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研究全方位藥學服務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延伸處方患者的影響。方法:收集練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延伸處方中COPD患者80例,年齡50~75周歲,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根據用藥時是否接受藥學干預分為對照組(40例)和干預組(40例),干預組平均年齡(66.275±6.544)歲,平均病程(5.925±1.817)年;對照組平均年齡(67.175±5.913)歲,平均病程(5.875±1.95)年。干預時間6個月。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評估兩組患者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率,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在干預后對COPD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用藥依從性、藥物吸入裝置操作正確率均有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社區COPD延伸處方患者給予藥學服務干預,在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同時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提升患者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區延伸處方;藥學服務;吸入裝置;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4)08-0059-04
引用本文 孫君雪. 藥學服務在基層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伸處方藥中的應用[J]. 上海醫藥, 2024, 45(8): 59-62.
基金項目:上海市青浦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科研項目(QWJ2022-43)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ervic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xtended prescription drugs in primary care hospitals
SUN Junxue1, DING Dongxia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2 General Practice of Liant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comprehensiv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on patients with extended prescrip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COPD in extended prescription from January 2021 to March 2022 in Liant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50-75 years old, among them, there 50 males and 30 femal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received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t the time of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average ag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6.275±6.544) years, and the average disease course was (5.925±1.817) year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7.175±5.913) years and the average disease course was (5.875±1.95) years. The intervention time was 6 months. After 6 month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questionnaires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disease awareness, and the correct use of inhalation devices and record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patients’ knowledge about COPD disease,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correct operation of the drug inhalation device were impro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ecreas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harmaceutical servic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extended COPD prescriptions in the communit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ly improves 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and increases the correct use of inhalation devices.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tended community prescription; pharmaceutical service; inhalation device; complia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不可逆氣流受限,具有高發病率、致死率、進行性發展的呼吸系統常見慢性疾病[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COPD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是位列我國致死率第四的疾病[2],為社會帶來較沉重的經濟負擔[3-4]。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0%的COPD患者對于藥物治療方案的依從性欠佳,治療規范率不足5%,存在不少用藥安全隱患[5]。我國COPD臨床診療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為對患者教育不足、追蹤隨訪缺失等,不能有效減少急性加重的頻率及控制疾病進展。通過系統的藥學指導,規范患者用藥情況,可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6]。藥學服務是醫療保健過程中,藥師結合患者認知教育、吸入技術培訓以及健康教育所采取的合理用藥相關服務。因此,科學合理的制定一對一用藥方案可以為COPD患者對藥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和禁忌癥提供參考。在全方位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藥指導,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同時也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旨在探討全方位藥學服務對COPD患者的藥物認知程度、用藥依從性、吸入裝置的正確使用率及不良反應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收集練塘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延伸處方中的COPD患者80例,根據用藥時是否接受藥學干預分為對照組(40例)和干預組(4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干預組平均年齡(66.275±6.544)歲,平均病程(5.925±1.817)年;對照組平均年齡(67.175±5.913)歲,平均病程(5.875±1.9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第一診斷為COPD患者,診斷標準參考衛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3IHyBeL9M9UBCDgrn57Mkg==2021年修訂版)》[7];同時合并其他疾病,不影響第一診斷診治流程也可入選。排除標準:有認知功能障礙不能合作者。本研究為自愿參加,所有受試患者均知情同意[8]。
1.2 方法
開展為期半年的干預。對照組提供常規用藥指導,藥師僅在延伸處方藥領取時告知患者用藥頻率、次數、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藥師提供藥學服務與干預:(1)用藥教育。利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下鄉的平臺,有針對性的實施COPD患者一對一用藥指導工作。根據患者個人病史、用藥史,既往不良反應史科學合理的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用藥治療的目的、作用、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遵醫囑正確、規律地用藥,叮囑患者按時復診,建立全方位藥學服務模式。(2)健康教育。制作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進行COPD健康及安全用藥宣教,將COPD的用藥相關知識、吸入裝置使用步驟制作成海報張貼于患者家中醒目位置,使患者系統地了解COPD的臨床表現、預防措施、發病因素、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相關知識。50%以上的COPD患者需要使用氣霧劑吸入治療,藥師指導患者正確使用氣霧劑吸入裝置,通過拍攝小視頻的方式進行正確示范。(3)建立隨訪制度。通過電話跟蹤隨訪、藥師及時跟進用藥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持續性進行藥學監護并給予合理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
