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幼兒的教育教學中,科學教育占據十分重要的比重。科學教育能夠讓幼兒了解一些科學的基礎知識,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而科學實驗活動的開展則能夠讓幼兒在科學實驗以及科學知識實踐中探索這個世界,使幼兒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解放幼兒的天性,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基于此,在科學實驗活動中,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科學有效、有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活動,調動幼兒積極性,在培養他們對科學學習好奇心的同時,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及科學素養,為幼兒進入小學的科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實驗活動;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4) 19 121-123
為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在與小學教育即將接軌的幼兒教育活動中,應開展幼小銜接教育,以符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與實踐特征的方式對幼兒的學習狀態進行全方位的協調,從實踐角度為幼兒未來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充分分析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差異,從中定位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而規劃科學實驗活動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實施模式,真正為幼兒未來有效參與小學階段的學習活動打下重要基礎。
一、實驗活動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實驗活動的特點主要包括可視性、實踐性、直觀性和可重復性。首先,實驗活動具有可視性,即通過實物展示和操作,幼兒能夠看到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從而更容易理解科學知識。其次,實驗活動具有實踐性,即幼兒需要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從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學知識。此外,實驗活動還具有直觀性,即通過實驗結果的呈現和分析,幼兒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科學原理和規律。最后,實驗活動具有可重復性,即幼兒可以重復實驗,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科學實驗活動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讓幼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發現和創新,進而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另一方面,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與其他年齡段如小學、初中學生不同。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也難以讓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知識。而實驗活動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能夠通過實物展示、動手操作等方式,使幼兒在學習中體驗到科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驗活動還可以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科學知識,提高其科學素養。在實驗活動中,幼兒可以親身參與,自己操作、探究,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和實際應用,增強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同時,實驗活動還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科學現象和科學原理,促進其對科學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學實驗活動也要給幼兒獨立的空間。幼兒的心理水平、認知能力發展有待完善,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教學目標,一些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中,總是輔助幼兒進行各種操作,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對幼兒科學學習、探索行為的干擾,不利于幼兒進行全面深入的科學探索學習。因此在科學實驗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給幼兒營造出一個自主活動、實踐探究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自主探索,使幼兒更好地融入科學探索的學習氛圍,進而發展自身科學素養。如此才能更好地為后續小學科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能力基礎。
二、幼小銜接階段科學實驗活動的實施策略
從能力銜接入手,分組學習,提高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素養,奠定能力基礎,教師可以在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進行分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學習水平進行分組,讓每一組都有動手能力強的幼兒,這樣可以調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在小組間開展比賽,在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各小組一起進行實驗,最先完成的小組能夠獲得一朵小紅花獎勵,完成最好的小組也能夠獲得一朵小紅花的獎勵。例如在進行“自制泡泡水”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先為幼兒演示如何制作泡泡水,同時邊演示邊告訴幼兒,制作泡泡水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及告訴幼兒制作好的泡泡水千萬不能食用等。將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都告訴幼兒后,就可以給幼兒發放相關的實驗器材,讓幼兒進行小組實驗了。在幼兒合作進行小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實時對幼兒進行指導。在所有小組將實驗完成后,教師要對小組的實驗作品進行評價,對最早做完實驗的幼兒以及做得最好的幼兒給予小紅花獎勵。這一過程既加深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又鍛煉了幼兒的實踐學習能力、科學實驗協作能力等,能夠為幼兒后續的小學科學學習奠定實驗能力基礎。
