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黨支部是推動學生黨員全面發展,提升黨員教育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學生黨員發展管理的新要求,提升黨支部的設置和運行水平,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文章采用文獻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深入分析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發現,快速發展的新媒體為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工具,同時也對其組織設置、運行方式及功能發揮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高校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機制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包括組織設置不夠合理、新媒體平臺利用不足、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尚待提升、批評工作開展過于形式化、學生黨員先鋒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基于此,文章圍繞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保障黨支部穩定運行、有效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等方面,提出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機制建設路徑。實施這些路徑,不僅可以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本研究對于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能為高校黨支部改革和創新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黨支部;運行機制;示范作用
中圖分類號:D267.6;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9-0172-04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性項目“組織育人視角下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方式與運行機制創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1G244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學生黨支部的價值愈發凸顯,把握好發展機遇,采用科學手段發揮黨支部的效用尤為重要。但如今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及運行存在不少問題,黨建工作面臨層出不窮的挑戰。因此,學生黨支部必須結合工作實況,優化和完善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模式,打造一支優秀的學生黨支部隊伍,充分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從而鞏固學生黨支部根基,開高校黨建工作新局面。
(一)促進國家發展目標實現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撐。只有充分聚集各領域的優秀人才,才能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高校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陣地,需要肩負起人才輸送的重任,大力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高超、中國式道德情操高尚及意志堅定的人才,充分發揮知識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高校學生黨支部是價值觀塑造、思想引領的核心組織,其建設成效和基層黨組織的形象塑造密切相關[1]。所以,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引導學生堅定信念,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對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
(二)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新媒體時代,通過網絡平臺迅速傳播的各種社會思潮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學生心智大都不夠成熟,大學階段是他們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缺乏有效引導,極易導致大學生價值觀扭曲,行為出現偏差。理論基礎不扎實、黨性修養偏低的學生黨員,也容易被錯誤思想誘導。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肩負起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任。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提升學生黨員的政治覺悟和鑒別能力,有利于其在新媒體環境中自覺抵制錯誤思想,積極傳播正能量,成為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力量。
(三)推動學生黨員全面發展
青年黨員是優秀學生的代表,高校應采取多種手段加快優秀黨員隊伍建設,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新媒體環境下,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等,大多離不開新媒體。因此,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黨員教育、組織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黨員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升能力[2]。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互動交流,還可以增強學生黨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促進其全面發展,堅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三觀”,并在黨員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積極實踐,自覺承擔一名黨員應肩負的重任。
(四)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學生黨支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了有效支持。優化學生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有助于促使學生黨員提升思想覺悟,做到嚴于律己,并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模范作用[3]。與此同時,學生黨支部建設還有助于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提升學生群體的凝聚力,使學生自覺抵御不良思潮。
(一)組織設置不夠合理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間的交流日趨多元化和扁平化,但不少高校黨支部的組織設置并未與時俱進。部分高校為方便管理,沿用傳統的以年級、專業為單位設置黨支部的方式,忽視了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思維活躍、交流頻繁的特點,導致學生黨支部工作覆蓋面有限、影響力不足,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
(二)新媒體平臺利用不足
新媒體平臺是高校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黨支部開展工作的重要陣地。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學生黨支部存在新媒體平臺利用不足的問題。一方面,一些學生黨支部沒有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平臺的重要性,缺乏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工作的意識[4]。當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隨時隨地學習,部分高校黨支部書記尚未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沒有掌握網絡教育的方法,無法精準把握學生關注點、社會焦點,開展生動有趣的黨員學生組織活動。另一方面,一些學生黨支部雖然建立了新媒體平臺,但沒有配備專業的管理和維護人員,導致平臺內容更新不及時、互動性不強、影響力有限[5]。這些問題導致新媒體平臺在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尚待提升
