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進入“創時代”,創新創業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應該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創業基礎”教材方案。在教材建設立足點上,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野下的創業教育,目標是服務社會。在教材框架設計方面,基于創業過程論的框架設計,也更能應對新的時代挑戰,并適應創業實踐的變化;在專欄設計方面,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行動學習”范式,強調“學練”重于“說教”的設計體例和互動體驗,更能提高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 創新驅動;創業過程論;行動學習;創業基礎;教材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19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Based on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Theory and Action Learning Paradigm
YUWEN Xiaojian
(Shanghai Publishing Divi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200081)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oday's era. We should provide a suitable textbook plan for "Entrepreneurship Fundamentals". In terms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emphasis is placed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the goal of serving society. In terms of textbook framework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he framework design can better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and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In terms of column design, building a learner centered "action learning" paradigm, emphasizing the design style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over "preaching", can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drive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theory; action learning;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of textbook
創新創業教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重要一環。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
“創業基礎”課程是創業教育系列課程中的核心、基礎課程。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高等學校應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因此,“創業基礎”課程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融合現實、貼近學生的“創業基礎”教材,應具有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創新創業觀念,使其將個人成長和國家需要、社會發展結合起來。
要建設好“創業基礎”教材,先要建設好教材設計的三大核心點——立足點、框架、專欄,建設好這三點,就能搭建好高質量教材的基礎。
1 創新視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視野下的創業教育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也是世界大勢所趨。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重大歷史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創新與創業內在聯系緊密,密不可分。創新是創業的重要基礎,創新是創業的動力和源泉,是創業活動進行的有力動因。持續創新能推動和成就創業。創業者只有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才可能不斷地去尋求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創新和創業相輔相成,二者動態融合,對于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至關重要。
因此,我們在“創業基礎”教材中,應系統介紹、分析中國的創新戰略,講解一系列創新戰略的理論與觀點,如戰略背景、戰略要求、戰略部署、戰略任務等內容。如此設計,有助于推進創新創業創造向縱深發展,建設和完善創新創業載體。
在創新視野下,教材的建設還必須明確育人目標。那么,什么是創業教育的目標呢?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業基礎”教材要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進而服務社會。
2 經典框架:基于創業過程論的框架設計
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時代,創業實踐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這些變化挑戰著創業教材的框架邊界,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倒逼我們反思創業教材框架,回應新挑戰,適應新時代。
要建構好創業教材框架,除了設計“創新”內容,我們還必須明白創業研究的基礎理論,在基礎理論的地基上建構框架。創業研究中存在三種主要理論流派:
第一,創業特質論——探索“誰是創業者”。其盛行于 20世紀60至80年代,但其片面歸納創業者的人格特質,將創業者和創業行為過程、情景割裂。第二,創業認知論——聚焦“創業者如何思考”。其產生于21世紀初,創業認知學派關注如何認知和決策,致力于歸納并識別具備共性規范與合理性的創業認知和決策特征。創業者相對普通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思維過程。其理論危機是可能會拘泥于“情境不同故認知獨特”,即拘泥于識別特定情境下認知的有效性。第三,創業過程論——關注“創業者如何創業”。其于20世紀80年代末興起。回答“創業者如何行動”“創業者如何創業”的創業過程學派,主要關注“新企業從何而來”的問題,側重提煉新企業生成之前的行為規律及其關鍵影響因素。
我們應該選擇哪種理論范式建構框架呢?時代在變,創業的本質沒有變。無論創業實踐如何變化,其過程、行為都是創業實踐中重要的分析和觀測單元。基于創業過程論的教材框架更有利于進行創業教育,其可以強化學生對創業過程連續性的關注,避免孤立或靜止地考查創業過程中的某個層面;能充分解釋復雜的創業現象;能將另兩種經典理論——創業認知論、創業特質論,包含在基于創業過程論設計的框架中,對于我們認識和理解互聯網與數字技術驅動下的新型創業實c858968b0b8cb708ff1248a7d3e98dcb50b5c1c1e13971a914e0b63fdc66dd2f踐具有指導性。
如何基于創業過程論搭建創業教育教材框架呢?除介紹創新戰略的內容,我們應根據創業過程論的科學范式——情境+要素+行為,來搭建教材框架。
首先,提供一種獨特的情境。教材開篇要講“大學生與創新創業”,這就是限定了一種獨特的情境,是講與大學生有關的創業,不是講其他群體的創業。
