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反映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趨勢,深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在教育部的統一領導下,《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于2019年1月啟動。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我國第一部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覆蓋9個年級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完成,并于2022年4月21日發布。
基于素養立意、注重綜合、進階設計、加強實踐、立足現實的修訂思路,2022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在多方面取得了明顯突破:凝練了核心素養;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突出了育人導向;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強化了實施指導;等。
《課標》的有效實施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涉及規劃制訂、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條件建設、課程資源開發、教學方式變革、評價方式改革等方面,特別是科學課程,由于其基礎比較薄弱,課標創新明顯,有效實施具有更大的難度。
《課標》實施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基于核心素養制定教學目標。科學課程旨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理解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構成、發展要求以及各組成要素的本質,并基于核心素養制定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是科學課程有效實施的重點和難點。
二是課程內容的組織。義務教育科學課程設置了13個學科核心概念,每個學科核心概念又分解成若干個學習內容;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等多個跨學科概念的學習,依托13個學科核心概念來實現;技術與工程部分的學習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綜合利用學科核心概念和跨學科概念,通過跨學科綜合實踐,解決真實情境中的技術與工程問題。如何理解核心概念并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內容,開展基于核心概念的單元教學設計?如何把握核心概念的進階,強化學段教學內容安排的序列化和遞進性?這些是科學課程有效實施的又一重點和難點。
三是開展思維型探究與實踐活動。鑒于現行科學教學中有不少重視科學探究過程、忽視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情況,修訂后的《課標》強調整合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和項目式等各種教學方式的基本要求,開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型探究和實踐活動。對這一教學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實施,也是課堂教學實施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探索《課標》有效實施的途徑,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遼寧省、湖南省、重慶市和深圳市、武漢市、西安市建立了實驗區。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思維型科學探究實踐案例》系列圖書涉及小學3個學段和13個學科核心概念,包括基于核心概念的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設計,反映了思維型探究與實踐的基本思想和核心概念的進階路線,體現了基于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以探究實踐為主要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的原則,可以為教師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發揮較好的示范與引領作用,有助于提高科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