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決策部署,國有企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排頭兵,必須充分發揮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有序參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推動成都現代化軌道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成都軌道產業投資集團通過探索形成“124”產業鏈統戰工作法,不斷提升統戰工作政治引領、作用發揮、人才培養、聯誼交友、服務保障效能,共同繪就推動成都軌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同心圓”。
聯建“一個統戰陣地”,建強產業統戰活動載體
為有效解決統戰工作“有組織無陣地、有陣地無活動”的難題,聯合產業鏈上協同企業在產業生產經營一線打造可進入、可參與的統戰活動陣地——“智薈軌道·同心建功”服務站,突出聯誼交友、學習提升、風采展示三大功能,由產業鏈企業依托陣地輪辦座談交流、研學培訓、文化體育等活動,陣地獲評成都市首批“蓉城智薈”黨外知識分子引領平臺。
深化“兩張工作清單”,優化產業統戰服務機制
在產業鏈黨建聯建機制的引導下,成都軌道產業投資集團通過建立《產業鏈統戰工作聯系清單》《產業鏈統戰資源需求清單》,形成具有軌道特色的統戰聯系服務機制。一是建立工作聯系清單。選派公司優秀民主黨派人士作總聯絡人,產業鏈“鏈主”及重要“鏈屬”企業遴選優秀黨外人士為企業聯絡人,對上負責承接開展產業鏈統戰活動,對下負責聯系服務本企業黨外人士,工作有效覆蓋成都軌道產業上下游14家重點企業(含6家非公企業)。二是建立供需服務清單。整合產業鏈企業在產業研究、產業政策、產業資源、共享平臺、統戰服務五個方面共58項優質共享資源,聯動產業鏈各方力量建立服務提供與需求響應機制,提供各類專業化、個性化服務65次。
實施“四個專項行動”,發揮產業統戰優勢作用
通過聯合產業鏈上協同企業深入實施“鏈結同心”四個專項行動,成都軌道產業投資集團將黨外人士培養、非公企業發展與成都軌道產業“建圈強鏈”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統戰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增效。一是實施“思政領鏈”行動。通過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赴延安參觀中央統戰部舊址、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足跡等主題思想教育及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強黨外人士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二是實施“人才聚鏈”行動。聯合產業鏈上協同企業建設軌道裝備“產學研”虛擬仿真基地、2025智慧型全自動行車試驗平臺等培訓設施,組織開展參訪研學、產業講堂、工匠技能比武等活動,共有10余名產業鏈黨外人士獲評大國工匠、勞動模范、成都工匠等榮譽。三是實施“建言興鏈”行動。匯聚黨外人士智慧,編制《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藍皮書》《成都城市軌道交通產業投資機會研究》等5份高質量產業研究報告。組織黨外人士參加各類產業交流會、推介會30余次,為成都軌道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四是實施“產業強鏈”行動。組建由公司民主黨派人士主理的“蓉知·軌道創新工坊”,聚焦智慧化、數字化、綠色化等產業前沿領域與產業鏈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全國首列基于5G車車通信全自動駕駛新一代市域A型車、全球首列時速160公里氫能源全自動市域車、全球首臺套地鐵線路巡檢機器人等30多項成都“智”造新技術,累計獲得專利34項,推動加快形成軌道交通新質生產力。組建由公司黨外知識分子為主力的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建圈強鏈”青年團隊,協同招引中車四方等30余家專業頭部企業(含16家非公企業)、主導交控科技西部區域總部等16個“專精特新”高能級產業項目(其中5個項目合作方為非公企業)落地成都,全面助力成都現代化軌道產業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