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寫作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四項技能之一,也是令眾多學生頗感吃力的單項。除了受制于詞匯和語法,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是導致學生難以適應西式文風和呈現地道表達的主要原因。文章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視角,闡釋思維差異對英語寫作邏輯的影響,以及如何增加文化差異意識來歸化自身寫作風格,幫助學生跳脫中式思維,調整寫作風格向目的語讀者靠攏,提升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 文化差異;英語寫作;邏輯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15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on the Logic of
English Writing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ZHOU Jing
(SIA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English writing is one of the four skill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it is also a challenging task for many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being limited by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pattern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also the main reasons why students find it difficult to adapt to Western style writing and present authentic expre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act of thinking differences on the logic of English writing, as well as how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naturalize one's own writing style, help students break away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adjust their writing style to approach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nd improve their English writing skills.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 English writing; logic
根據Geert Hofstede(1984)提出的跨文化交際維度理論,文化可以被定義為決定人們思想與行為的集體性程序(collective programming),正是這種集體性程序將一類人區別于另外一類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們的潛意識,或寫作思維,進而對各自的寫作風格產生影響[1]。在現實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表達不地道和邏輯混亂導致的搭配不當,字面翻譯和段落主題不明的問題則是大多數同學提升英語寫作能力需要克服的思維定式問題。文章從詞匯、句子和段落三個方面,解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寫作邏輯的影響,幫助學生有意識運用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培養英語表達思維能力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1 中西文化差異對于英語寫作邏輯的影響
1.1 詞匯
詞匯的廣度和深度是衡量語言習得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一定的詞匯儲備固然重要,但如何準確和地道地運用,則需要學生熟悉中英語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有意識去除漢語痕跡。
1.1.1 詞性的偏好
相對于漢語用詞具體卻形象生動,善用動詞的特點,英語則用詞抽象概括,詞義虛化多樣。例如,學生想借助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達榜樣的力量時,會不自覺寫成 “Peaches and plums do not have to talk, yet a path is worn beneath them”。看似沒有問題,但會讓英語讀者不明所以,領略不到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如果把桃李的概念抽象引申后,寫成 “A man of true worth attracts admiration” 則更言簡意賅,讓目的語讀者更好理解。
英語虛化抽象的表達特點也引發了英語寫作“重靜態輕動態”的詞性偏好。對于就業的表達,學生通常會脫口而出 “find a job”或類似的動賓短語,而英語對于一些表示“現象,行文和屬性”的范疇詞,更傾向于使用抽象名詞,即用分詞結構、動詞或形容詞的轉化。那么,就業表達成 “job seeking”或 “employment”則更符合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
1.1.2 具體和概括的選擇
除了詞性選擇的傾向性,漢語語言擅長排列組合具體的詞語作為一類集合概念的全部或外延,如“吃喝玩樂”這一說法,在轉述成英語的時候,學生如果寫成“eating, drinking, playing and entertaining”則無法表達出原本的 “abandon oneself to pleasure”的生活方式的內涵。因此,相對于漢語的“具體瑣碎”,英語則更“概括統籌”。
1.1.3 詞序
詞序混亂是學生經常出現的語法錯誤之一,也是中英思維差異作用的結果。動詞和副詞的位置是不少基礎較薄弱的同學經常出錯的語法點,最常見的則是 “I like it very much”而非 “I very much like it”。另外,定語的位置也是易錯點。例如,“那個坐在窗戶旁邊的正在抽煙的男人是我的班主任”,句子中大把的修飾成分會讓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筆描述,但分析句子的主干以及后置定語后,可以表達成 “That man who is smoking near the window is my head teacher”,運用who引導的包含了near引導的介詞短語的定語從句后置限定。
1.2 句子
邏輯在句子寫作中最直接的體現在于銜接詞。同時,單句描述時,學生如果能夠主動適應句子結構的語法規則和寫作習慣,也是培養英語邏輯的一種體現。
1.2.1 語序
詞序有差異,英漢兩種語言體系句子結構的組織亦不同。結合易安銀的順應論,漢語是按時間順序和邏輯發展關系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論證,而英語則相反[2]。例如,中文“小男孩在學校用哭泣的方式表達對同桌的不滿”的語法成分順序為:主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謂語+賓語,轉述為英文 “The little boy expressed his dissatisfaction towards his desk mate by crying in the school.”語法成分順序就變成:主語+謂語+賓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英語的句型結構中,主謂先行,定狀補非主干成分后靠,而大多數學生往往局限于中式寫作思維,最終的產出則是逐字對應翻譯的chinglish。
1.2.2 銜接詞
銜接詞是連句成段以及分析篇章脈絡邏輯的重要手段,連貫與銜接也是眾多語言考試的評分標準之一。黃振定認為,中西方綜合性與分析性的思維差異,在構思方式和語言組織方式的區別,在于中文便悟性和意合(parataxis)而英文便理性和形合(hypotaxix)。相對于漢語依據內在邏輯和語境推進行文,英語則需要借助銜接手段,通過語法的硬性要求,實現句子間的連貫和邏輯。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可以體現在銜接詞的誤用,濫用及不用三個方面。如下面的三個例子:
a.In spite of she was ill, she clung tenaciously to her job.
b.Because such policy violates his desire, so he refuses to sign the contract.
c.Some learn English to study or work abroad. Others learn it to read books and magazines in English.
