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的興起使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輿情危機爆發與蔓延更加迅速,公立醫院輿情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過去,公立醫院的輿情管理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如報紙和電視等。然而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公眾獲取信息和表達意見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已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這為公立醫院提供了與公眾互動和傳遞信息的新平臺,也讓輿情管理變得更加復雜且更具挑戰性。然而公立醫院輿情管理存在公關團隊不完善、信息發布不規范、缺乏輿情管理技巧等問題。這導致公立醫院在應對輿情事件時輿情管理效果不佳,引發進一步的危機。對此,公立醫院需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同時積極運用新媒體進行輿情管理。公立醫院要加強輿情管理應建立輿情監測機制,實時掌握公眾的關注點和意見反饋,及時調整輿情管理策略;加強公關團隊建設,提高輿情應對能力,預防和處理好輿情危機;開展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建立健全的輿情信息發布機制;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前發現和預防輿情危機;增強法律和倫理意識等。公立醫院需要意識到輿情管理的重要性,加強輿情管理團隊建設,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積極應對輿情危機,提高公眾對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關鍵詞:公立醫院;新媒體;輿情管理;信任度;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7.3;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9-0084-04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應健全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媒體的興起,公立醫院輿情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過去,公立醫院主要依靠傳統媒體開展輿情管理,如報紙和電視等。同時,公立醫院也會積極回應媒體的報道和質疑,維護醫院的形象和聲譽。公立醫院面臨的輿情危機相對較少。然而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公眾獲取信息和表達意見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1]。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已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這為公立醫院提供了與公眾互動和傳遞信息的新平臺,也讓輿情管理變得更加復雜且更具挑戰性。輿情管理是公立醫院建立良好形象和維護公眾信任的重要手段,因此,公立醫院需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同時積極運用新媒體進行輿情管理[2]。本文將闡述新媒體時代公立醫院輿情管理的現狀、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手機網民規模達10.91億人,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9%;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10.67億人;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0.53億人。自媒體平臺吸引大量用戶關注和參與,短視頻等新興媒體平臺廣泛普及,成為公眾獲取信息和發表意見的主要渠道。隨著公眾對健康和醫療服務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公立醫院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管理質量、醫患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已引起大量關注,涉及醫院、醫患關系等的話題,與所有人密切相關,極易引起關注,從而引爆輿論[3]。輿情危機會嚴重打擊公立醫院的形象和民眾對醫院的信任[4-6]。面對這些挑戰,公立醫院必須尋求合適的輿情管理策略。
(一)公關團隊不完善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醫院管理指南》的調查,在我國公立醫院中,設有專門負責輿情管理公關團隊的醫院占比不足30%,這意味著大部分公立醫院在輿情管理方面的人員配備相對不足。黃軻琳認為,只有改變各部門培養單一型人才的模式,才能確保醫院內部有員工可以長期從事網絡輿情管理工作[7]82。現有輿情管理公關團隊中的部分成員可能缺乏相關專業背景和經驗,同時針對輿情管理方面的培訓和進修相對較少,這導致部分公立醫院輿情管理公關團隊在應對輿情事件時,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導致輿情事件應對能力有限,處理效果不佳。
(二)信息發布不規范
一些公立醫院在使用新媒體平臺時,存在信息發布不及時、不準確等問題,這可能引發公眾質疑甚至產生信任危機;也可能存在互相矛盾或錯誤的情況,如統計數據、疫情情況等,給公眾造成困惑或降低信任度;或者以政治或利益為導向,發布不科學或不客觀的信息,誤導公眾的認知和決策。
比如山東一醫院“招聘60名才藝護士”一事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該招聘學歷要求為專科及以上,應聘者的身高需在162 cm以上,體重指數(BMI)在18.5至24.9,引發熱議。所幸當地衛健委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全面調查核實反映的問題,信息發布第二天即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處理,負面輿情的影響范圍沒有進一步擴大[8-9]。
(三)缺乏輿情管理技巧
