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在當前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影響。文章基于行業需求,分析了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探討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創設行業—教育融合平臺、實施“未來教師”培養計劃、引入競爭機制、實施“教師成長伙伴計劃”等,以期推動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行業需求;信息化教學;職業教育;教師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9.027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Industry Needs
DENG Shaowe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enan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industry structure,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nhanc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e needs of previous industries, and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cluding creating an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implementing the "Future Teacher" training plan, introducing competition mechanisms, and implementing the "Teacher Growth Partner Pla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words industry dem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1 行業需求與職業教育教師專業能力的關系分析
1.1 行業需求的動態演變對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挑戰
隨著工業4.0、“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不斷革新,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表現在從過去對單一技能的依賴,逐步轉向對復合型、創新型技能的高度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職業教育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即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著重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創新能力以及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1]。
這一轉變對職業教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必須迅速適應并掌握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將其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確保自己所培養的學生能夠緊跟行業發展的步伐,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1.2 信息化教學能力成為職業教育教師的必備素質
信息化教學能力已然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教師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必備素質。這種能力不僅包括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基本功,還要求教師具備整合各種教學資源、設計信息化教學環境以及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等多方面的高階能力。
擁有這些能力的教師,能夠輕松地將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融入日常教學,使職業教育始終保持與行業發展的同步性和前瞻性,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與未來職業發展相適應的知識體系和技能架構。這對于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
1.3 行業需求與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互動機制
行業需求與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密的互動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行業的新需求能夠及時有效地傳遞到教育領域,推動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一方面,行業的新需求像一股強大的驅動力,推動著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通過參加培訓、學習交流、實踐探索等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新需求。
另一方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又反過來促進了行業的發展。教師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在進入行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并勝任各種工作崗位,推動行業的創新和進步。這種良性循環使得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系,共同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 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2.1 創設行業—教育融合平臺,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跨界發展
在職業教育與行業的互動中,創設行業―教育融合平臺成為一個創新且關鍵的舉措。這一平臺旨在構建一個信息共享、資源整合、項目合作與深度交流的綜合體系,以消除兩者之間的隔閡,實現無縫對接。
首先,信息共享是該平臺的核心功能之一。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平臺能夠實時收集和更新行業動態、最新技術進展、市場需求變化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經過整理和分析后,清晰、直觀地呈現給教師,確保他們能夠迅速了解并掌握行業前沿知識和發展趨勢。這種信息的高效傳遞和共享,不僅有助于教師保持與行業同步的知識更新,還能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案例,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更具針對性。其次,資源整合也是該平臺的重要功能[3]。行業內擁有豐富的實踐資源、項目合作機會以及專家智庫等,但這些資源往往分散在各個企業和機構中,難以被教師直接獲取和利用。通過行業―教育融合平臺,這些資源可以被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為教師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量的實踐鍛煉和專業技能提升機會。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參與行業內的實際項目,與行業專家共同工作,深入了解行業的工作流程和技術要求,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此外,項目合作與深度交流是該平臺促進教師專業能力跨界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參與行業內的實際項目,教師不僅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技術和設備,還能與行業內的專業人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這種深度的參與和互動,有助于教師打破學科和行業的界限,實現專業知識的跨界融合和實踐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同時,通過與行業專家的深度交流,教師還能了解到行業內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為未來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撐。
2.2 實施“未來教師”培養計劃,預見并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在職業教育領域,為了應對未來社會和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實施“未來教師”培養計劃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該計劃旨在選拔和培養一批既具備前瞻性思維、創新精神,又擅長信息化教學的優秀教師,確保他們能夠準確預見行業趨勢,并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實踐。
