉鎮人大的參會人數相對少些,適宜普遍組織開展專題詢問。目前,在鄉鎮人大召開的年度第二次會議上,針對聽取的政府專項工作報告,有的鄉鎮人大已經啟動和開展了專題詢問,代表反響好,監督效果好,會議開出了質量和水平,具有典型性。縣級人大在常委會會議開展好專題詢問的同時,可以嘗試向人代會延伸,開展專題詢問,除換屆的那年外,其他年均可按照專題審議的模式,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組織地選擇一至兩個重大民生問題或普遍關注的重大工作嘗試開展專題詢問,把例會開得有聲有色,并總結經驗向設區的市級人代會推廣。
從主體看,人大代表是詢問的主體,有組織、有序地推動專題詢問向人代會延伸,為代表暢所欲言、充分行使好審議權搭建更大的平臺,有利于代表知情知政、推動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人代會會議質量。對于代表團和人大代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的詢問案,大會工作機構要組織好、落實好、宣傳好這種特別的專題詢問會,推動代表團和人大代表關注的問題或工作得到解決或促進,進一步使專題詢問深入人心。人大代表也可強化書面詢問意識,充分運用好專題詢問這種有力的監督方式,參與行使好國家權力,為百姓做好事,為發展添動力。
三、完善列席工作,促進人代會充分審議
全程參加地方人代會的人員,主要有出席人員、列席人員。出席人員是人大代表,是人大的組成人員,也是人代會的主體,具有法定的權利。列席人員雖不是主體,但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其進一步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優勢,地方人大應與時俱進地完善列席制度,解決好列席人員等同于聽會人員甚至是掛個名的認識,實事求是地發揮好列席人員作用。
完善列席人員構成。地方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和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鄉級的人民政府領導人員,列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縣級以上的其他有關機關、團體負責人,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可以列席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代表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并可以應邀列席原選舉單位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市縣兩級人大應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充分認識列席人員的性質和作用,完善人大議事規則,并根據實際情況,健全列席制度,科學合理地把每一次人代會的列席人員確定好、落實好,并組織好參會,把作用發揮好。
加強列席人員培訓。實踐中,對代表學習培訓強調的多、開展的多,對列席人員學習培訓這一塊工作強調的少、開展的也少。從實際出發,市縣兩級人大應有針對性、及時地加強對列席人員有關人大制度理論、人大業務、民主法治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培訓,特別是在人代會召開前夕,應對確定的列席人員不拘形式地開展學習培訓,使列席人員了解情況、熟悉工作,較好履行職責,便于會后嚴格按照會議決議要求和代表意見建議認真改進工作、抓好工作落實。
督促列席人員履職。列席人員不是擺設,雖然沒有選舉表決權、言論免責權、提出書面議案和建議權等,但有參加審議、發表意見的權利。目前,地方大會工作機構對列席人員的要求,主要是準時參會、遵守會紀等,對其工作的具體要求不多。市縣兩級人大應在學習培訓、會議須知、參會通知、代表團會議安排等方面對列席人員的工作,特別是針對審議各項議案、報告,就關心關注的問題、發現的問題等積極發言,提出明確要求。代表團會議的主持人或代表小組審議會的召集人,應做好引導、督促,打消列席人員的思想顧慮,在充分發揮代表團、代表小組全體代表審議作用的基礎上,善于發揮和匯聚每一位列席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列席人員應做好充分的參會準備、充滿熱情地主動要求發言,回答詢問、聽取意見,豐富和充實審議工作,與出席人員一道凝心聚力把審議搞得更有深度、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完善通報、簡報等工作。在市縣兩級人代會期間,大會工作機構一般主要是對出席人員出席會議等情況進行通報,對列席人員列席情況關注不夠。市縣兩級人大應完善通報工作,把列席人員列席會議等情況與出席人員一樣納入通報范疇。目前,在人代會簡報工作中,主要是反映出席人員的審議意見,不刊登列席人員的意見建議。法律法規對簡報工作沒有作出具體規定,議事規則往往也是一兩句話、語焉不詳。簡報工作主要是按照大會工作機構制訂的簡報工作方案來開展,一次大會一個方案。從激發列席人員履職積極性、促進充分審議的角度,應健全簡報工作方案,完善簡報工作制度,把簡報刊登人員從出席人員擴大到列席人員,對列席人員在參與審議中提出的意見建議擇優擇要刊登,促進列席人員踴躍發言、精言實語、履職盡責。
