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基于文獻統計和內容分析法,以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利用SATI、UCINET、NetDraw軟件對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近年來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總體上研究重復率較高,核心研究者數量不多,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未來,研究人員可以從豐富研究方法、拓展學術視野等方面開展工作,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文獻;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1.030
A View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New Media
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statistics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using the Chinese journal database of CNKI as the data source,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view of new medi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SATI, UCINET, and NetDraw software. Analysis reveals tha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valued. However, overall, the research repetition rate is high, not many core researchers and the research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Looking ahead, researchers can carry out work in enriching research methods, expanding academic horizons, and continuously rais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foc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literature; analysis
進入21世紀后,隨著微博、微信及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其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此背景下,為了便于掌握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研究趨勢,本文以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利用SATI、UCINET和NetDraw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促進該領域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1 研究手段
研究文獻來源于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檢索日期為2023年6月30日,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下,以“新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別作為篇名和主題詞進行檢索,總計得到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相關研究的中文文獻160篇,剔除其中的無關論文后得到有效樣本156篇。本文主要利用SATI、UCINET和NetDraw軟件提取高頻關鍵詞,對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挖掘其研究熱點。
2 統計結果分析
2.1 文獻量統計
依據檢索結果文獻,對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每年發文量進行分析,該領域每年的發文量總體呈現一個逐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進入2013年之后,該領域每年發文量顯著上升,并于2017年達到頂峰25篇,從2018年至今該領域每年發文量較之前有所減少但相對趨于穩定,年均保持在10篇上下,說明新媒體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
2.2 期刊分布分析
使用SATI軟件對發文期刊進行分析,結果顯示,156篇文獻分布在104種期刊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20版)占到了14種,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21―2022)占到了7種,各累計發文20篇和12篇,占該領域論文總數量的12.8%和7.69%,其余期刊質量總體一般。總的來說,該領域發表的文獻數量相對不多,發表在高質量期刊上的文獻更是占比較小。綜上所述,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刊物分布比較分散且質量普遍不高。
2.3 文獻第一單位分析
利用SATI軟件對該領域文獻的第一單位和對應地區進行統計。結果表明,以上文獻總計來自145家單位,其中僅有北京師范大學等20家單位在中文核心期刊(2020版)或者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21―2022)上發表過論文但發表數量均較少,這說明該領域沒有形成核心研究機構,整體上各研究單位的成果數量和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高。
2.4 核心研究者分析
發文量和被引量可以用來衡量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使用SATI軟件對第一作者進行統計,結果顯示,總計149名第一作者,其中7人發表了2篇論文。根據普賴斯定律(Price law)[1]算出該領域的核心研究者需要滿足發文量大于2篇。該領域所有文章中被引量最高的是歐陽光明發表的《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及其建構維度》,其被引量為85次,據此按照普賴斯定律計算出核心研究者刊發文章被引量不能少于7次。以上要求均滿足的研究者有2位,見表1,根據綜合指數法算出核心研究者綜合指數需要不低于1,僅有南寧師范大學的曾令輝教授滿足條件,可以被視為該領域的核心研究者,其他研究者發表論文的數量或質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5 詞頻統計分析
通過SATI軟件進行文章關鍵詞提取,可以得到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新媒體時代”,為進一步厘清高頻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利用NetDraw軟件繪出網絡結構進行可視化分析,如圖2。從圖2可知,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其他詞匯的聯系最緊密,可以視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關鍵詞。
3 研究熱點反向分析
借助UCINET軟件進行聚類分析形成樹狀圖可以總結出該領域的三類熱點方向,即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和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
3.1 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
新媒體已經滲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度耦合。毛曉靜[2]從系統出發闡釋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她認為新媒體可以依托其工具性發揮和運用思想引領、激勵促進、政治導向、文化育人、社會化等功能。有的學者從某一個功能來進行研究,張振軍[3]指出新媒體文化育人具備較強的價值引領功能和針對性作用。鄧宇等[4]從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出發,認為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是新媒體的社會屬性,這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打開了新視角。新媒體借助其本身的技術優勢,可以發揮其覆蓋面廣、接受程度高等優勢,在潛移默化中將相關教育內容呈現給受教育者。
3.2 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主要依托于傳統的課上授課加課下活動,這不但容易忽視人作為活動本體的主觀能動性,也很難在信息資源爆炸的今天提升其吸引力,甚至可能出現排斥學習的反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教育方式的桎梏,為拓寬思想政YgBvged6j6qMH0YPHw628Q==治教育載體提供了新選擇。陳穎[5]認為在新媒體視域下,繼續探索高校實踐育人的新問題、新機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舉措、新思路,對推動高校的實踐育人水平具有積極影響。郜火星[6]認為新媒體新穎性的特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選擇載體的原則。陳晶[7]以微博為例,指出微博思政和傳統思政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將兩者相互借鑒和配合最終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合力。李曉娟[8]指出要從技術層面提升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場景。龐娟[9]提到要從摸準規律、去粗取精,不斷推動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融合。閔琳芝[10]指出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海量資訊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通過主渠道宣傳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此外,孫永魯[11]提到西方長期以來通過新媒體手段對我國實施西方價值觀的意識形態滲透,這給國內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些困擾。因此新媒體的融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規律和教育規律,改進教育思路、創新教育方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3.3 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顧京軍[12]呼吁高校要積極利用各類新媒體宣傳平臺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宋建威[13]建議以新媒體平臺為載體建設智慧課堂,完善第一課堂教書和第二課堂育人有機融合的教育聯動機制。高翩翩[14]以微信公眾號平臺為例,指出管理者應強化平臺管理水平,發揮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優勢。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媒體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斷多元化[15],這在豐富研究內容同時也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推陳出新,創新工作方法。當前,該領域內理論分析和經驗分享類型的文獻還是占到大多數,因此研究者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法開展一些數量化實驗研究,為后續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此外,新媒體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早已打破單一學科的禁錮向跨學科發展,這樣研究者進行多學科交叉方向的研究已經勢在必行,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斷拓展研究視野,盡可能地開展一些跨領域交流,不斷提升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
4 結語
本文以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為研究平臺,對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了分析,發現該領域的熱點包括新媒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這些研究熱點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對該領域的低頻關鍵詞進行分析,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胡臻,張陽.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和擴展核心作者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2(3):351-354.
[2] 毛曉靜.新媒體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2):43-46.
[3] 張振軍,高睿.網絡文化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傳媒,2021(11):89-91.
[4] 鄧宇,王立仁.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審思[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2(5):132-139,144.
[5] 陳穎.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實踐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71-72.
[6] 郜火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選擇與運用[J].社會科學家,2006(2):193-196.
[7] 陳晶.微博對高校傳統思政模式的挑戰與互補研究——評《新媒體傳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途徑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249.
[8] 李曉娟.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的現實思考[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4(2):118-123.
[9] 龐娟.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9.
[10] 閔琳芝.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19.
[11] 孫永魯.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創新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8.
[12] 顧京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J].江蘇社會科學,2009(S1):141-143.
[13] 宋建威,趙秦,李璞.新媒體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3):93.
[14] 高翩翩.新媒體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新聞戰線,2014(6):158-159.
[15] 龍曼琳.融媒體傳播格局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