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前教育專業需根據師范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方法、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評估和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文章旨在探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從培養目標制訂、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方法更新、教育情懷培養、師資隊伍優化、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實踐基地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以師范專業認證理念為基礎,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 師范專業認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創新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10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ne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 trai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However, the curren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emphasizes theory over practic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practical base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rehensively sorting out aspects such as setting training objectives, arranging curriculum systems,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cultivating educational sentiments, optimizing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ng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ensuring practical bas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t furthe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chool education; innovation cultivation
2018年1月,教育部全面啟動了全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的認證工作。師范專業認證的核心是確保經過認證的師范專業能培養出知識、能力和素質都符合相應認證標準的合格畢業生。師范類專業認證能為高校師范類專業的發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幫助高校師范類專業突破發展的瓶頸、構建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1]。我國專業認證制度建立較晚,學者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國外的專業認證制度,事實上,結合我國教育實際進行相關研究才更具價值。
1 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及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優秀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基本保障。根據國家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師范類院校的核心目標[2]。近年來,教育部正逐步規范師范類專業國家統一認證工作體系,各高校對師范類專業的認證和教學水平提升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通過進一步重塑師范人才培養體系,能促進師范類專業內涵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指出,師范類專業認證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基本理念[3]。“學生中心”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專注于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和成果[4],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并且通過學習獲得更多情感上的體驗,以及感受到更多成就感,以滿足學生在學習上不同的需求和個性化要求。“產出導向”著眼于師范生的學習成果,以師范類畢業生的核心能力素質要求為依據,對師范專業人才質量進行評估[5],將學生的學習效果置于重要位置,關注學生學習的成果和實際效果。“持續改進”理念是改進教師教學質量、推進師范專業建設、優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強大保障和動力源泉[6]。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措施,提高課程質量,優化學生培養,并實現良性循環。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在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擴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對專業的認識,提高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實踐能力。通過不斷地計劃―實踐―評價―反饋―改進―再計劃,實現學生創新力的持續提升。
2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改革面臨的問題
2.1 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對師范類專業進行認證,可確保其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從而提升我國的基礎教育水平。筆者在對15所高校進行調研后發現,有三分之一的高職院校由于創辦學前教育專業的時間較短以及近三年擴招等現實原因,其專業建設質量特色薄弱,專業建設積淀不足;有兩所高職院校雖經歷了從中職到高職的升格過程,盡管專業存續,但并未真正構建現代化的高校教育理念;另有三所高職院校在制訂專業培養方案時,未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也未征求相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直接沿襲其他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明確合理的培養目標,導致自己的專業與當地幼兒園的實際需求不符,無法與區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相吻合。
2.2 課程體系不合理
2011年,教育部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指明了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目標和相關課程模塊,旨在引導未來教師樹立正確的專業理想,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技能,養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更新知識結構,形成終身學習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認證標準也對課程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完善教學體系,將專業實踐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并對教學、實踐等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監控與教學評價[7]。然而,一些高職院校鼓勵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為了提高通過率而改變課程的學年順序,違背了知識結構的科學性以及學生的學習規律。另外,課程設置缺乏整體規劃、課程結構比例失調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2.3 教學內容和方法有待改進
由于教材更新緩慢、使用周期長、與新時代學前教育需求不一致,教學內容與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相脫節,舊教材的內容極大地妨礙了學生創新力的發展。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需要,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諧、民主、自由的教學環境。同時,還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8]。
2.4 教育情懷與師德培養的缺乏
教師的失職行為通常包括:忽視學生的需求、不尊重學生、教學不負責任、違反職業道德,等等。當前,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師德意識教育和教育情懷培養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部分院校雖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視為必修課,但授課過程中不重視師德師風培養,而這理應貫穿教育全過程。現階段,幼兒教師就業初期的師德培養被越來越多的幼兒所重視,高職院校在師德培養方面也應該加大力度。
2.5 教師隊伍自我提升意識缺乏
《2023全國職業教育教師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與其他類型的教師相比,專任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忠誠度、組織認同感和組織支持感等均處于劣勢,其在工作的重壓之下已身心俱疲,呈現出職業倦怠,更無額外精力去跨學科拓展知識儲備,自我提升意識缺乏。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專任教師應通過師范專業認證的契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和素質修養,唯有如此,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
2.6 質量與監控體系不足
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建立優秀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教學監控體系。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資源管理、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學生評價反饋等多方面。教學監控則是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有效補充,它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定期評估,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監控體系側重教學過程的監控,忽視了教學前的準備和教學后的知識內化。現代幼兒園保育教育中不斷涌現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求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也應與時俱進[9]。高職院校應建立完善的教學過程監控機制,通過聽課、評課、學生反饋等方式,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7 實踐基地參差不齊
目前,學前教育實踐基地尚存在諸多問題。有些高職院校與企業、幼兒園等機構合作共同建設實踐基地,但因擴招學生數量不斷攀升,面臨學生多而實踐基地不足的局面;盡管有些院校的實習基地在數量上達到標準,但并未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來指導實踐基地的運營與管理,學生在不同的實踐基地體驗和感受都不一樣;還有一些高職院校未能定期對實踐基地進行質量評估,包括硬件設施、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等,未做到發現問題并及時整改提升,未能實現最佳的合作效果。因此,改善學前教育實踐基地建設質量不均衡的現象,能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實踐學習環境。