其次,講解創業的關鍵要素。“創業教育之父”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三要素——創業者與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被公認為最典型的三大創業關鍵要素。因此,教材必須設計這三個內容。蒂蒙斯指出,成功的創業活動必須對機會、創業團隊和資源三者進行最適當的匹配,并且還要隨著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動態平衡。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創業基礎”教材,其關于創業資源的內容,只講創業融資,不全面講解創業資源。雖然創業資金是極其重要的創業資源,但只講創業資金,不全面講解創業資源,就遺漏了關鍵的創業要素。
最后,論述重要的創業行為。創業過程論學派學者里昂商學院研究副校長、創新創業方向教授弗雷德里克·德爾瑪和凱斯西儲大學經濟學教授斯科特·謝恩的研究指出,撰寫創業計劃書、新企業創辦是更為關鍵的兩個創業行為。這兩個行為有助于為新企業贏得合法性,推動其他創業活動的開展。因此,“創業基礎”教材必須包含創業計劃書、新企業創辦這兩塊內容。
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獨特情景+三要素+兩個關鍵行為就構成了“創業基礎”教材的基本框架。這幾項內容是缺一不可的。這一框架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無論什么創業活動,哪些創業要素如何改變創業行為,創業行為又發生了哪些新變化,這一框架下的創業教育,可以適應新的、不同的情景。
這一經典框架也正契合教育部辦公廳制訂的《“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試行)》。編輯在策劃加工“創業基礎”教材時,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深入淺出地構建經典框架,有序安排詳略,緊扣新時代創新創業發展要求,聚焦創業教育的核心問題,增強教材的適用性。
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其他內容,如涉及創業特質論的創新型人才素質的內容,涉及創業認知論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內容,均可以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情境)、創業者(要素)的章節中。此外,還可以增加商業模式、社會創業等內容。
3 專欄豐富: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行動學習”范式
創業教育發端于實踐的同時密切關注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業基礎”教材應該突出體驗性與參與度,因此,突出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專欄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
英國學者瑞文斯提出了行動學習的理論與方法。行動學習是人們就某個問題組成團隊,在現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質疑與反思來獲得解決方案,并在實施中不斷優化,進而實現個體和組織共同發展的學習過程。
在“創業基礎”教材的專欄設計方面,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行動學習”范式,要求專欄的內容設計要強調實踐性,類型設計要體現豐富性;在教學安排上,教師可指導學生組成團隊,根據專欄的內容,擬定項目任務,協同合作,完成項目學習與演練任務。
第一,可設計“創業訓練”專欄,擬定訓練目標與任務,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合作完成任務。
第二,可設計“創業測試”專欄,學生通過答題(一般為選擇題),測試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具備創業者應有的素質;然后學生可分組討論創業者必備的素質,共同探討,保證創業測試具備一定的開放性。
第三,可設計“案例分析”專欄,設計具體的實踐案例情景,學生集體進入具體的案例情境中,分析創業情景,理解創業理論。創業案例教學可結合創業理論和方法進行教學,有利于引發學生思考、討論,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豐富的專欄設計,使師生在教材使用中,能更多地依據情景、案例、練習等進行體驗式教學,將具體經驗總結上升為理性思想;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深入探索,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和實踐性,進而提升創業教育的有效性。
4 結語
扎根中國大地,做好創業理論研究與應用,建設好“創業基礎”教材,服務好“創業基礎”通識課,能覆蓋大量的高校學生,有助于提升創業課程教材的鑄魂育人價值,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深化創業教育改革創新,提升創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創新創業教育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楊俊,朱沆,于曉宇.創業研究前沿:問題、理論與方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2.
[2] (英)雷格·瑞文斯.行動學習的本質[M].郝君帥,趙文中,沈強銘,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3] 李家華,郭朝輝.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Jeffrey Timmons,Stephen Spinelli.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M].New York: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2008.
[5] 吳巖.鍛造中國“金師”[J].中國高等教育,2022(24):13-18.
[6] 錢旭紅.好教材勝過好教師[J].教育家,2022(31):1.
[7] 劉志陽,趙陳芳,楊俊.中國創業學: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1,43(12):51-67.
[8] 劉志陽.以創新創業教育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2(23):9-17.
[9] 蔡莉,張玉利,蔡義茹,等.創新驅動創業:新時期創新創業研究的核心學術構念[J].南開管理評論,2021,24(4):217-226.
[10] 何良興,張玉利.創業意愿與創業行為: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2,44(5):64-78.
[11] 賈建鋒,烏日罕,丁義浩.課程思政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提質增效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4):114-124.
[12] 吉峰,張宏建,李新春.過程性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障礙歸因與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23(6):58-65.
[13] 葉文平,潘詩敏,楊俊.三大創業數據庫與創業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2,44(8):3-23.
[14] 李厚銳,于曉宇.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協同發展策略研究:組織變革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23,43(7):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