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塔中采油氣管理區(以下簡稱:管理區)黨委,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2023年以來,將人才強企設定為“一把手工程”,由黨委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人才強企工作實施方案》,通過育才、聚才、理才、用才“四維工作法”,探索形成“2+3+3+3”人才培養路徑,扎實推進人才培養戰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育才”有效,創新2種培養模式
推行新員工“百日成才”工程。開展新員工入職培訓,打破各部門各自為戰、多頭培訓、重復培訓模式,將分散培訓改為集中培訓,按工程思維開展人才培養。制定百日培訓計劃,從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參數、應急等方面,開發97門課程,構建由管理區技術專家、技能專家授課,各站隊長、工程師催化輔導,黨委組織部協調聯動的教學模式。創新采用井站一體化培養方式,系統講解井口到外輸生產流程的相關工藝、設備、應急、安全等基礎理論,引導新員工開展交流互動、主題研討,組織其閱讀《塔里木的答卷》,撰寫讀后感,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得”。通過培訓,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增強了新員工的歸屬感、使命感、責任感,使其快速實現身份轉變,融入企業發展。
打造“塔中微課堂”特色品牌。大興交流學習之風,圍繞安全生產、提質增效等重點工作,加大各級干部和專業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創新開展“塔中微課堂”。微課堂主要聚焦小知識、小技能、小核心、小創造,突出形式靈活、精準施教、交流碰撞、簡潔高效四大特點,采取情景式、實操式等“短平快”授課形式,強化小范圍精準輔導,打破灌輸式授課模式,倡導交流式授課,授課時間為15~30分鐘,內容為理論、黨建、典型人物等,由黨/K7WNUry3GqE739Z7FazSQ==務干部講“微黨課”,每月堅持舉辦3次微課堂,提升全員能力素質?!八形⒄n堂”品牌借助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便捷的學習方式,已成為人才成長的助推器,為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聚才”有方,搭建3個成長舞臺
創建塔中“工程師講堂”。管理區為專業技術人才量身打造的“工程師講堂”,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三個必須”,即必須有領導參加、必須有交流研討、必須有成果應用。注重學以致用,通過聚焦技術難題、分析難題形式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在搭建“工程師講堂”實踐過程中,逐步搭建起“三個平臺”,即員工展示平臺、技術交流平臺、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了產學研深度融合。
實施“揭榜掛帥”項目。各部門有權“擬榜”,要求“擬榜”項目可量化、可考核。領導審批后,組織部門統一“發榜”,員工報名揭榜,賦予“揭榜人”在“人財物”方面的決定權,評選后,發布“揭榜掛帥”公示。項目結束后,組織驗收“獎榜”,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和顯著經濟效益的負責人給予重獎,充分激發科技人才大膽創新、突破自我的積極性。
舉辦各類競技比賽。開展首屆職業技能比武,突出實用性,堅持生產現場用什么就“比”什么的原則,其內容涵蓋天然氣凈化、采油氣、數字化運維、地面參數、單井工況、公文寫作等競賽項目,吸引了數百人參加。舉辦內部兼職培訓師大賽、勞動競賽、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比賽活動,促進人才交流,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搭建舞臺。
“理才”有力,完善3項激勵機制
合理配置技術與管理人才。破除官本位意識,將技術干部二級工程師納入黨委管理并進行排序,列于三級副職干部之前,獎金(參照三級正職干部)由管理區分配、休假由分管領導審批、工作內容由分管領導直接安排;調整多名行政干部到技術序列,選拔部分技術人才到管理序列,讓適合干技術的人專注技術,適合管理的人從事管理。召開專業技術人員座談會,開展崗位講述活動,使其講清崗位職責,明確目標方向。選樹技術干部先進典型,開辟專欄大力宣傳,制定領導班子聯系專家工作制度,營造崇尚技術、尊重技術的濃厚氛圍。
完善激勵機制。出臺專項獎金管理制度,建立以“重點事、重點人”為核心的精準激勵機制,突出崗位貢獻、及時激勵原則,加大對個人的獎勵力度,細化專項獎勵實施細則,明確獎勵項目、獎勵標準,激發全員干事創業熱情,促使全員思想由“被動領獎金”向“主動掙獎金”轉變。
理順分配體系。突出崗位價值導向,完善“以崗位價值為基礎,以業績考核為手段”的分配體系,明確部門和崗位職責。開展崗位價值評估,宣講政策,調整評價指標,將評估結果和獎金系數掛鉤,優化調整內部薪酬分配體系,差異化設置崗位獎金系數,崗位價值評估結果應用率達100%。

“用才”有度,優化3種管理機制
大膽啟用優秀人才。深化機構改革,推進干部選拔調整工作,以“先起立、再坐下”方式進行競爭性選拔。壓減干部職數,提拔任用優秀年輕干部。加大技術干部使用力度,經過優化,技術干部的占比由改革前的41.6%提升到47.9%。鼓勵技能型人才考技能等級證書,新員工實行強制取證,選拔承包商優秀人才,將承包商里的典型技能人才聘任為管理區技能專家,給予其身份認同、職務待遇,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力,更好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離職在崗干部管理。嚴格執行離職在崗干部管理規定,明確其崗位職責,通過績效考核、民主測評等綜合考評,壓實責任,引導他們立足崗位作貢獻。梳理管理區專項工作,安排部分離職干部擔任技術顧問負責專項工作,為管理區提供專項業務咨詢服務,分享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參與人才培養等工作,發揮其“傳幫帶”作用。
激活干部管理模式。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參考歷年干部考核排序,對排名靠后者進行分析,破解個別干部“不想干、不會干”問題。對想干事的基層干部,采取“壓擔子、鋪路子”方式,加強培訓和崗位錘煉。對個別不想干、思想滑坡、在躺平中不思進取的干部,則通過“挪位子、摘帽子”堅決予以調整。對不適合擔任現職的基層干部適時調整,并根據個人特長安排合適崗位,推動干部“能上能下”。
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面向未來,管理區將圍繞盤活人力資源,激活發展動能等方面持續探索實踐。一是推動機制落地。對考核排名靠后的基層干部、專業技術人員(二三級工程師)重新競聘,能者上庸者下。嚴格離職在崗干部管理,細化崗位職責,嚴格考核兌現。加大重點群體、關鍵崗位激勵力度,控制低端、低效的操作崗位收入增長,樹立收入能增能減的鮮明導向,激發全員潛能。二是加強人才培養。著力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管理能力的培訓學習,不斷優化技能比武流程,切實提升培訓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三是深化人才成長通道研究。管理區部分員工反映職業成長通道不暢通等問題,實質上是待遇問題、權責問題。管理區將深入推行崗位管理,賦予相應權限,適當拉開行政管理序列的待遇,讓不走行政路線且價值高、干得好的員工,感受到組織的重視和關注,確保他們成長有通道、收入有盼頭、工作有勁頭。
通過實踐,管理區新一屆黨委基本形成了人才工作思路,堅持人才是引領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繼承和發揚人才工作好傳統好做法,強化崗位和實踐培訓,加快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保護創新、寬容失敗,讓人才開展創新工作無后顧之憂,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人才成長成才氛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動能,為建設世界一流沙漠油氣田提供堅實組織和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