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基本運動技能納入水平一課程內容中,其中基本運動技能包涵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本文旨在通過對操控性技能相關概念、原理、動作方面的系統性分析,梳理操控性技能動作的分類方法,并進一步對操控性技能中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種分類方法在動作模式、環境模式、結構模式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操控性技能大單元構建方法。
關鍵詞:操控性技能;系統分析;大單元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7-0059-04
2022年4月國家頒布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的課程標準將基本運動技能納入到水平一課程內容中,標志著基本運動技能的研究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操控性技能作為基本運動技能中的一個內容分支,目前還處于一個研究的初級階段,大多數教師對操控性技能相關動作的本義、操控性技能相關動作概念的界定、操控性技能相關動作的分類、操控性技能大單元如何編制等問題不是很清晰,進而影響操控性技能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開展。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從而幫助一線教師理解操控性技能,建立操控性技能大單元編制的整體思路。
一、操控性技能概念理解
操控性技能是指將力量作用到外在物體上或控制某種器械進行運動的能力。從概念中可以理解操控性技能是對身體以外的物體進行控制,涉及的操控元素是外在物體,而身體移動性技能、身體非移動性技能操控元素是身體本位(表1)。
從表1中可以理解身體移動性技能就是身體通過走、跑、跳等動作使身體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從而在位置、空間上產生變化;身體非移動性技能就是身體通過團身、旋轉、伸展等動作使身體建立平衡,但是不發生位置、空間的變化。因此身體移動技能、身體非移動性技能就是使身體產生運動,達到操控身體的目的。而操控性技能更多的是操控身體之外的物體,使物體在狀態、位置、空間、方位上發生改變,從而達到操控物體的目的。
操控性技能首先表現為它是一項生活技能,如用手抓玩具;用手拿勺子、握筷子;用手握筆、運動中運球、傳球等,因此操控性技能幾乎貫穿了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操控性技能的動作特性主要體現為空間、方向、高度等因素,輔以動作的力度構成整個動作形式。比如拋的顯性動作表現為拋高、拋遠、拋準等動作;接的顯性動作表現為單手接、雙手接等動作;投擲的顯性動作表現為擲遠、投準等動作。再次,操控性技能中的拋、傳、踢、接、揮擊等練習,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快速反應等基本能力,提升學生的空間意識、方位意識為學習更高級的運動技能打下基礎[1]。
二、操控性技能相關動作解析
操控性技能是人在生活、學習、勞動中最基本的動作技能,所涉及的動作非常廣泛。本文對當前水平一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大部分操控性技能相關動作的本義、用力部位、用力方向和在專項運動技能中的表現形式進行剖析,幫助教師清晰地了解操控性技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表2)。
以上只是羅列了操控性技能動作中的一部分,從表中可以解讀出以下信息。
(一)拋
“拋”是小學低年段孩子很常用的動作,是很多運動項目的起始動作,如乒乓球上拋發球技術、排球上拋發球、網球上拋發球等。在練習中要明確“拋”的用力方向是從下向上,這和“拍”的用力方向剛好相反。“拋”和“接”是常用組合表現為“拋-接”,如自拋自接、一拋一接等。
(二)擲
“擲”是比較專業的動作,“擲”涉及到力度、方向兩個要素。“擲”經常和“投”結合,理解為從肩上出去用力向前的動作,如投擲實心球、鉛球等。投擲能力是學生重要的運動能力,因此也是操控性技能主要的學練內容。
(三)傳
“傳”是有目的性的動作,“傳”一定要有對象;“接”是銜接動作,這一動作是憑空不會出現的,肯定要銜接另外一個動作元素,比如傳—接、拋—接、投—接、甩—接等。傳—接基本是球類項目的通用技能,因此傳接動作是操控性技能重要的學習內容。
(四)握
“握”的本義是指手指彎曲合攏、控制物體,是一個單一動作,在實際教學中被忽視的動作;“抓”的本義是用手指控制物體。
因此“抓”和“握”具有相似性,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抓握這兩個字合在一起使用,抓握是器械練習中常用的操控性技能。但是抓、握在使用場合上是有區別的,如羽毛球動作中不能叫抓拍,而是叫握拍,還有乒乓球、網球也是用握拍來表達。
(五)揮和甩
“揮”和“甩”這兩個動作在本義上呈現相似性,但是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揮”指向的是手握器械做揮擊動作,體現出從發力、用力、卸力的完整用力過程,如羽毛球、網球、棒球、高爾夫球都有揮拍、揮桿的動作。但是“甩”指向的是將手中物體做甩出的動作,如籃球長傳球、鐵餅、標槍、鏈球出手的瞬間都有甩的動作。
(六)擊
“擊”本義是打,擊往往和其他動詞聯系在一起,如拍擊、擊打等。擊不僅表現出力量性,而且還要表現出精準性,如羽毛球擊球、棒球的擊打等。“擊”還和“截”聯系緊密,表現為“截擊”,截擊動作在球類中用的比較廣泛,如排球攔截、足球阻斷進攻、籃球中截球等,截擊講究的是突然性,要給對手一個突然的襲擊,達到阻斷對手進攻的目的。
(七)踢
“踢”在操控技能中是唯一用腳操控物體的動作,踢強調用足部的各個部位去接觸物體,達到操控物體的目的。“踢”是發展下肢力量、動作穩定性、動作靈活性的關鍵動作,也是操控性技能中發展下肢部位必學的動作。