ab句均可認定為語法出錯,但b句的因果連詞運用則受到中式思維的局限。c句可完善為 “Some ..., while others ....” 語意簡潔,前后對比邏輯更清晰。
1.2.3 句子主語人和物傾向
英語民族的思維注重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表現在語言上,英語物稱傾向比較普遍,常使用不主動發出動作的詞或無生命名詞充當主語。然而中華傳統哲學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奠定了漢語民族的主體意識思維,即促使了語言表達時多以“人”作主語。例如:不同的人對出國留學持不同的態度。大多數學生會不假思索寫成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examination.” 語法沒有問題,但是改寫成“Attitudes...examina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則會給英語讀者一種更地道的感覺。
1.3 篇章
1.3.1 論證結構
不同于漢語螺旋型的思維模式,英民族的直線思維模式,體現在段落寫作中,傾向開門見山,直接表明觀點或寫作目的[3]。然而,這與漢語的先鋪墊后立意的寫法剛好相反,致使部分同學寫作時經常繞圈子,最后導致考試時間結束時未完成寫作任務或主旨不突出,從而影響寫作分數。
1.3.2 論據支持
在給出論據方面,大多數學生選擇借助個人或家人的經歷或感受支撐觀點,然而結合學術寫作的客觀性原則,英式傾向于以因果邏輯、解釋關系、對比、假設以及舉例子的方式拓展觀點,以此增加文章論證的可信度。
2 如何增加文化差異意識向目的語讀者靠攏
語言是思想的媒介,英語寫作是借助英語語系的符號和規則向英語文化世界傳遞中文的內涵。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英漢思維模式的不同,增加文化差異意識,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從而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或欣賞性。接下來,文章也相應地從詞、句和篇的角度指出向目的語讀者靠攏的學習方法。
2.1 詞塊記憶
2.1.1 固定搭配
相對于識記單一詞匯,固定搭配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詞義的印象,和提升措詞的準確度。例如,不少學生把“學知識”寫成 “learn knowledge”,但是如果把動詞learn換成acquire,則更能體現個人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動機。類似的短語還有“加快發展”,(accelerate development)、“過著幸福的生活”(lead a happy life)等,因此,學生平時可以多積累背誦,提升語言表達的豐富性。
2.1.2 語境
結合上下文語境選擇適當的單詞也是英式思維的表現之一。如“老顧客”,學生很容易寫成 “old customers”,但仔細斟酌完“老”是經常光顧,表頻率的意思之后,regular則合適。類似的還有“狗叫”,“dogs bark”比 “dogs shout”更合適。這就意味著記憶詞匯除了發音、語音和詞性外,把握語境和感情色彩也很有必要。
2.1.3 話題
雅思寫作大作文通常涵蓋了教育、社會、政府、科技、環境保護、媒體、犯罪、全球化、男女平等及抽象類十大話題,學生審題后通過調動相應的話題詞匯,例如談到“education”,相關表達如“impart theoretical knowledge ”, “exam-oriented education” 就會躍然紙上。相對于生搬硬湊,這些體系化的表達在適當的語境下既可以體現出寫作者的豐富的詞匯儲備,也能凸顯話題論證的邏輯和整體性。
2.2 句式轉換
2.2.1 句式轉化要體現語法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一方面,準確性是前提,主要體現在句子成分要完整,銜接詞和修飾語的位置使用要準確,輔助于時態、語態、人稱、數及標點符號。另一方面,靈活性是錦上添花。寫作時在明確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的前提下,偶爾使用非謂語結構會有長短句結合的效果,讀起來更加流暢自然。
2.2.2 注意把握中文“主語突出”和英文“主題突出”的特點
例如,“天空萬里無云”,學生的大眾版本是 “The sky has no clouds”,體現了中文喜主語的傾向,但是考慮到英文主語物化的風格,寫成 “It is cloudless.”或 “There is no cloud in the sky.”則更符合英式表達習慣。這一點也可以從觀點表達的句式主客觀傾向性看出,即相對于中文的 “I think”, “you should”,“let us”等,英文中會用到 “It is argued/estimated that...”引出論點。
2.3 篇章布局和邏輯
2.3.1 文體
文章題材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寫作的格式、結構、目的、風格和字數要求。雅思移民類小作文考查書信的應用,學術類則考查圖表和議論文的寫法,大學英語四六級也以考查議論文為主,偶有書信和記敘文。這都意味著學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中西方在不同類型寫作任務方面布局和結構的區別,從形式上體現英語寫作文體的特點。
2.3.2 邏輯
英式main idea-reason-evidence的寫作風格是倒金字塔結構,相對于中式先背景鋪墊后表明立意的寫作特點,直線思維模式更能夠讓讀者準確把握段落主旨,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般學術類文章的寫作中會對某一話題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如論述是否同意一個觀點,或討論一個現象的正反兩個方面。相對于一邊倒的寫法,西方讀者更傾向于先讓步后立論的寫作結構。同時,行文需借助連詞或過渡詞,促使文章脈絡清晰。
3 結語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和不同思維模式,學生的英語寫作易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最終致使詞不達意或英漢逐字對照翻譯的寫作現象。因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并順應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在詞匯的記憶,句式的組織及謀篇布局方面,削弱中式思維痕跡,向讀者靠近,從而提升文章可讀性。
參考文獻
[1] 徐玲.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錯誤現象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9):154-156.
[2] 韓路,劉闖.跨文化背景下高校學術英語寫作語用錯誤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英語教師,2021,21(12):66-67,89.
[3] 盧圓.無靈主語教學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