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抒發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面展現個人語言能力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培養寫作能力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具體策略,包括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加深學生對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等。這些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豐富學生的寫作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量不足,寫作素材匱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存在閱讀量不足的問題,這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素材匱乏和表達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學業負擔和考試壓力的雙重影響下,部分學生傾向于只閱讀教材文章和指定的課外讀物,未廣泛涉獵各類文學作品,這影響了學生獲取多樣化的寫作素材。
(二)學生閱讀不求甚解,寫作內容單薄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未能對閱讀材料深入理解和剖析,這導致他們的寫作內容顯得單薄且缺乏深度。首先,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分析閱讀材料中的細節和深層含義。這種淺嘗輒止的閱讀方式,使他們難以從閱讀材料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和觀點,進而導致他們的寫作缺乏深入的論證和闡述。其次,部分學生在閱讀后缺乏深度思考和探索,對文章的理解僅停留在文章表面,缺乏對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和意義的深入分析。因此,在寫作時,這部分學生難以開展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導致其文章內容顯得單一且缺乏深度。最后,部分學生對閱讀材料中涉及的多元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存在不足。閱讀材料中常常包含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部分學生只關注了其中的部分意見,容易忽視其他內容。這導致他們的寫作內容片面,未能體現對材料多元化觀點的理解和把握。
(三)學生閱讀習慣不好,寫作邏輯混亂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存在閱讀習慣不好的問題,這導致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出現邏
輯混亂和表達不清晰等問題。一是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容易忽視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在邏輯,導致其在寫作時難以梳理清晰的寫作思路和構建系統的邏輯框架,進而導致文章內容顯得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性。二是部分學生在整合和組織信息方面存在不足。在閱讀過程中,部分學生難以整合不同的信息和觀點,難以形成有序的邏輯鏈條,導致其在寫作時難以把各個觀點和論證有效地串聯起來,進而導致文章整體銜接性差,缺乏連貫性。
二、基于寫作能力培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價值
(一)夯實寫作基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寫作訓練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價值如下。一是寫作訓練對促進學生詞匯量的積累與運用具有顯著作用。在寫作實踐中,學生需要閱讀文本材料,同時挑選合適的詞匯,以完成寫作任務。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學習、積累和運用詞匯,進而豐富他們的語言儲備。二是寫作訓練能讓學生掌握多種類型的句子結構,進而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敏銳地捕捉句子的結構特點與功能。在寫作實踐中,學生需要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和風格,搜集各類結構的句子,并靈活運用于寫作,以豐富寫作的表達方式。三是寫作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學生需要把觀點、論據和例證串聯起來,形成連貫的語言。這一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構建能力,進而幫助他們在閱讀時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與整體脈絡。
(二)提高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寫作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具體如下。一是寫作訓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寫作實踐中,學生需要精心設計故事情節、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等,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夠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并形成獨到的見解,還能培養他們在閱讀時進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良好習慣。二是寫作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在構建論證框架時,學生需要合理排序和組織觀點,并提供充分的論據和解釋。這一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辨析和推理能力,讓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結論,還能讓學生在面對閱讀材料時敏銳地捕捉文章的邏輯關系和論證思路,拓展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師通過開展寫作訓練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三)提高審美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寫作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能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具體如下。一是寫作訓練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學作品,進而增強其對文學作品情感內涵的感知力與理解力。通過親身體驗寫作過程,學生能夠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意象和隱含主題,這有助于學生在閱讀時準確地捕捉并領會作品的精神實質。二是寫作訓練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學生需要關注語言的運用、句式的變化和情節的設置等,這使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能夠敏銳地洞察作者的創作技巧與意圖,提高文學鑒賞水平。三是寫作訓練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通過創作不同主題和類型的作品,學生能夠接觸并了解多樣的文學元素與風格,進而拓寬文學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三個措施。一是引入多樣化的主題和題材。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興趣相關的題材,如校園生活、家庭經歷、科普知識等,以引發學生共鳴,激發他們對寫作的興趣。二是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營造輕松愉悅且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通過與學生建立友好的互動關系,給予學生鼓勵和正面的反饋,營造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寫作的良好環境,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三是鼓勵學生分享經驗和見解。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觀點融入寫作,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表達欲,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進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措施。一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多樣化文本,包括文學作品、科普文章和歷史故事等,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二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并記錄個人體驗,引導學生把真實的感受和見解轉化為寶貴的寫作材料,以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三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形成多元化的觀點,為其寫作提供多樣的論證角度。四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整理、分類和歸納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構建寫作素材庫,便于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迅速找到適用的素材,進而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通過廣泛閱讀、記錄生活體驗、多角度思考和整理素材等方法,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三)開展對比閱讀活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對比閱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在對比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措施。一是教師可以選擇相關性強的文本作為對比材料,如主題相近但觀點不同的文本,引導學生對比和分析不同文本,挖掘文本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寫作興趣。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隱含思想,分析文本的隱含思想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幫助學生豐富寫作內容,拓展文章的深度和思想性。三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各種觀點進行深入剖析,既要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潛在的局限性,從而培養學生全面、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此舉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寫作時運用深入分析和辯證論證的技巧,提升其論證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四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對比閱讀中的思想和觀點展開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四)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
想情感,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情感傾向和觀點立場,不僅能提高學生表達觀點與情感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四個措施。一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所蘊含的情感色彩。通過巧妙設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細節描寫、人物情感流露方式,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傳達的深層情感與思想內涵,為寫作提供寶貴的啟示與借鑒。二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語言運用和修辭手法。通過分析作者的語言特色和在文中使用的修辭手法等,學生能夠掌握作者的表達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這能夠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啟發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類似的表達技巧,進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三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文本描繪的場景之中,以文本中人物的身份去體驗他們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這種思考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情感表達能力,進而增加學生寫作的情感深度。四是教師可以組織討論和分享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本中的情感與思想進行探討的活動,鼓勵他們積極交流并分享理解與感悟。這種互動式的交流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還能為學生提供新的寫作視角和靈感,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實施對比閱讀活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等策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些培養策略不僅是教育的輔助手段,還是學生探索世界、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運用多種形式的寫作能力培養策略,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寫作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以文字書寫精彩人生。
(作者單位:
喀什地區伽師縣巴仁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