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深度學習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文章提出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運用可視化工具、開展游戲化學習以及整合信息技術等多種策略,旨在探討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實踐表明,這些創新教學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方法創新
作者簡介:范小琴(1981—),女,江蘇省海安開發區實驗學校。
教育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深度學習這一新興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界的廣泛應用。深度學習是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著重提升學生的思維、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這與我國教育改革的宗旨相契合[1]。為了更好地將深度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教師需營造互動式學習氛圍,利用多媒體和數學實驗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視化工具和游戲化學習的運用,以及信息技術的整合,將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創新的教學思路和策略。
一、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互動式學習環境對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至關重要。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合作交流活動,如小組討論和同伴互助活動,促進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直觀理解。此外,數學實驗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探究能力[2]。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和實驗活動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
在“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互動式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統計現象,如彩票開獎、體育比賽得分等。這樣直觀的展示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對統計學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分配給每組不同的統計數據。每個小組需要共同分析所分配到的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統計方法,如描述性統計、推斷性統計等,以培養他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這種實踐性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統計知識,還能夠提升合作和溝通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數學實驗軟件,自行設計統計實驗,并觀察實驗結果,以驗證統計規律的正確性。這一過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統計知識。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并討論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統計知識,并幫助他們解
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總結統計方法的應用,并強調概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有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以上實踐,學生不僅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還能深入理解統計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深度思考
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度,教師應設計難度適中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價值,并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3]。同時,這些問題應具備一定的探究性、開放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使用多樣化的解決策略,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展示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場景中的幾何圖形。這有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生活實例相聯系,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教室、樓梯、推拉門等圖片,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辨識出其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通過觀察和分析這些圖片,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接著,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欲望,如“如何準確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還是梯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在性質上有何本質區別?”。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還能促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揭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的深層聯系。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能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提升對數學的興趣。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鼓勵他們互相討論和分享解題思路。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數學素養。
通過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通過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也能提升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當學生成功解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時,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也會增強,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中。
三、運用可視化工具,輔助深度學習理解和表征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視化工具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策略之一。可視化工具通過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直觀的視覺表示,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使用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幾何和代數等領域。選擇合適的可視化工具對于實現小學數學教育的目標至關重要[4]。例如,幾何畫板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可視化工具,它能夠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和探索圖形的性質和變化。通過動態地改變圖形的屬性,如邊長、角度和位置,學生可以在親自動手中領略數學規律,從而加深對幾何概念的理解。再如,電子白板也是小學數學教育中常用的可視化工具。它不僅能夠展示數學圖形,還能夠允許學生直接在屏幕上進行操作和標記。這種互動性使得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通過實際操作來發現和驗證數學定理。
在小學數學“多邊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可視化工具,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和理解能力。以電子白板的運用為例,教師可以展示一個多邊形的圖像,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描述該多邊形的各項特征,如邊長、角度等。電子白板的互動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掌握了多邊形的基本概念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繪制多邊形并計算其面積,加深學生對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并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在繪制多邊形和計算多邊形面積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多邊形的邊角變化,探討面積計算的規律,這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原理的理解,并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課堂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總結多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分享自己在操作可視化工具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通過這一總結和分享環節,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溝通和表達能力。
可視化工具在輔助學生深度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教學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促進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可視化工具,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相長。
四、開展游戲化學習,提升數學深度學習的效果
游戲化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策略,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該策略的核心在于融合游戲元素和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和應用數學知識。在游戲化學習中,教師需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游戲,讓學生在真實且有趣的游戲環境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可以在游戲化學習中融入競爭元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協作與競爭中提高學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分數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游戲化學習策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美食樂園”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分數加法和減法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游戲的設計應包含不同難度的分數加減題目,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加深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并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為了進一步提升游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教師還可以精心制訂游戲規則,讓學生在解決分數加減問題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到挑戰,又能收獲成就感。在游戲中,學生每完成一道分數加減題目,系統便會立即提供反饋,反饋內容包括正確答案和詳細的解題步驟。此外,系統還提供個性化獎勵,如虛擬貨幣、勛章或積分,以激勵學生繼續努力。這種即時反饋機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學習的進步和樂趣。此外,教師可以設置“最佳廚師”的稱號,鼓勵學生之間進行競爭。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促使他們在游戲中更加努力。在競爭的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種協作與競爭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與合作能力。
學生在游戲中不僅學習興趣高漲,學習動機也得到有效增強。實踐證明,游戲化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
五、整合信息技術,支持深度學習的個性化指導
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整合信息技術以支持深度學習的個性化指導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途徑。通過信息技術,教師能夠準確捕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從而提供符合其個性化的學習資源[5]。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在線學習平臺,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和興趣,自由選擇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信息技術的統計分析功能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提供個性化的反饋,推動學生調整學習策略。
以小學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的學習中,學生可能在立體圖形的認知和理解上存在困難,因此,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精心選擇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立體圖形的動畫講解視頻、不同難度的習題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選擇難度適中的習題,并基于在線學習平臺給出的答題反饋和解析,更好地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在線學習平臺的統計分析功能,自主評估學習效果并調整學習策略。教師通過整合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支持深度學習的個性化指導,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
整合信息技術以支持深度學習的個性化指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還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指導,以及學習反饋和自主學習支持,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創設互動式學習環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運用可視化工具、開展游戲化學習以及整合信息技術等多種策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云.大數據技術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J].江西教育,2024(19):63-64.
[2]章麗,錢瑤.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以“方與圓”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4(5):69-72.
[3]包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索[J].讀寫算,2024(12):47-49.
[4]陳麗玲.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4(11):54-56.
[5]郭影.著眼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與方法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1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