1.3.1 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疾病的認知程度。問卷為自制調查表,共包括COPD基礎知識(30分)、用藥注意事項(30分)、生活行為(20分)、遵醫行為(20分)4個方面,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認知程度越高。其中0~59分為差,60~79分為良,80~100分為優,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9]。
1.3.2 用藥依從性
采用自制問卷方式評估患者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的用藥依從性。評估標準為:完全依從、一般、不依從。完全依從率與一般依從率之和為用藥依從率。
1.3.3 藥物吸入裝置操作正確率
使用步驟參考《穩定期慢性氣道疾病吸入裝置規范應用中國專家共識》[10],采用吸入劑使用技術評估法對患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評價,根據每一項操作步驟進行分值設計。具體評價內容有:打開裝置上藥(3分)、調整呼吸(2分)、吸入藥品(3分)、關閉裝置(1分)、用藥注意事項(1分),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對吸入劑的掌握情況越好。
1.3.4 不良反應發生率
通過電話或上門訪問的方式記錄患者干預6個月內所有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包括口干、頭暈、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等。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后對COPD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疾病知識認知程度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58,P=0.003,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用藥依從率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用藥依從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5,P>0.05)。干預組患者藥學干預后用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35,P<0.05),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藥物吸入裝置操作正確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吸入裝置操作正確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14,P>0.05),干預后,干預組吸入裝置操作正確評分高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837,P<0.001),見表3。

2.4 兩組干預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發生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1/40);對照組發生惡心嘔吐3例,頭暈3例,口干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50%(7/4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25)。
3 討論
目前對于COPD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的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由于COPD患者多為老年人,對疾病認知低下,認為病情好轉就能停止用藥或者自行調整藥物劑量,甚至有些患者在藥物服用完后便忽略復查,而疾病又尚未完全根治,最終導致病情反復和加重,影響預后。藥師通過全方位的藥學服務,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定期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同時提醒患者及時復查,減少錯服、漏服、私自斷藥等不規范行為的發生,有利于患者依從性的提升[11]。
在本研究中,藥學服務計劃從用藥教育、健康宣教、下鄉指導、電話隨訪等內容,提升患者對COPD相關知識的了解,確保藥學干預有效,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起到較好的監督作用;樹立了堅持用藥的決心,避免了不良用藥行為導致的不良后果。
本研究結果提示藥師開展針對COPD延伸處方的藥學干預至關重要。COPD患者在經全方位藥學服務模式的用藥指導后,服藥依從率明顯升高。說明藥學服務在COPD的用藥管理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患者細致、耐心地解答用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患者增強對疾病的了解,使之能夠重視對疾病的用藥管理,鼓勵患者積極診治,從而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社區COPD延伸處方患者藥學服務模式的建立,能對居民進行有效的宣講、指導,能減少不必要的延伸業務,減輕衛生資源負擔,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12-13]。
干預前兩組患者對于吸入裝置操作方法、疾病認知程度、不良反應等方面均了解甚少,多數COPD患者會使用吸入制劑,但不正確地吸入方式和習慣也是導致患者依從性不佳的原因。藥學干預后,患者對于吸入裝置正確操作的評分顯著提高。
干預后干預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通過對COPD患者進行反復強化吸入裝置的操作步驟和重復多次講解示范,提高了患者吸入裝置使用的正確性及科學用藥水平,說明藥學服務干預作為一種積極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促進患者合理用藥,有效保障臨床療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不斷提高患者吸入劑操作的正確率和依從性,在COPD的臨床治療中舉足輕重[14]。
綜上所述,社區COPD延伸處方患者藥學服務計劃的建立,能讓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掌握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有效改進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用藥依從性,降低藥物使用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Martinez FD. Early-life origi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 Engl J Med, 2016, 375(9): 871-878.
[2] 林展增.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 36(8): 49-52.
[3] Rossaki FM, Hurst JR, van Gemert F, et al.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PD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care[J].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21, 15(12): 1563-1577.
[4] WHO.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website[EB/OL].(2020-10-15). http://www.who.int/topics/global_burden_of_disease.
[5] López-Campos JL, Quintana Gallego E, Carrasco Hernández L. Status of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dherence to COPD treatment[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9, 10: 1503-1515.
[6] 晏乃芳. 藥學服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J]. 上海醫藥, 2018, 39(1): 41-42.
[7]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員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1, 44(3): 170-205.
[8] 李正歡, 張曉云, 陳楊, 等. 基于2021年GOLD《COPD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策略》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非藥物管理策略[J]. 中國全科醫學, 2022, 25(2): 131-138.
[9] 徐欽濤. 藥學監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認知程度及預后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5): 28-29.
[10] 鄭則廣, 游一中, 康健, 等. 穩定期慢性氣道疾病吸入裝置規范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9, 42(4): 241-253.
[11] 吳秋惠, 王鴦鴦, 彭宇竹, 等. 基層藥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學服務影響因素KAP研究[J]. 中國藥師, 2020, 23: 676-679.
[12] 周志強, 李旭琴, 韋勁, 等. 社區延伸處方患者藥學服務模式的研究[J]. 海南醫學, 2019, 30(24): 3220-3222.
[13] 李靜, 海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經濟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1, 19(6): 104-107.
[14] 文文, 謝寶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吸入裝置的選擇與應用[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20, 43(1):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