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啟了世界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征程。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國際)是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統集成服務商之一,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建設的國外水泥生產線240多條,項目遍布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近80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份額連續十年居全球首位,被國務院國資委譽為“中央企業‘走出去’典范”。新時代新作為,中材國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開拓合作,踏準步點節奏,輸出“中國技術”“中國模式”“中國方案”“中國管理”,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擔當,凝聚起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磅礴力量。
中國技術“走出去”
中材國際自啟動“走出去”戰略開始,就以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系統服務、合理的施工成本和嚴謹的工期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水平在國外市場運作,從而聲名鵲起。以沙特項目高效、高質、高規格竣工為契機,先后獲得一大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工程總承包項目,項目主體設備均由中材國際自行研發和制造。
為獲取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增長空間,中材國際依托水泥工程技術裝備主業,致力于向節能環保、工程多元化、礦業制造、境外水泥投資等領域拓展,努力建設成為集工程技術服務、水泥投資、節能環保等業務為一體的市場引領者、資源整合者、價值創造者,成為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一流企業。
以工程為載體,中材國際帶動了自有成套技術裝備的出口和大量勞務出口,水泥裝備銷售占銷售總額50%以上,帶動了我國水泥裝備業整體的發展,一舉將我國從全球水泥工程建設裝備最大進口國,轉變為全球現代化水泥裝備最大的出口國。據統計,目前全球日產萬噸及以上的水泥生產工程項目中,60%為中材國際所承建。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材國際注重“質量要素”,把能否高質量完成項目放在第一位,突出中國品牌、中國技術,突出一流品質、一流信譽,扎扎實實打造“國家名片”。2018年竣工的埃及GOE項目,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明珠,這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集群之一,其工藝技術和裝備代表了當今世界水泥行業的最先進水平,標志著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占領了世界水泥技術制高點。
中國模式“走出去”
自2005年開始,中材國際以全生命周期總成本領先的EPC商業模式開拓國際市場,塑造出了全球同行業中產業鏈最為完整、最具競爭力的水泥工程企業,EPC商業模式已成為中材國際開拓海外市場的堅實利器。
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中材國際在具體項目建設中,探索出新的“EPC+F”的融資模式,打破了歐洲市場的桎梏,為公司在開拓海外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了經驗參考。目前,中材國際執行的Kilis5000TPD等多個海外項目,也正式采用“EPC+F”模式,并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材國際創新的O&M(保產模式)商業模式,為國內外業界所借鑒。O&M合同是指生產項目等在設備安裝后的運行(Operation)與維護(Maintenance)的承包合同。一般而言,在總成本領先思路下,O&M捆綁在EPC合同下,由有經驗承包商承擔保生產,產品的質量品牌和產量就有了保障,較好地解除投資者對生產風險的擔憂,同時又進一步拓展總包商的業務。
大型跨國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服務技術的競爭,也是金融的競爭。中材國際海外項目在充分利用好自身金融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模式,提升產融結合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等技術,集合投資、管理、后續服務等全產業鏈,提升整體競爭力,進而開創公司“走出去”的業務模式的新時代。
中國方案“走出去”
近年來,中材國際在海外的項目機構不僅充分適應當地的法律規定、政策要求、交易習慣和文化傳統,還能夠妥善規避項目實際運營中容易出現的公平競爭、勞動用工、環境保護等的法律風險,并建立有針對性、適應當地制度、文化的合規管理體系。
被埃及報紙譽為“金字塔第二”的GOE項目,是世界水泥行業迄今為止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步建設的最大規模的水泥生產線項目。工程建設期間,中材國際把屬地化發展作為根本性原則,雇傭培養大量當地員工,高峰期當地員工達萬人以上,同時有200多家當地企業參與工程分包合作,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改善了地區經濟結構,僅項目建設已為當地創造近2萬個工作崗位。
中材國際注重培養當地高素質勞工,深入開展當地員工培訓工作,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對水泥生產線運營期所需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為埃及培養水泥運營技術人員;幫助項目當地學校創辦水泥專業,為當地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埃及業主方對此十分滿意,并表示中材國際SINOMA提供的中國方案更加緊密貼近和滿足埃及經濟社會人民需求,屬地化管理、本土化經營、合規化發展真正在這里落地生根。
中國管理“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材國際持續提升基礎管理效能,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一體化”管理體系,尤其是在工程建設方面強化了“全流程”的精細化管理,確保工作精確到位。
中材國際重點加強EPC各環節的通力協同,統籌設計、采購、物流等中間環節進度,實施“矩陣式、全過程、動態化”管理;持續推進對標優化和管理創新,積極開展項目管理創新成果交流,推動對標體系向KPI、經營、管理拓展,擴大對標管理經驗和對標成果的共享。統一項目實施、管理和評價標準,遵循"由點到面、循序漸進、逐步深化"的體系建設思路,建立覆蓋工程項目效益、履約、安全等領域的“五星項目”評價機制,構建統一、規范、科學的運行標準體系。
同時,中材國際公司還踐行“格子化管控”“增節降”“八大工法”等管理理念,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形成了工程項目管理流程的風險匯總表、風險控制矩陣、流程地圖及職責不相容表,實現了工程總承包業務風險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體系化和系統化,推動了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中國品牌“走出去”
從“走出去”到“站住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國際化經營,必須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影響力,才能在所在地“圖發展”“可持續”。中材國際精心打造每個項目,逐步進入當地主流市場、高端市場,持續開展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建設,提升公司在國際市場美譽度和專業話語權。
品牌代表高技術、高質量、高品質,同時還代表優質服務。從走出國門開始,中材國際就注重培養和打造品牌并發揮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際化經營中,中材國際遵循“親誠惠容”的原則,堅持和睦融通、互利共贏,和利益相關方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公司推行屬地化管理,加快本土化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最大程度地帶動項目所在國經濟發展與提升當地民眾的福利水平,充分尊重利益相關方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真正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十多年來,中材國際從最初單純地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一攬子”式服務轉變,提升產品服務的附加值,除展現精品工程、高新技術等“硬實力”外,還培育了先進的企業文化等“軟實力”。在敘利亞項目周邊幾百公里的地方,中材國際“SINOMA”品牌已被當地人作為路標、車貼等,應用標識品牌形象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無形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落實和有效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建設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造福了當地人民。下一步,中材國際將更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雙邊和多邊合作,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