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校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深度學習。英語學科在小學課程體系中占據了尤為重要的位置,身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探求適合學生且能吸引學生展開深度學習的教學方式。鑒于此,文章以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為起點,在剖析小學英語任務鏈運用現狀的基礎上,對基于主題意義下構建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原則和路徑展開探究。
【關鍵詞】主題意義;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市吳江區第十批學年課題“青年教師專項”“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1203XQ009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顧倩雯(1993—),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以單元主題為主,在英語學習活動中自主探究單元主題意義是學生的核心任務。任務鏈以一條主線為載體,是推動學生展開深入探究的“腳手架”。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圍繞主題意義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鏈,引領學生的自主探究,這樣做既可以推動學生的深度學習,又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小學英語任務鏈運用現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應用任務鏈時只是一味地給學生布置任務,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情。填鴨式的教學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并且忽視了學習任務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新穎性,導致學生在整堂課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不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還有部分教師在設計任務鏈時忽視了主題語境,所設計的任務鏈缺乏主線和關聯性,進而導致學習任務之間脫節。除此之外,在設計任務鏈時,部分教師所設計的學習任務缺少相對應的教學評價,這導致教師無法可持續性地推進整個教學環節,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因此最終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主題意義下構建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原則
(一)遞進性原則
主題意義下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構建并不是盲目的,教師需要考慮任務與任務之間的遞進關系,以遞進性的難度引領學生逐步突破,完成螺旋式的提升,這樣才能讓學生收獲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更樂于接受新的任務挑戰。
(二)目標性原則
所有的教學環節和學習活動都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因此,任務鏈的設計也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脫離教學目標的任務鏈是不合理且脫離課堂的,只有以目標為導向才能設計出服務于整堂課的進階式學習任務鏈,讓學生在一步步完成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認知,內化構建,遷移輸出,最終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三)導學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鏈時,除了確保任務鏈的內容與主題意義相關,也要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讓任務鏈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導向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構建高效的生本課堂。
(四)關聯性原則
構建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根本目標是讓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因此,教師在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鏈時應將知識進行有機重組,引領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知識網絡,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開展有效的深度學習[1]。
三、主題意義下構建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的路徑
(一)學用結合:基于主題意義設計生活性任務鏈,進階應用思維
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類課程,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和交流,是學習這門學科的最終目的。基于此,教師可以選擇英語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的主題單元,基于主題意義設計一系列生活化任務,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任務中展開連續性探究,進階應用思維。
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能夠在對話場景中學會正確提問他人“Is this your...?”并作出反應。教師可以基于對話情景設計一系列生活化任務。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出示一些文具的圖片,引導學生:“現在的文具形狀各種各樣,有磚塊形狀的鉛筆盒、手機形狀的橡皮、蘿卜形狀的鉛筆等,相信你們在家里時,肯定會有長輩詢問你這些文具是什么。那么,我們該如何用英語提問呢?”教師拿起一支鉛筆問道:“Look, what's this?”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英文對話環節,產生“鉛筆該如何用英文表示”的探索欲望。接著,教師引出初級任務:“請在教材中尋找鉛筆、橡皮、課本、尺子等文具對應的英文單詞。”在學生找出各文具所對應的英文單詞后,教師帶領學生聽讀單詞,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單詞的讀音。之后,教師則引出中級任務:“根據自己已經明確的文具單詞將相關文具擺在桌子上,與同桌用‘what's this?’互相提問,對方需用‘It's a____’回答。”課堂最后,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高級任務:“除了有人詢問你這些文具是什么,相信大家還經常會遇到文具丟失的問題。有的同學看見地上的文具后會問旁邊的人‘這是你的鉛筆嗎’‘這是你的橡皮嗎’‘這是你的尺子嗎’,那么我們用英語來詢問時則要使用‘Is this your...?’,并根據實際情況回答‘Yes, thank you.’或者‘No.’。現在請大家繼續用‘Is this your...?’延續同桌互相提問的環節。”這三項任務難度遞進,能夠讓學生持續處于生活化任務鏈的探索之中,增強應用思維能力,達成良好的進階式學習效果[2]。
(二)學創結合:基于主題意義設計情境性任務鏈,進階創新思維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可以作為學生情境模擬主題的單元,而情境模擬性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進階創新思維,從而獲得整體學習質量的提升。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基于主題意義設計情境性任務鏈,通過立體的情境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創編和遷移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How much?”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讓學生學習討論如何詢問物品的價格以及回答[3]。在此之前,學生剛剛學習了Unit 6“At the snack bar”這一單元,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單元主題作為情境載體創設進階式任務鏈。在學生初步學習了特殊疑問句“How much is it/are they?”及其回答“It's/They're... yuan.”后,教師引入模擬購物的情境任務。首先,教師引入蔬菜攤位售貨員、文具攤位售貨員、零食攤位售貨員、日用品攤位售貨員、幾名顧客等角色,讓學生以小組抽簽的方式決定自己扮演的角色。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制作角色對應的“商品”。例如,日用品攤位售貨員可以用不同的卡片畫出衛生紙、牙膏、雨傘等物品。之后,各個攤位的售貨員將自己的“商品”擺在課桌上,扮演顧客的學生走進“超市購物”,并用“How much is it/are they?”陸續詢問各個攤位售貨員不同商品的價格,售貨員需要用“It's/They're... yuan.”答復。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需要互相糾正對方的語法錯誤。在情境性任務鏈的實施下,學生的自主性被充分激發,切實提升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溝通能力[4]。
(三)學思結合:基于主題意義設計結構性任務鏈,進階系統思維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結構化教學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必須持續思考,進而打破碎片化學習模式。在小學英語單元主題學習中,學生需要陸續學習多個小主題下的內容,而后將所學內容串聯起來,進而掌握單元內的核心語言知識和技能。在此過程中,進階式學習任務鏈便可以起到很好的鏈接作用,學生在任務鏈的提示下既可以落實持續性自主探究,又可以借助任
務鏈搭建系統的思維框架,從而形成學思結合的學習狀態。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談論的話題是暑期旅行計劃,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在制訂暑期旅行計劃時能夠學會使用“Where/ When/ How long/ What will you...?”等目標句型。這一單元所屬的主題范疇較廣,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為了使學生深度體會單元主題,教師可以基于單元內容建構結構性任務鏈。任務鏈分為三大部分,每項任務下又分支出更加詳細的小任務。
