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一位英語專業生跨界小學體育教師的成長路徑,探討跨界協進在促進教師與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通過職業熱愛、“育”見名師和科研助力等路徑,實現在教與學中的和諧共進,以及在校家社協作育人環境下的精進提升。這些策略不僅有助于教師的個人成長,更能優化教育生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關鍵詞:體育教師;跨界協進;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7-0056-03
筆者從英語專業畢業,跨界投入小學體育教師團隊,滿懷自豪、陽光自信地站在操場上,在教與學中和諧共進,在家校社協作育人下精進提升,致力于在跨界協進的路徑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職業熱愛——榜樣的力量
(一)初次與體育結緣
筆者的童年記憶與體育緊密相連。孩童時光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度過的,從參與貼燒餅游戲到帶領弟弟妹妹們玩側手翻、跳皮筋,這些經歷鍛煉著筆者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敏度。在師范學院面試時,筆者憑借標準的廣播操動作吸引了面試老師的注意,成功被選入學校健美操隊,與體育的邂逅便在此刻悄然發生。
(二)跨界發展的勇氣
在師范學校學習期間,筆者從體育俱樂部的領操員成長為帶領同學參賽的編排者和運動員。這段經歷讓筆者深刻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并因此被選為北京奧運會的大學生火炬手。這一特殊的榮譽點燃了筆者跨越專業界限,成為一名體育教師的夢想。在成為火炬手的那天,筆者發表感言為:“希望自己能當一名體育教師,即使不能教給孩子多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可以做一名讓孩子喜歡的體育教師,傳遞樂觀的態度和不斷攀登、永不放棄的精神。”
(三)初為人師的膽怯
因為熱愛,筆者鼓起了跨越學科的勇氣,轉型成為一名副其實的體育教師。然而,跨界也帶來了學科領域的困惑。幸運的是,筆者遇到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倪晨瑾老師,并加入了她的團隊,開始模仿和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當時,倪老師就像一束光,指引著大家前進的方向。剛開始,筆者機械地模仿著她的語言組織、隊形調動、智慧生成和重難點突破方法,擔心自己管不住學生,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經歷了焦慮、膽怯和困惑,但始終堅持不懈地模仿、反思和實踐,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并自信地站在了操場上。
二、“育”見名師——工作室領航
(一)名師的引領
在筆者的專業成長歷程中,倪晨瑾老師的引領作用如同燈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不僅給予筆者不斷的鼓勵與信任,更通過執教《立定跳遠》示范課,展示了體育教學的創新與智慧。
該示范課中,她巧妙地創設了生活情境,將立定跳遠的技巧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她設計了“跳過去跳回來”的游戲和比賽,以此引導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同時采用小組“開火車”接力的形式,豐富了課堂練習的方式。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她在體育教學中融入了跨學科知識,用“計算+驗算”的方式呈現立定跳遠的距離,這一創新舉措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跳躍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誠實守信的品質。通過“車輪戰”“混合計算”等多樣化的練習方式,學生不僅充分發展了跳躍能力,還學會了如何出題和檢驗學習成果,進一步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整節課下來,她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秉持“以學定教”的理念,搭建了學生思維成長的階梯。她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練中總結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用自己的視角和語言去記憶、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培養了他們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通過這堂課,筆者深刻感受到了倪晨瑾老師“心中有學生、眼中有問題、手上有辦法”的教學智慧。她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他們的每一步成長,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價值。這也讓筆者更加明白,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倪晨瑾老師的引領和示范,為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也指引著筆者在體育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和探索。
(二)與優秀者同行
自筆者踏入教育領域以來,便深受倪晨瑾特級教師的影響與啟迪,立志成為一位兼具睿智、責任感與敏銳思維的優秀教師。基于此,筆者有幸加入倪晨瑾名師工作室,得以近距離觀察并沉浸于其獨特而豐富的教育生態與育人理念之中。
工作室的氛圍洋溢著勃勃生機,每一位學員都彰顯出敢于思考、勇于表達及積極創新的特質。這種平等互助、和諧共生的環境,為成員們的茁壯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倪晨瑾特級教師所倡導的“邀約·同行”育人理念,不僅深刻體現了開放包容的教育態度,更著重強調了團隊合作與共同進步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所采用的“導師制”模式為成員的專業成長開辟了一條個性化的道路。在此模式下,每位擁有專業特長的體育教師都有機會擔任“導師”,帶領團隊深入探索其擅長的領域。例如,啦啦操導師楊瑞、武術專項導師李漢等,他們以其獨特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成員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和成長平臺。這一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深度交流與分享,更在無形中加速了成員之間的技能互補與能力全面提升。
經過深入的觀察與分析,筆者深刻領悟到,正是倪晨瑾老師的廣闊胸襟,匯聚了這樣一批懷抱理想、才華橫溢、勇于擔當的教育奮斗者。與他們并肩前行,不僅為筆者的專業成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更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與深刻啟示:優秀的教育環境應鼓勵個性充分發展,倡導團隊緊密合作,同時注重導師引領與同伴間互助,以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持續進步。
(三)失敗:成長的“催化劑”