新媒體時代,公立醫院在輿情管理中往往缺乏分析輿情的能力和技巧,忽視了輿情背后的問題和原因,導致輿情處理效果不佳。黃軻琳認為,新時期受“智力權威”的影響,部分管理主體在面對網絡輿情時,會不自覺地套用既往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但效果不甚理想,這種現象在大型公立醫院網絡輿情管理中較為常見[7]83。忽視公眾的輿情反饋,不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或解答疑問,進一步增強了輿情的負面影響,或者沒能妥善處理敏感問題,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平息和化解輿情,導致輿情進一步升級。在社交媒體日益普及的今天,部分公立醫院沒有充分認識到社交媒體的影響力,缺乏社交媒體輿情管理和應對能力[10]。
(一)建立輿情監測機制
公立醫院應建立完善的輿情監測機制,實時掌握公眾的關注點和意見反饋,及時調整輿情管理策略[11]。公立醫院需要明確自己的輿情監測目標,如關注公眾對醫院的評價、關注醫療事故的曝光等。同時,確定監測的范圍,包括社交媒體、新聞媒體、醫患交流平臺等。根據目標和范圍,選擇合適的輿情監測工具,如專業的輿情監測軟件和社交媒體管理平臺。這些工具可以自動收集、分析并篩選輿情信息,提供實時的輿情監測報告。設置實時警報機制,及時獲得重要的輿情信息。同時,定期生成輿情監測報告,包括輿情分析和趨勢預測,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參考。
通過建立輿情監測機制,公立醫院可以及時獲取和分析輿情信息,作出合理的決策,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維護醫院聲譽,提高公眾對醫院的信任度。同時,也能發現和預防潛在的輿情風險,減輕對醫院形象的負面影響。程馳等認為,建立輿情監測研判機制,掌握涉及本院的輿情動態,將負面信息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網絡輿情從產生到消除具有一定生命周期,因而輿情監測系統同樣應對輿情信息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12]。
(二)加強公關團隊建設
公立醫院應加強公關團隊建設,提高輿情應對能力,預防和處理好輿情危機。公立醫院需要招聘有相關專業背景和經驗的公關人員,注重考查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溝通技巧。定期組織公關團隊成員參加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公關技能和危機應對能力。可以邀請行業專家來醫院授課,或者組織團隊成員進行內部交流和分享。同時,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公關團隊成員在輿情管理方面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根據醫院的需求和特點,合理分配公關團隊的職責和工作任務,明確每個成員的職責范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定期召開團隊會議,分享工作進展、問題和經驗,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執行力。明確團隊組織架構,確保團隊內部的協作效率和溝通暢通。根據醫院規模和需求,合理調整公關團隊的編制和人員配置,為團隊提供充足的專業人才和資源支持。定期組織危機模擬演練,提高團隊成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建立健全危機預警和應對機制,確保在危機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鼓勵團隊成員積極探索新的公關手段和方法,如社交媒體營銷、內容營銷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公眾需求。公關團隊需要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如醫務部門、法務部門、宣傳部門等。建立定期的協調會議和溝通渠道,加強團隊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形成合力。公關團隊成員需要掌握多元化的技能,如輿情分析、危機管理、媒體溝通、社交媒體管理等。建立經驗分享和學習交流機制,通過定期的團隊會議、培訓班、案例分析等形式,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從整體上提高團隊素質。面對特殊輿情事件或需求,公立醫院可以考慮與專業的公關咨詢公司或傳媒公司合作,借助外部專業力量加強輿情管理[13-14]。
采取上述措施,能夠逐步加強醫院輿情管理公關團隊建設,提高團隊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效率,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和聲譽。
陳威認為,在人員組成上,不僅要有行政管理人員,也要有醫療專家,聚集人才,以便更從容地應對網絡輿情,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這也有利于防患于未然[15]。
(三)開展有效的溝通和互動
公立醫院應建立健全的輿情信息發布機制,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客觀地發布輿情事件相關信息。提高輿情信息發布的質量,確保發布的信息真實、準確、客觀、規范,以維護醫院的聲譽和公眾信任。趙波[16]研究認為,根據事件的調查結果、性質、重要程度及輿情發展態勢,可以通過新聞發布會、主流媒體、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輿情反饋;另外,可圍繞全年衛生工作重點主動策劃,采用多樣形式進行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醫療衛生輿論氛圍。根據議程設置理論,傳播媒介可以設置不同的議程,影響大眾對于事件的看法及判斷。媒體可以采用議程設置的方法,引導輿論,通過報道角度的選擇,報道形式和報道時長的控制等方式,建立共識,構造事件,以達到影響大眾認知的效果,從而引導輿論向有利于醫院的方向發展[17]。
由于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少患者總懷疑醫生會故意多開藥、多開檢查等。在此背景下,醫院應把提高患者對醫院和醫生的信任度放在第一位,不但包括對醫術的信任、醫德的信任,也包括對醫院有效管理的信任。醫患之間有效溝通和互動,有利于減少這種“懷疑”,輿情管理工作量也將大大減少。同時,還要與媒體保持有效且良性的溝通與互動,為醫院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醫院和媒體斗爭大概率會兩敗俱傷,只有合作才能共贏[18-19]。