三、操控性技能動作分類方法
前面闡述了操控性技能有關的一些常用動作,當然還有一些不常用的動作,如扔、擰、按、頂等。如此多的動作是不是都要在教學中體現呢?顯然是不可能的,需要對這些動作進行分類,理清動作和動作之間的關系,做到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以下是從物體狀態、肌肉用力部位、動作形態三種類型對操控性技能進行分類。
(一)物體狀態
物體狀態是指根據物體當前所處的狀態進行描述,分為運動狀態和靜止狀態兩種。運動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運動中的狀態,而靜止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中的狀態。根據這兩種狀態互相轉化的過程,對操控性技能進行分類(表3)。
(二)肌肉用力部位
肌肉用力部位是根據動作的外在表征,分為小肌肉群用力和大肌肉群用力。小肌肉群用力是指借助手部進行用力的動作,大肌肉群用力是指借助下肢或全身用力的動作。第一類小肌肉群用力涉及動作有擰、抓、握、持、按等,這些動作是我們用手指去操控物體,一般在進行比較精細的操控時需要用到這些動作。第二類大肌肉群用力涉及動作有:投、擲、甩、撇、揮、踢、頂、擊、截、扣等。如投擲是人體克服器械的阻力,從靜止狀態到運動狀態,首先發力部位是髖部,髖部開始發力向下傳導,通過大腿、小腿、地面產生反作用力,向上傳導最后將器械投擲出去[2]。但是,是不是說投擲只有大肌肉群進行發力?肯定不是的,最后還是要有小肌肉群參與才能完成整個動作。因此以上分類只是為了區別的方便,進行一個大概的分類并不指向具體的某塊肌群。
(三)動作形態
動作形態是指按照動作表現的形態,將相似動作或包涵關系動作進行分類梳理和歸類,據此將操控性技能分為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大類(表4)。
基于以上分類從中可以獲取相關信息,①拋接類涉及的操控性技能中抓、握、傳、接等動作是根據動作行為的相似性進行歸類。拋接動作是幼兒或低段兒童接觸操控性技能的初始動作,傳接動作是拋接動作的遞進,抓、握融合在拋接和傳接中進行教學;②投擲類涉及的操控性動作除了投擲動作外還包括扔、甩、撇等動作,這些動作在動作結果上呈現相似性,如擲遠、甩遠、投準、扔準等;③踢接類主要是用下肢或腳進行操控,這類動作是根據所涉及的動作部位進行歸類;④揮擊類涉及動作有扣、擊打、拍擊、攔截等動作,是需要借助器械或利用身體某個部位參與活動的技能,因此在用力結構上呈現相似性。
四、操控性技能四類三模式分析
根據動作形態將操控性技能分為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大類。本文按照四大類動作,運用動作模式、環境模式、結果模式進行再分析,試圖進一步厘清四類動作的內部關系。動作模式是指動作的用力部位、用力方向等因素;環境模式是指所處的空間環境、人員、場地、器械等因素;結果模式是指做完動作產生的效果(表5)。
以上是運用動作、環境、結果三模式對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類動作形態進行的分析。其中四類動作中拋接、投擲、揮擊三類動作一般借助手、手臂、手掌達到對物體的操控;踢接類中頂可以借助膝蓋或額頭進行練習。拋接類對場地要求也不是很高;投擲類如果要進行展示或比賽時需要用到專用場地;揮擊類在做一些大力擊打動作時也要考慮場地因素。拋接、投擲、踢接、揮擊所采用的練習器材都比較豐富;揮擊類對器械的選擇比較重要,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長短不同的器械。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類動作在結果模式中均呈現出遠度和準度,但是不同形態的動作還是會表現出差異性。
五、操控性技能大單元制定思路
基于以上對操控技能單個動作的解析、動作的分類研究、動作的模式研究,可以據此進行水平一操控性技能大單元的制定(表6)。
根據以上表格內容可以梳理出以下信息:①拋接類分布在一上、二上進行教學,其中拋接類中傳接作為比較重要的練習內容在一下、二上、二下進行教學;②投擲類分布在一上、一下、二下進行教學,其中二下有難度的投擲引入上步、側向等動作,并逐步和專項運動技能接軌;③踢接類分布在一下、二上進行教學,其中一下是踢固定物體,二上是踢移動物體;④揮擊類在二上、二下、一上進行教學,其中一上拍擊也歸為揮擊類。
拋接、投擲、踢接、揮擊四類動作在水平一四個學期進行教學,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一)多樣性
大單元中每個學期會分布3~4個內容進行教學,其中一上安排3個內容;一下安排3個內容;二上安排4個內容;二下3個內容,避免單一內容的教學,盡量給學生多樣化的內容,培養學生多種運動能力。
(二)遞進性
大單元中從一上到二下在練習內容、練習器材中呈現遞進性分布,如練習內容從一上簡單拋接逐漸過渡到二上有難度的拋接;一下的簡單傳接過渡到二上有難度的傳接和二下綜合傳接活動;投擲活動中練習器材從投擲輕物過渡到投擲有分量的物體;踢接活動中從踢固定物體過渡到踢移動物體。
(三)突出重點
大單元中每個學期安排多項練習內容,但也要突出重點,如一上可以將拋接作為練習重點;一下可以將踢接作為重點;二上可以將傳接作為重點;二下可以將投擲作為重點,建議單元的重點可以視學情、校情等情況而定。
六、結語
以上是針對操控性技能進行的比較粗淺的研究,但是操控技能作為發展學生協調、靈敏、快速反應等基本運動能力的重要手段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特別是兒童階段開展多樣化的操控技能可以提高學生眼手協調、眼腳協調、視動協調等能力,提升學生的空間意識、方位意識、合作能力,良好的操控技能可以為學習更復雜的運動技能奠定基礎,因此希望操控性技能的研究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希望本研究能為同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人類動作發展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