首先,選拔機制不僅關注教師的教學實績和科研能力,還特別強調其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候選教師需要展示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提升教學效果,以及如何將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趨勢融入課程內容[4]。這樣的選拔標準確保了選拔出的“未來教師”既具備傳統的教學能力,又擁有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學的能力。其次,培養計劃為選拔出的教師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信息化教學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各種教學軟件和平臺、制作和編輯多媒體教學資源、設計并實施在線課程和混合式教學等。通過這些培訓,教師們能夠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的各項技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此外,為了讓“未來教師”更好地融入行業并了解最新的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計劃還組織他們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教師們有機會親身體驗最新的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與行業內的信息技術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這樣的實踐經驗不僅有助于教師們更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還能為他們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提供寶貴的靈感和素材。最后,該計劃還注重培養教師的領導力和在信息化教學領域的影響力。通過組織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鼓勵教師們分享自己的信息化教學實踐經驗和創新成果,推動職業教育領域在信息化教學方面的整體進步。同時,計劃還邀請行業內的信息技術專家和企業領袖參與這些活動,為教師提供與業界前沿接軌的視野和思路。
2.3 引入競爭機制,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與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師隊伍往往缺乏活力與創新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競爭機制的缺失以及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的不足。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將競爭機制與信息化教學融合成為一種創新的策略。
首先,設立“信息化教學創新獎”成為一種重要的激勵方式。該獎項專注于表彰在信息化教學理念、方法或技術應用上作出顯著貢獻的教師。評選標準嚴格遵循創新性、實用性和影響力等維度,確保公正、公開和公平。獲獎者的創新實踐將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進而激發更多教師投身信息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其次,開展以信息化教學為主題的技能競賽,為教師提供一個展示才華、交流經驗的平臺。這類競賽圍繞多媒體教學資源制作、在線課程設計、混合式教學實施等核心內容展開,旨在全面提升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競賽結果可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與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緊密掛鉤,從而進一步強化教師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需要強調的是,引入競爭機制并非旨在制造教師間的緊張關系或對立。相反,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和精心的組織實施,可以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競爭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們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激勵,共同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推動行業信息化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學校也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幫助教師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確保他們在競爭中實現持續成長和進步[5]。
2.4 實施“教師成長伙伴計劃”,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實施“教師成長伙伴計劃”對于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該計劃鼓勵教師積極結成成長伙伴小組,在共同的信息化教學追求中相互學習、分享經驗,以促進個人與團隊的專業發展。
首先,成長伙伴小組的構建應充分考慮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的需求與興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在信息化教學應用、數字資源整合、在線課程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發展目標,尋找具有共同志向的伙伴,組成跨學科、跨年級的小組。這樣的組合有助于教師在交流與合作中拓寬信息化教學的視野,提升多學科整合能力。其次,成長伙伴小組應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和平臺,豐富交流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例如,可以通過線上論壇、實時聊天工具等進行異步或同步的交流,分享彼此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實踐心得、技術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優質教學資源。此外,小組還可以定期組織線上研討會或工作坊,邀請專家進行遠程指導,幫助教師解決在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最后,“教師成長伙伴計劃”應營造一個平等、互助的共同體氛圍。在這個共同體中,每位教師都是重要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通過彼此的鼓勵、支持和分享,教師可以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共同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最佳實踐路徑,促進個人和團隊的持續成長與進步。
3 結論與建議
在深入探討了行業需求與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之間的關系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創新且富有深度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通過創設行業―教育融合平臺、實施“未來教師”培養計劃、引入競爭機制以及實施“教師成長伙伴計劃”,可以顯著推動職業教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跨界發展,引領行業未來趨勢,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與創新精神,并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教師個體適應行業變革、提升專業素養,還對職業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將這些創新策略融入職業教育實踐,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所在。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智慧教育背景下職業本科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2023YB0398);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資助課題“智慧教學背景下職業本科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與信息素養探究”(2024-ZZJH-109);河南科技職業大學2023年度一般課題“ERG理論視域下職業本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HZDKYL2023-006)。
參考文獻
[1] 余琴.高等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培養的實施路徑分析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4):54-57,66.
[2] 李洋.終身教育視角下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J].家電維修,2024(3):32-34.
[3] 孫迎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制度設計研究——以化工職業教育為例[J].塑料工業,2023,51(8):162.
[4] 郭靜.數智化時代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建設——以跨境電商課程為例[J].對外經貿,2023(11):150-153.
[5] 韓大勇.黃炎培職業教育教師觀基本內涵與現實啟示[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3(11):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