1. Getting to know other's plans efficiently.
(1)閱讀Story time,從中了解假期計劃的構成。
(2)從Grammar time中找出一般將來時的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的回答。
(3)全班一起展開詞匯接龍游戲,在游戲中了解英語國家的名勝古跡。
(4)以同桌為單位互相問答,鞏固一般將來時的肯定句知識。
2. Being a good plan adviser properly.
(1)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韻律詩,在詩中感知并總結字母組合“oy”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
(2)從上一階段所了解的外國的著名旅游景點中任意選擇一個,用英語詳細向同桌介紹。
(3)觀看卡通動畫,了解Bobby的出行計劃和出行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為Bobby提出合理的出行建議。
3. Making our plans accurately.
(1)制訂自己的暑期出行計劃。
(2)完成后與同桌、組內成員交流比對,不斷完善自己的暑期出行計劃。
(3)確定最終的暑期出行計劃。
這樣的任務鏈內容可以使單元主題和子主題緊密相連。學生在橫向探究中,由具體到形象,學會用含有一般將來時的句型詢問有關假期計劃的安排,從而穩步搭建了整體性知識框架,在結構性任務鏈探索中完成進階式學習活動[5]。
(四)學評結合:基于主題意義設計評價性任務鏈,進階總結思維
新課改強調“教—學—評”一體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教學評價是促進整體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評價環節的重視不夠,或者即使教學中有評價,也是一筆帶過,這導致學生沒有參與感,在日常的學習中忽視了反思評價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基于主題意義的評價性任務鏈,使學生在多種評價中深度反思,從而進階總結思維。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My e-friend”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題和學生的社會生活、人際交往息息相關。本單元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多維度談論自己、同學、朋友的個人信息,并學習中外書信表達差異。為了使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評價任務表,并在課前為學生分發評價任務表,每結束一個小的教學環節后,學生需要完成評價性任務,以系列性評價展開總結反思。比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e-friend、email、live、study、UK、Canada、Greece、Russia、PRC、US等單詞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Story time”部分,并以小組為單位談論Wang Bing的網友Peter的年齡,以及他的學校課程、興趣愛好等。在各組談論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分享自己從故事情景中獲得的收獲。有的學生全面梳理了網友Peter的個人信息,有的學生整理出故事情景中的核心句式“How old is...? Does... have...? Do/does... like?”。在學生陸續結束發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評價任務表展開自評、互評任務。
在學生結束了自評、互評環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評、互評情況做出針對性總結,使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在上一學習階段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之后,教師繼續將評價性任務貫徹到“Grammar time”“Fun time”等板塊的學習中,使學生持續展開反思總結,從而強化自身的反思意識,達成深度學習效果[6]。
結語
總而言之,在指向核心素養的教育視角下,教師基于主題意義構建小學英語進階式學習任務鏈對學生的全面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立足主題意義,設計生活性任務鏈、情境性任務鏈、結構性任務鏈、評價性任務鏈等,使學生親歷學習探究,有效助力學生學用結合、學創結合、學思結合、學評結合,從而達成理想的進階式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季琪. 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與主題語境結合策略[J]. 啟迪與智慧(上),2023(12):68-70.
[2]許錦程. 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J]. 求知導刊,2023(30):74-76.
[3]曹宇文. 大單元視角下小學英語可視化教學方式的實踐[J]. 求知導刊,2024(2):65-67,118.
[4]梁蘭杰.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高效教學實踐:以魯科版《英語》五(下)Unit 4 Neighbourhood Lesson 2為例[J]. 小學教學設計,2022(9):68-69.
[5]陳益嬌. 基于思維進階的小學英語主題探究任務設計:以PEP Book 5 Unit 1 What's he like B Let's learn的教學為例[J]. 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2(1/2):25-28.
[6]蔡曉俊. 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小學英語Project板塊教學的行動研究[D]. 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