根據幼小銜接階段特點,對實驗活動進行創新。基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的獨特性,教師要注重對幼兒進行科學觀察,并以此及時創新活動內容、形式以增加幼兒的科學學習參與性和體驗性。通過科學實驗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更準確、更全面的知識理解,從不同的角度,搜索生活中的種種未知,學會種種科學知識。這有助于打破幼兒傳統學習觀念,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宜的學習環境,滿足幼兒在科學學習中的發展需求,促進身心健康、學習技能、綜合技能的發展。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對未知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意識形態擁有不同感受體驗的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實驗教學觀念,將教學內容、方式等更好地與幼兒興趣、生活等建立聯系,發掘幼兒感興趣的領域。例如,由于許多幼兒對蜘蛛俠感興趣,借此機會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名為“有趣的蜘蛛”的科學探究活動:探索蜘蛛物種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命活動特征。這有助于提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識別正常事物的能力。同時,為了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在幼小銜接階段做好科學學習的準備,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更好的科學知識指導,以提高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水平。與此同時,要想進一步提升科學實驗活動的創新性,在開發生成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合作創建隨機應變的教學環境,以隨時符合幼兒動態的興趣和愛好特點。總之,教師要在科學教育幼兒的同時反應靈敏,及時對實驗教學活動進行創新,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激發幼兒對科學學習的思維發散性,為其后續的科學學習奠定思維基礎。
選擇適合幼兒的實驗,為幼兒科學素養養成奠定基礎。由于幼兒正處于學習的啟蒙時期,對世界以及對學習的理解還比較簡單,如果安排較復雜的實驗,幼兒可能會無法理解。如果幼兒無法理解科學實驗,那么教學的目的就很難實現。而且有些科學實驗較復雜,幼兒很容易失去興趣,不利于幼兒綜合學習素養及科學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科學實驗,所選擇的科學實驗要具備易操作性、趣味性。易操作性是為了保證實驗過程中的安全以及幼兒能夠理解這一實驗;趣味性能夠讓幼兒對這一實驗產生興趣從而能夠更好地去學習。具體而言,在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學習狀況來安排不同的實驗活動。如果幼兒的學習基礎較強,對進行科學實驗有很強的興趣,那么可以安排一些較為復雜的科學實驗,如自制陀螺以及自制沙漏實驗,這兩個實驗都需要幼兒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適合動手能力強以及學習能力強的幼兒。如果幼兒對科學實驗學習的興趣不高,那么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實驗,如會變色的花、電池家族等實驗,尤其會變色的花這一實驗能夠讓幼兒看到花顏色的變化,更具有趣味性。如此既能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又能為其后續的小學科學學習奠定興趣基礎。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合理選擇科學實驗活動的材料。具體來說,材料的選擇應該具有目的性,材料越豐富越有助于幼兒積累科學學習經驗;但是如果缺乏目的性,就會導致科學實驗活動的目標與教育目標偏離,所以說科學實驗活動材料的選擇應該契合科學教育的目標。比如從變化性這一特點來說,科學區域活動的游戲材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基于幼兒的需要不斷調整游戲材料,以保證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獲得更多科學體驗。如:在沉浮實驗中,區域中增加了木塊、橡皮泥、盒子、塑料積木、紙、乒乓球等可以進行沉浮探索的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通過實驗驗證猜測。傳統沉浮實驗剛開始時,幼兒興致很高,可是玩了一會兒之后,幼兒便紛紛離去。此時教師可投放木塊、透明膠等輔助材料,請幼兒思考使浮在水面的物體如木塊、乒乓球等沉下去的辦法,以此將幼兒的探究欲再次激發起來。如此一來,有的幼兒用透明膠把乒乓球和磁鐵粘在了一起,乒乓球沉到了水底;還有的幼兒也學著其他幼兒的方法,用透明膠把塑料積木和橡皮泥捆在一塊兒,成功了……如此這些,新材料的加入,使此次科學實驗探究活動進入了新一輪高潮,幼兒又開始了新的探索,通過各種嘗試,發現更多有趣的科學現象。在有效鍛煉幼兒對科學實驗的分析、實踐探究等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科學實驗活動的延展性和廣泛性。并且,教師通過合理地選擇投放材料,加強了實驗活動的效果,增強了幼兒的科學意識,也豐富了幼兒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認知。
創建有效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對于提高幼兒科學教育的課堂效率非常重要。具體而言,從以下幾方面實施:第一,實驗的安全性。評價實驗的安全性是保證實驗過程的重要保障,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都應該被評價。第二,實驗的實用性。實驗應該具有實用性,能夠讓幼兒真正理解科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第三,實驗的挑戰性。評價實驗的挑戰性是鼓勵幼兒在實驗中表現出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第四,實驗的探究性。評價實驗的探究性是促進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探究興趣的本質所在,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和思維能力。第五,實驗的創新性。評價實驗的創新性是鼓勵幼兒在實驗中表現出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如此,才能促進幼小銜接階段科學實驗活動的有效性。在幼小銜接科學實驗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內容的審思、教師有效的提問、幼兒主動的探索及活動過程的有效評價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讓幼兒與科學成為朋友,使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躍向一個嶄新的高度,使幼兒后續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有一個堅實的科學知識、能力基礎。
三、結語
綜上,科學實驗活動能夠有效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在開展科學實驗活動時,教師應當積極進行思考:如何使活動的內容更具科學性、探索性以及趣味性,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并在活動的同時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以及技能,進而在提升科學實驗活動效率的同時,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解菊.試論幼兒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措施和方法[J].數碼設計,2017(9):189-190.
[2]陳瓊.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的有效性分析報告[J].科教文匯,2013(6):156-157.
[3]任占忠.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實驗的開展探索[J].讀寫算,2020(18):38-39.
[4]李偉宏.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6(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