加強出席與列席人員之間的交流。出席與列席人員的交流互動、智慧碰撞,主要體現在代表團會議、代表團分組審議議案和報告的工作之中。此外,大會工作機構還可以專門組織或倡導支持有需求的出席人員、相關的擔任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列席人員有序地開展交流,增進審議共識,形成審議合力,最終實現人代會議程高質量地完成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的同題共答、同向發力。
四、完善頒發證書工作、助力專委會更好作為
在有的市縣兩級人大工作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常委會任命的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委員都頒發了任命書,但人代會通過的專委會組成人員卻沒有頒發證書。同為專委會組成人員,任命的有證書、通過的沒有證書,這一現象耐人尋味,容易為人所忽視,卻是個必須重視的現實問題。
頒發任命書,已成為人大常委會行使任免權的一項常態化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環節。它的意義和作用在于依法依規開展任命工作,著力增強任命的儀式感、榮譽感、莊重感,使接受常委會任命的干部進一步強化堅持黨的領導的意識,進一步強化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的意識。這一工作各地開展的具體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已普遍推開,極大地促進了人大任命干部依法履職、積極履職、為民履職,成為人大常委會行使任免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之相較,在人代會上頒發人事相關證書尚未完全推開,特別是專委會組成人員這一塊。由于歷史、現實和制度的種種原因,有的基層沒有為人代會通過的專委會組成人員頒發通過證書,為此引發吐槽和微詞。當然,人代會通過了,憲法宣誓開展了,主席團公告了,法律程序就走完了,無可非議。但對于個人而言,由人代會通過卻沒有相關證書,也許是小小的遺憾;而對于辦會工作來說,也有待改進之處,要盡可能做得完善一些,盡量不留微憾。
無論是常委會的會務還是人代會的會務,辦會工作永無止境。常委會頒發任命書的做法,當事人和代表的反響都很好,促進工作的效果也很好,可以全面深入地推廣至人代會辦會工作之中。對于人大專委會及其組成人員而言,根據地方組織法、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和地方人大工作實際,專委會在人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出來,專委會在人大工作中的分量越來越重,這也使專委會及其組成人員進一步受到鼓舞和激勵。專委會作用發揮,固然受客觀因素影響,但專委會組成人員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容小覷,應從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來激發專委會組成人員的履職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自覺自愿自發、甘于樂于勤于從事和做好專委會工作。在這個意義上,倡導在人大全面推廣為專委會組成人員頒發證書,讓專委會組成人員更加珍惜專委會職務、更加努力履職盡責,既是順應時代要求的水到渠成之舉,又是暖心勵人的溫馨之事,成本很小、意義很大。
專委會組成人員與常委會組成人員,產生的方式雖然不一樣,一個是通過,一個是選舉,但都是“代表的代表”。為人代會表決通過的專委會組成人員頒發證書,沒有任何法律障礙,關鍵是不要怕麻煩,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給專委會組成人員頒發證書,可以在人代會全體會議上面向全體代表進行,大會通過名單之后立即開展,由前排就座的大會執行主席頒發。針對人代會時間緊、任務重、專委會組成人員人數比較多等實際,也可以在會后與憲法宣誓活動一起開展。如此,必將極大地增強基層人大專委會組成人員的責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其更好地專心致力于專委會工作,在“專”上狠下功夫,從而助力專委會作為,發揮專委會“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