3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改革的思路
3.1 構建明確的培養目標
師范類專業認證是一種專業質量外部保障機制,能判定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否達到既定的質量標準,對培養目標有嚴格要求。首先,它強調培養目標的明確性和具體性。在師范專業認證過程中,學校需清晰闡述人才培養目標,包括畢業生的專業素養、職業成就等,這有助于確保師范專業的教學、人才培養方向能同行業需求緊密相連,培養具有高適應性和競爭力的優秀教育人才。其次,它注重培養目標的可操作性和可評估性。學校除設定培養目標外,還需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和評估標準,以確保培養目標能在教學中有效落實,并能通過一定的方式來量化與評估。這有助于提升師范專業的教育質量和效果,促進教育教學的持續改進和優化。最后,它強調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時代發展緊密結合。社會和教育環境不斷變化,師范專業的培養目標也要不斷更新和完善,包括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的要求。認證體系鼓勵學校根據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調整和優化培養目標,以適應新時代對教師職業的新要求和新挑戰。
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定位和師資條件,依托學前教育專業的獨特優勢和特色,結合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需求,聚焦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通過實習、實訓等方式,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鼓勵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熟悉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保教能力、幼兒班級組織管理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
3.2 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
要實現培養目標,需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首先,要調整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可在設計課程時安排科目交叉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其次,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通過采取理論課程與創新實踐活動相結合等方式,將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競賽活動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其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激發其專業實踐創新的內驅力,使其從“被動創新”向“主動創新”轉變,促進其創新意識 [10]。最后,需調整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時、學分比例,并引入教師教育選修課程,以提升教師教育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3.3 創新教學方法及內容
幼兒教師作為兒童的啟蒙教育者,其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會影響未來一代人的思維方式、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發展[11]。在教學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既要保持原有知識體系的特征,又要注入創新元素,賦予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特征。通過典型案例,讓學生體驗接近真實的場景,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要學會運用智能技術,為學生的成長和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將智能技術融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新力的培養,是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創新力的內在需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智能技術來搜集、篩選、整合和分享教育資源。
3.4 注重教育情懷的培養
教育情懷的培養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教育情懷是指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需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師德師風教育,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使之明白作為未來教育者應具備的行為規范和職業操守,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學生親身體驗教育教學過程,親身接觸兒童,解決實際問題,從中感受教育的樂趣和挑戰,加深對教育事業的情感投入;向學生展示教育行業內優秀教師的事跡和經驗,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追求專業卓越。總之,教師要強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其對幼兒教育的熱愛,培養其關愛兒童、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態度。
3.5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根據師范專業認證的要求,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良好的教師隊伍是培養人才的基石和先決條件。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僅要制訂嚴格的教師招聘標準,確保招聘的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注重考查應聘者的教育情懷和師德師風;鼓勵和支持在職教師參與各類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更新其知識體系,提高其教學水平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需求;通過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師徒制等途徑,為年輕教師配備經驗豐富的導師,輔助他們快速成長,以保證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實習、實訓、工作坊等形式,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上述措施,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構建一個穩定、高效、專業的學前教育教師隊伍。
3.6 完善質量標準與監控體系
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完善質量標準與監控體系對于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完善質量標準須做到:進一步明確質量標準指標、對接行業需求和定期評估與更新。完善監控體系需做到:建立多維度監控機制、定期教學檢查、關注學生反饋與調查、監控實踐環節以及分析數據等。總之,完善質量標準與監控體系需從多方面入手,確保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通過明確質量標準、對接行業需求、定期評估與更新以及建立多維度監控機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3.7 做好實踐基地保障
實踐基地建設是確保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師范專業認證標準規定了學前教育實踐基地必須達標,這反映了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實踐基地的重視程度。做好實踐基地的保障工作,可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設施維護與更新、強化人員管理與監控、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建立應急預案和演練機制等方面著手。學校要為實踐基地制訂相關的安全管理規定,明確各崗位的責任與權限,確保各項工作按照規定順利開展;定期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定期對實踐基地的安全設施和消防設備進行維護與更新,確保其正常運行。此外,還要為實踐基地配備數量充足的滅火器、疏散通道和安全標識,保證人員在緊急情況下順利逃生;加強對實踐基地周邊安全風險的評估,采取相應的安保措施,例如安裝圍墻、電子警示設備等,提高基地的整體安全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梳理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面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反思與改革,通過明晰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培養教育情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質檢體系、做好實踐基地保障等方式途徑,持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認證是一個重要手段,能促進舊有師范教育體系的改革,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構建高質量的教師教育體系。認證過程中強調建立持續改進機制,以保證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并滿足國家對于合格教師的需求標準。師范專業認證是確保教師培養質量的關鍵措施,有助于推動教育行業的整體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和提高國民教育水平。通過這一制度,可有效監督和引導師范教育機構遵循教育教學規范,同時鼓勵這些機構追求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萬山.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改革的意義與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7):25-28.
[2] 武月紅,曹婧.淺談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師范生教育情懷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14):24-25.
[3] 張玲.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情懷的培養策略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63-64.
[4] 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6] 劉露,曹雯雯.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的問題表征與優化策略[J].林區教學,2022(8):54-55.
[7] 朱承運,周艷玲.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財富時代,2021(6):103-104.
[8] 張瑩瑩.談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遼寧師專學報,2020(4):77-78.
[9] 裴培.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路徑[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15-17.
[10] 戚淑鑫,張茂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與路徑[J].天中學刊,2023(2):147-148.
[11] 段元花.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家教世界,2021(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