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學科教學新方向。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遞,還要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品質和探究能力。STEAM教育以實踐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的融合為載體,強調學生在做中整合知識,實現多元發展。文章聚焦小學美術課堂,以 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美術課堂跨學科教學策略,旨在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STEAM教育理念;美術課堂;跨學科教學
作者簡介:陳娟娟(1990—),女,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溪南中心小學。
STEAM教育有助于確保學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發揮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影響力。美術是藝術類學科的代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展STEAM教育時,教師可以美術學科為主體,將其他學科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構建一體化的跨學科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高質、高效的學習環境。
一、STEAM教育的要點和實施價值
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旨在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STEAM教育背景下,教師實施教學的支點不再是知識,而是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維邏輯。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思路后,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1]。故而,STEAM教育的要點不是學科知識的表層融合,而是學科思想的深度融合。
STEAM教育理念下的美術課堂跨學科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價值。一是有效助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小學生天性活潑,對客觀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呈現的學習特點具有差異性。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教學為美術課堂帶來多樣化的助學資源和方法,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可以在實驗類活動中收獲學習成果,社會交往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合作探究類活動中獲得表現的機會。總之,學生能夠在跨學科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并根據能力、水平,自主選擇相應的學習資源,實現個性化成長。二是由點到面,激活學生的思維。這里的“點”指的是學生思考問題的切入點。切入點不同,解決問題的效果也不同。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思考問題的切入點也會變得多元化,自然而然地促進思維的發展[2]。教師可以搭建“做”的支架,讓學生主動調動思維和學習積極性。三是梳理目標,促使學科銜接。STEAM教育以跨學科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學生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美術學習問題,既可以增強美術學習體驗,又可以豐富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提高綜合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下的美術課堂跨學科教學策略
STEAM教育理念的本質特點是跨學科融合。教師基于某一學科主陣地,將不同學科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可以為學科教學賦能增效。調查研究發現,道德與法治、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經常作為跨學科融合的載體,被廣泛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這種融合方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STEAM教育的作用,但并沒有呈現STEAM教育的科學性、工程性、技術性等理科學習的特點,而且缺少新意。本文重點提取STEAM教育理念中的科學元素、技術元素、工程元素、數學元素,將其應用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一)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
美術雖然是藝術類學科,但很多知識要素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的。教師可以將“格物致知”作為連接美術和科學的主題,投放實驗材料,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特點設計指向美術知識的科學實驗活動,促使學生動手、觀察、比較、獲得知識。
以“三原色”的教學為例。筆者設計實驗目標:理解三原色的概念及原理;學會通過簡單的實驗觀察和混合三原色;培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科學觀察的能力。在目標的指引下,筆者投放實驗材料:紅、藍、黃三種顏色的水彩顏料,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彩紙,刷子,白紙,棉線。首先,筆者向學生展示實驗微課,為學生介紹三原色的概念,讓學生理解三種原色的混合可以產生其他顏色。其次,筆者鼓勵學生參照微課視頻動手操作。再次,學生親手將紅、藍、黃三種顏色的水彩顏料涂在一張白紙上,用刷子將它們均勻涂開;將紅色和藍色顏料混合在一起,觀察并描述新顏色;將紅色和黃色顏料混合在一起,觀察并描述新顏色;將藍色和黃色顏料混合在一起,觀察并描述新顏色。由此,學生初步建立對三原色的印象。最后,為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三原色的反向混合實驗,即將紅、藍、黃三張彩色紙各穿一個小洞,并用棉線將它們串起來,使彩紙懸掛在空中,
再將白紙放在彩紙下方,透過彩紙的小洞對白紙進行觀察。
通過科學實驗,學生可以加深對三原色概念的理解,發展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二)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意識
如何利用相關技術解決問題成為技術融合教育的關鍵問題。鑒于此,教師需要明確指向美術知識的技術,再引導學生借助技術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意識,促使學生掌握靈活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美術、技術、生活之間互通互融的聯系。