加強公立醫院與公眾的有效溝通和互動,筆者認為,醫院應建立官方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等多樣化的溝通渠道,讓公眾能夠通過不同渠道接收醫院信息,并便捷地與醫院進行互動。醫院要及時回應公眾提出的問題、關切或投訴。設立專門的客服電話、在線客服系統或專人負責回復,及時解答公眾的疑問和提供相關信息。通過醫院官方渠道發布醫療科普信息、健康知識等內容,豐富公眾相關的知識儲備,減少對醫療領域的誤解和偏見。定期組織公開的醫學講座、健康咨詢活動等,鼓勵公眾參與并直接與專業醫生交流,增進互信。提供前期在線咨詢、掛號、預約等服務,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就醫流程,同時提供合理的醫療導診,引導公眾到合適的科室就診。注意輿情變化,加強輿情監測與管理,設計并采取相應的公關策略,積極回應公眾關注度高的問題,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減少負面影響。鼓勵公眾參與醫院決策過程和公共事務的討論,如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公眾座談會等形式,充分尊重和聽取公眾的聲音。建立內部流程和機制,確保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同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醫護人員的溝通和服務能力。
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促進公立醫院與公眾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構建更加開放、透明、雙向的溝通機制,提升公眾對醫院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四)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公立醫院可以開展輿情分析和預測,提前發現和預防輿情危機。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各種新媒體平臺數據,包括社交媒體、論壇、新聞網站等,實時監測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輿情動態和情緒[20]。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情感分析,判斷公眾對醫院的看法是正面或負面,還是中性的。分析輿情發展趨勢,預測可能出現的輿論熱點和危機,以便醫院及時響應。當監測到負面輿情時,系統要自動預警,使醫院迅速介入,防止負面信息擴散。根據輿情分析結果,采取有效的危機應對策略,如信息公開,回應公眾關切。分析社交媒體等平臺上的患者反饋,識別服務中的不足,改進服務質量。通過大數據分析成功或失敗案例,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服務流程。評估醫院發布的信息在公眾中的傳播效果,調整宣傳策略,使之更加符合公眾需求。利用數據分析,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的健康信息和醫療服務,加強員工培訓,增強其服務意識和媒體應對能力。根據輿情反映的問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對長時間積累的醫療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為科研提供支持,同時為醫院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利用歷史數據,預測醫療需求趨勢,優化醫院資源配置和規劃。通過上述多種方式,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幫助公立醫院更好地管理輿情,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增強公眾信任,同時也為醫院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五)增強法律和倫理意識
公立醫院應加強法律和倫理意識的培養,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并建立合理的輿情管理制度。定期組織法律知識培訓,增強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使其了解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制定并完善倫理道德規范,明確醫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引導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念。建立內部監管機制,加強監督和管理醫務人員的行為,及時發現并糾正不合規行為。可以建立獎懲機制,表彰和獎勵遵守法律和倫理的醫務人員,懲戒和處理違反法律和倫理的行為,形成良好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對醫療行為和醫療決策的法律和倫理監管,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及時糾正和處理違規行為,以維護醫院的聲譽和公眾信任[21-23]。
新媒體時代,公立醫院輿情管理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公立醫院需要意識到輿情管理的重要性,加強輿情管理團隊建設,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積極應對輿情危機,根據新聞傳播機制,進行輿情的引導和管理,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輿情管理。最終,提高公眾對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杜孟凱,王蕾,張國君,等.全媒體時代醫院輿論危機公關研究[J].中國醫院,2016,20(12):73-74.
[2] 陳欣,張桂云,律苗,等.關于對公立醫院網絡輿情監測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2):39-41.
[3] 張寧,肖群鷹.網絡輿情下突發事件群體情緒演化研究[J].情報探索,2023(11):82-88.
[4] 公共媒體對醫患沖突的輿情引導:以主流新媒體對湘雅二院劉翔峰事件報道為例[J].新聞前哨,2022(11):67-69.
[5] 鄭才兵.論地方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輿論引導能力:以遂寧某民營醫院倒賣出生證明為例[J].新聞傳播,2019(10):115-116.
[6] 田玉清.國內重大醫患沖突當事醫院媒介策略分析和檢討:以溫嶺襲醫事件發生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輿論平臺建設為例[D].濟南:山東大學,2014.
[7] 黃軻琳.大型公立醫院網絡輿情管理優化研究[J].中國報業,2022(10):82-83.
[8] 山東一醫院招聘60位“才藝護士”,銳評:別忽視了本職![EB/ OL].海峽都市報,(2033-05-30)[2024-03-0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3424306056699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