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文章深入探討新媒體技術的特性,其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前提和條件,以及新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文章研究發現,新媒體技術具有許多優勢,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首先,新媒體技術可以將復雜、抽象的生物知識展現得生動、形象,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次,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素材——視頻、圖片、動畫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新媒體技術還可以實現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新媒體技術對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文章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高中生物;教學;移動性;直觀;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9-013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重慶市九龍坡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促進核心素養落地的初中生物學實驗‘5E’教學模式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L2022-33;2023年度四川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本小課題“基于科學思維培養的高中生物必修一校本教材的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08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已經深入應用于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新媒體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為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本文探討新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參考。
(一)移動性
新媒體技術具有便捷的移動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1]。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輕松獲取學習資源。這種靈活的學習方式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讓他們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
(二)碎片化
新媒體技術將知識切割成小塊,以簡潔明了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能讓學生快速吸收和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碎片化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實現高效學習[2]。同時,碎片化知識也便于學生回顧和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3]。
(三)數字化
新媒體技術將生物知識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4]。數字化知識具有形象化、生動化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數字化技術還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手段,如在線問答、實時討論等,讓學生積極互動,提高學習效果。
(一)理論依據
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課程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教育技術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等。
教育技術理論: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教育技術理論強調將技術融入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內容呈現、傳播和交流方式的變革,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5]。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通過與外部環境互動,對新知識進行加工、整合和內化,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新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平臺,有利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
a568e0fc0fbd2c2a041f3ce7e5a239e3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強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特長,教育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新媒體技術可以為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有助于實現多元智能的全面發展。
(二)技術支撐
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使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出現了深刻變革[6]。
互聯網: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高中生物課程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可以輕松獲取全球范圍內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和實踐平臺。
云計算:云計算技術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協作,方便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交流[7]。此外,云計算還為教學數據分析和挖掘提供了便捷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大數據: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成績等數據,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8]。
(一)直觀、具象的教學內容呈現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其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工具。尤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新媒體技術的一大優勢在于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生物知識。如此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還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9]。
1.具體化抽象生物概念
利用新媒體技術制作的教學資源,如動畫、圖表、顯微鏡下的細胞圖像等,可以將抽象的生物概念具體化。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生物知識,降低學習難度。例如,在講解DNA復制過程時,通過動畫展示DNA雙螺旋結構及復制過程中的堿基配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復雜的過程。
2.激發學生想象力
直觀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探索生物世界的奧秘[10]。
例如,在講解生物進化過程中,通過展示各類古生物化石及現生生物的圖像,引導學生想象出生物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從而加深對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
3.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直觀、具象的教學內容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11]。
例如,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通過新媒體技術展示實驗操作步驟及實驗現象,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4.增強教學互動性
新媒體技術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資源開展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同時,新媒體技術還可以實現異地同步教學,打破地域限制,使更多學生受益于優質教育資源。
5.豐富教學手段
新媒體技術豐富了生物教學的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通過新媒體技術,教師可以輕松地將大量生物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交互式、沉浸式的教學方式
1.新媒體技術的融入
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如網絡資源、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線教育平臺等,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12]。
2.交互式教學的實施
交互式教學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提問、討論、分享等方式進行的互動式學習。
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形式的交互活動,如在線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
此外,交互式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生物學習中更加主動。
3.沉浸式教學環境的營造
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仿真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仿佛置身于現實中的生物世界[13]。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三維建模等技術,為學生展示生動的生物現象,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受到生物的奇妙。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
在交互式、沉浸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疑問[14]。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能真正深刻理解知識。
5.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沉浸式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導者和伙伴。教師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設計有趣、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支持,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15]。
(三)整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新媒體技術可以實現生物知識評價的多元化。通過在線測試、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形式,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此外,新媒體技術還可以實時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為教師提供精準的教學反饋,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也得以突破。借助新媒體技術,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實踐性任務,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技能。通過網絡直播、虛擬實驗等方式,教師可以直觀地觀察和評價學生的實踐表現,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在創新思維能力的評價方面,新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在線創新挑戰、科學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通過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的互動和創作,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作出更加全面的評價。
新媒體技術為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應用新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還能促進師生的互動。通過新媒體技術,生物知識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豐富的在線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在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信息的質量和準Au1bzryQ+2KgfVmxUoUYtQ==確性,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政府、學校和社會應共同支持新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以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通過深度融合新媒體技術與高中生物課程,可以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生物人才,為國家的生物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崔治軍.淺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56):168.
[2] 賴和英.探討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有效應用[J].高考,2020(3):78.
[3] 謝冠智.信息化環境下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10):183.
[4] 許素真.信息化環境在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的實踐體會[J].新課程,2020(24):157.
[5] 謝少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結構[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2):127.
[6] 王夢婕.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0(8):110.
[7] 朱長勝.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后答疑中的應用[J].求學,2020(28):3-4.
[8] 李成雙.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學周刊,2020(30):127-128.
[9] 鄭靜.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深度融合實踐探索[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4):45-46.
[10] 鄭曉雨.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1(23):131.
[11] 耿芬榮.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將環境保護意識滲透到高中生物教學中[J].華東紙業,2022,52(1):131-133.
[12] 黃裕花.新媒體環境下中學生物實驗教學創新性分析;評《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12):128.
[13] 鄧巧妹,馬燕,邱炳發.新媒體環境下生物課程教學新范式探究:以高中生物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150-151.
[14] 樊海莉,張福華.新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21(15):52-53.
[15] 馮文青,李明凱.構建師生虛擬溝通平臺:新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案例[J].新課程,2016(11):210.
作者簡介 唐娟,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