以“透視現象”的教學為例。筆者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生活中,景物明明看上去離自己很近,但卻需要走很長時間才能到達。同學們遇到過這種現象嗎?”學生受到筆者的啟發,聯系自己的生活,產生情感認同。此時,筆者以“近大遠小”的透視概念入手,指導學生解決“如何在生活中判斷遠景的大概距離”這一問題。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總結“指測法”“等步縮量法”等技術方法[3]。此外,筆者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嘗試將美術課堂上學到的技術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加強美術、技術和生活的聯系。
通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意識,可以深化美術育人的價值,達到理想的跨學科融合目標。
(三)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發展學生的工程執行思維
工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個龐大的概念。能夠稱為工程的任務往往較為復雜,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美術學科的工程任務。項目化學習是工程任務的“好搭檔”,它能夠分解核心任務,促使學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教師將項目化學習引入美術課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工程執行思維。
以“制作陶藝”的教學為例。筆者將教學內容項目化,以核心任務驅動學生探究。具體而言,筆者設計“設計獎杯”的核心任務,并將其分解成四個子任務。子任務一:探究有關獎杯的背景知識。學生需要了解獎杯設計的背景知識,包括目標、寓意等。子任務二:提取獎杯的設計元素。學生需要考慮如何用獎杯表現獎項、分析設計元素、畫出設計草圖。子任務三:初步制作獎杯。學生需要選擇一個活動,針對活動設計對應的獎杯,并說出自己的設計理由。子任務四:完成獎杯制作。學生需要結合經驗,制作“夢想成真頒獎禮”的獎杯。圍繞任務,筆者設計以下三個課時。
1.第一課時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搜集國內外各種類型頒獎禮的獎杯資料,了解對應頒獎禮的設置初衷,分析獎杯設計與頒獎禮的聯系。其次,筆者引導學生觀看非遺傳承人制作陶藝的視頻,記錄制作陶藝的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分析獎杯的共同點,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白紙上畫出獎杯的草圖。
2.第二課時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歸納獎杯的設計思路:一是考慮為什么活動設計獎杯,如歌唱比賽、舞蹈比賽、體育比賽、文學比賽等;二是考慮用什么元素來體現活動,如代表唱歌的麥克風、代表舞蹈的芭蕾舞者、代表體育的奧運五環標志、代表文學的書本等。其次,筆者提供實踐作業的主題—同桌,要求學生圍繞同桌的品質和行為特點制作一個獎杯。最后,在制作獎杯的過程中,學生根據筆者提供的陶藝材料,調整泥形,用拇指開口,用手指壓泥,用水黏結泥條。
3.第三課時
筆者引導學生結合第二課時的經驗,聯系“夢想成真頒獎禮”的特點,提取“夢想”等關鍵詞,用陶泥制作精美的獎杯。
通過設計項目任務,學生可以對如何解決工程性問題形成正確的認知,有效優化跨學科融合的學習成果。
(四)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
美術是藝術類課程,有助于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欣賞美、探索美、創造美。教師應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將民間美術資源融入教學,用豐富、新穎的內容和形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4]。
以“春”為主題的繪畫教學為例。筆者明確教學目標:加深學生對“春”這一主題意義的理解;引導學生用個性鮮明的線條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為達到教學目標,筆者找到能夠充分展現春天的民間美術資源—油紙傘。油紙傘配色豐富多彩,花紋復雜交錯。看到油紙傘,學生便可以聯想到萬物復蘇的春天。首先,筆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現油紙傘的“前世今生”,讓學生對色彩建立初始印象。其次,筆者向學生提供畫有清新圖案的油紙傘實物,并向學生提出問題:“春天的顏色都有什么?看到這些顏色你會回憶起哪些幸福的場景?生活中在哪些場合能看到油紙傘?”再次,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將春天與幸福感聯系起來,帶著積極的情感進行創作[5]。最后,學生受到油紙傘的啟發,在繪畫作品中融入多種元素,如金色的陽光、隨風舞動的柳條、迎接陽光的花朵、盡情奔跑的小朋友、泛起漣漪的湖面等,每處景色都配有鮮明的色彩,具有藝術品位。
通過資源融合,學生可以對美術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形成新的認知,逐漸提升藝術品位。
(五)以STEAM教育理念為指導發展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
美術和數學有共通之處,如對圖形的研究。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圖形為抓手,幫助學生用數學思維欣賞美術作品。
仍以“透視現象”的教學為例。小學生的形象化思維很難適應抽象的原理學習,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筆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立體的三視圖,引導學生用數學學習的經驗理解透視現象。由此,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透視現象的原理。此外,筆者還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如學校禮堂、食堂、圖書館等,作為參照物,描繪參照物的三視圖。
通過跨學科教學,學生可以了解數學和美術之間的共通之處,運用數學思維理解美術概念。
結語
綜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可以為美術課堂注入活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助力學生學習。教師應該重視STEAM教育理念的應用,促進美術學科與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的融合,為學生創造高質、高效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史夢琳.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學美術跨學科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15):141-143.
[2]呂莉樺.STEAM教育理念在我國《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與小學美術教科書中融合[J].新課程導學,2022(29):43-46.
[3]毛寧.基于STEAM的小學美術課程實踐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4]廖雅雯.基于STEAM教學理念下的小學美術與多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8):51-53.
[5]謝瑾含.STEAM教育背景下小學美術跨學科融合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2(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