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失敗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些經歷往往可以成為教師成長的重要“催化劑”。2017年,筆者首次參加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的評選,但在筆試環節就遭遇失利,這對筆者的職業自信造成了嚴重打擊,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夢想。然而,在倪晨瑾特級教師的安慰與疏導下,筆者開始重新審視這次失敗,意識到它不僅是挫折,更是成長的契機。
在工作室的引領下,通過橫向、縱向的研究,筆者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系統性、趣味性和生活化進行了深入地梳理和專業進修。同時,筆者也改變了教學方式,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階段的經歷為筆者的專業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三年的學習與積淀,2020年,筆者再一次站在了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評比的賽道上,順利通過材料、筆試、現場教學等環節的考驗,被評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2022年再次榮獲“南京市學科帶頭人”稱號。
(四)組建團隊,共促提升
榮獲這一稱號,不僅標志著筆者在專業領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意味著肩負起了更為重大的責任與使命。為了放大名特優教師的輻射作用,筆者在學校支持下組建了集團校名師工作室。
在工作室的組建過程中,筆者借鑒了倪晨瑾名師工作室的寶貴經驗,精心招募了一批有志于體育教學的優秀教師作為工作室成員,并為他們量身定制了三年成長方案。同時,與團隊成員共同研究制定了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以確保工作室的規范運作和持續發展。在團隊發展的過程中,筆者始終注重培養成員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他們勇于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工作室的一大特色就是“演課促教法”,這一方法旨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通過“演課”的方式,將不成熟的教學設計或創意進行實踐檢驗,從而避免反復多次的“試上”,讓更多班級、更多學生受益。以《側向投擲壘球》一課為例,工作室成員經過激烈的思維碰撞后,提出了自制“襪團”器材的創意。他們利用廢舊襪子,兩端加上隱形扣,可以團起來成為一只襪球,也可以打開拼接變成襪條。這樣的設計既可以解決了快速揮臂的問題,又可以巧妙解決蹬轉后肩上屈肘的難題。大家給出的建議經過實踐后效果顯著,學生們都驚嘆于這種新穎的玩法。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這應該就是工作室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我們相信,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一定能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于優質的體育教學。同時,我們也期待每一位工作室成員都能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成為體育教學領域的璀璨明星。
三、科研助力,團隊成就夢想
(一)團隊共研,創新體育教研新活力
2018年,南京市三牌樓小學《點燃兒童思維的場景學習》項目榮獲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團隊成員,學校體育學科的科研落地、扎根研究不斷迎接新的挑戰。南京市和鼓樓區研訓員與倪晨瑾特級教師一同蒞臨我校,為打造龍舟場景的體育文化品牌貢獻智慧與策略。在她的引領下,我們開始深入探索如何將兒童思維研究與體育教學相結合,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筆者帶領體育組骨干成員深入學習她的課程,發現她的課堂如行云流水,孩子們全神貫注,無一走神。我們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發現她能夠輕松駕馭每節課,源于她對兒童思維的深刻認知。她精心設計兒童喜愛、貼近生活且需通過努力方能達成的任務與挑戰,從而激活兒童思維,激發練習興趣,豐富練習形式,使學生的思維主動融入課堂,形成體育組教學設計的思維框架。基于此,全組教師圍繞龍舟場景、上肢力量等主題展開多次研究,利用思維鏈串聯學生出現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研究過程中,學校體育組已連續兩次承擔南京市教研展示活動,展現了我們的研究成果與實力。
倪晨瑾特級教師以個人的影響力帶動了一群教師,這群教師又進一步影響了一所所學校,而學校則影響著一批批學生。在我看來,這種層層遞進的影響力正是教育家精神的最佳體現。在不斷學習、不斷引領,帶領團隊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筆者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收獲了更多的教學技巧和策略。筆者希望在自己課堂上,學生們也能全神貫注,期待上每一節體育課。而后,團隊不再滿足于此,我們期待學生們在學校“龍舟”大課間也能做到人人主動參與。體育組教師創意改編龍舟劃槳動作,增加用龍舟槳跳竹竿操的環節,全校學生共同喊口令、打跳龍舟操。團隊合作講究配合,調動每名學生的內在動力,確保人人參與、人人有價值體現。這樣一來,團隊凝聚力更強了,校園大課間的活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師徒共進:成就自我與團隊榮耀
在學校大課間活動、課堂教學等生態環境的轉型歷程中,學校體育教師隊伍也獲得了顯著的成長。那些僅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師們,已在區級教學比賽、基本功大賽等舞臺上初露鋒芒,展現出非凡的潛力與才華。在陪伴他們茁壯成長的過程中,筆者漸漸明晰了自己的教育追求,仿佛重新找回了當年立志成為一名體育教師的那份純粹與熱忱。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古訓在筆者與徒弟們的相處中得到了深刻地體現。我們彼此間不僅是師徒,更是相互學習的伙伴。鑒于他們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學術底蘊,筆者時常以謙遜之態,主動向他們求教,并邀請他們為自己開設示范課。而在和他們磨課、備課的艱辛過程中,筆者也毫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教學小妙招和獨到見解,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實踐創新。這樣,原本獨自一人難以承擔的教學任務,通過團隊的協作與努力,轉化為了多份寶貴的實踐經驗。我們彼此分享、相互啟發,實現了“1+1>2”的出色成效。
2024年,正是憑借著這樣一支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團隊,我們成功申報了市級先進教研組,這是對團隊努力的肯定,也是對師徒共進、共同鑄就個體輝煌與團隊榮光的生動寫照。
一位原本深耕于英語專業的教師,毅然決定跨界加入體育教師行列,親身體驗并深受體育精神之振奮與鼓舞。在這一路上,筆者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最終成長為“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其成功的秘訣,恰恰就在于那看似平凡無奇卻至關重要的“堅持”。唯有持之以恒地努力與不懈地追求,方能鑄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