第一,學生黨支部凝聚力偏弱。黨支部如同戰斗堡壘,強大的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今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凝聚力不強,基本是按照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務,難以體現學生黨員的價值[6]。支部只是機械地完成工作任務,對學生黨員缺乏人文關懷,使得學生黨員對支部的歸屬感不強,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熱情逐步減弱,對黨組織的認同感也逐漸降低。第二,教育管理能力不足。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不重視教育管理工作,對于經過層層選拔的學生黨員后續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主要體現為黨員教育管理機制不完善,學生黨支部參與的教育管理活動局限于支部大會、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學生黨團的管理不到位,黨性教育不足,使得部分學生黨員黨性修養進步較小,思想過于松懈[7]。由于學生黨支部書記需要完成很多非黨務工作,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第三,學生黨支部隊伍建設后勁不足。部分學生黨支部書記由輔導員擔任,輔導員所要負責的工作紛繁復雜,導致其無法對黨支部各項工作面面俱到。部分高校輔導員數量偏少,且不少輔導員還要負責行政管理工作,繁重的工作壓力削弱了黨支部建設效果[8]。一些學生黨支部書記對自身的身份認同感不高,難以將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充分結合起來。
(四)批評與自我批評過于形式化
自我革命要求黨員經常性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確保及時糾正黨組織與黨員存在的思想、行為問題,提升黨的整體團結性[9]。部分高校的學生黨支部批評與自我批評工作開展過于形式化,黨支部中的學生黨員分布于各年級、各專業,黨員之間彼此不夠了解,因此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通常只開展自我批評,很少開展互相批評,這不利于增強黨支部凝聚力。此外,很多學生黨員尚未意識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嚴肅性,認為批評和自我批評并不重要,并未認真對待。部分黨團奉行“好人主義”,怕“得罪人”,阻礙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順利開展。
(五)學生黨員先鋒作用發揮不明顯
如今很多高校學生黨員隊伍渙散,黨員的先鋒作用發揮不明顯,部分學生黨員在群眾中缺乏威信,個別學生黨員不講原則、紀律性差、缺乏擔當。首先,學生黨員把關不夠嚴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直接與學習成績掛鉤,尚未深層次考驗學生的思想認知、入黨動機、理想信念,無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10]。其次,部分入黨聯系人不夠重視學生黨員發展,對學生黨員的培養考核流于形式,使得學生黨員整體質量下降。目前部分學生黨員與真正的優秀黨員之間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無法作為學生成長、班級建設的榜樣,使得普通師生也難以認同學生黨支部。
(一)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引導師生共同參與
目前高校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創新學生黨支部設置形式:一是以專業為基準建設師生黨支部,科學設置師生黨支部結構,進而推進黨支部活動順利開展,逐步打造認可度高的黨支部品牌;二是以項目為單位來設置黨支部,如可以針對某個重大任務專門建立臨時組織,包括教師科研項目、學生志愿服務項目等,這有助于提升黨組織建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三是以區域為單位建立黨支部,在學生公寓等學生集中的場所成立黨支部,活動場地有所保障,有助于推動特色黨支部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四是由校企聯合建設黨支部,對于學生實習單位存在較多黨員的情況,也可臨時成立黨組織,將學生交由單位黨組織共同管理[11]。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采用哪種設置形式,都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學生黨支部書記與委員由輔導員或教師兼任,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保障黨支部的黨員發展、理論學習等工作開展更加規范,這也有助于保證支部組織架構的穩定性。
(二)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作用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創新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機制。新媒體平臺具有信息傳播迅速、互動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為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和廣闊的空間。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迅速的優勢。高校學生黨支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及時發布黨的政策、理論學習內容和黨支部活動信息,確保學生黨員能夠實時掌握黨的最新動態,增強信息傳遞的時效性[12]。通過新媒體平臺,學生黨支部還可以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和意見,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其次,新媒體的互動性為學生黨支部與學生黨員之間搭建了便捷的溝通橋梁。通過在線調查、話題討論、互動問答等方式,黨支部可以深入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黨員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還可以提升黨支部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新媒體平臺還可以為高校學生黨支部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和活動形式。例如,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在線黨課、微黨課等教育活動,通過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呈現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黨員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黨的知識,提升黨性修養[13]。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組織線上主題黨日活動、黨建知識競賽等,增強學生黨員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最后,高校學生黨支部還可以依托新媒體的大數據分析功能作出科學決策。通過統計和分析學生黨員的學習情況、活動參與度等數據信息,黨支部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從而編制更加合理的工作計劃和活動方案。這不僅可以提升黨支部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還可以為學生黨員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三)保障黨支部穩定運行,注入新的建設動能
優秀的黨務工作隊伍是黨支部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首先,選拔優秀的支部委員會成員,不斷強化黨務工作力量。黨支部委員會需要肩負起推進與監督支部各項工作的重任。一是對選拔黨支部書記及委員多加重視。根據學生黨支部實際情況,從優秀輔導員中選出學生黨支部委員,配置優質的支部領導。二是做好支部領導培養工作。在實踐過程中,應構建合理的培養規劃,開展各種專題培訓班,穩步提升黨支部委員會的領導力、組織力;還應做好培養聯系人的培訓工作,尤其是黨務培訓,從整體上強化黨建隊伍的思想認知,為提升學生黨員質量提供有力保障[14]。三是多監督、多考核、多激勵支部領導班子。應細分各組織成員的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工作考評機制的作用;要優化黨支部書記的激勵機制,為黨務工作者提供有效支持,為職業發展提供良好助力。其次,需要積極投入物質資源。結合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要求,為其配置專門的經費,并簡化經費的申請流程,確保經費的高效利用。同時,構建學生黨支部活動室,加大基礎設備的投入力度,為黨支部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足夠的物質保障,黨支部成員的活動開展動力也會更加充足。
(四)開展多元黨支部活動,激發學生黨員參與動力
在學生黨支部建設過程中,黨支部活動是極為關鍵的內容。在具體開展過程中,要體現支部活動的規范性和創新性,進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黨員的參與動力。一方面,應規范開展學生黨支部活動。在黨支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按時召開主題黨日活動,學習內容除了常規的要求外,還應納入最新的時政內容,并在學生黨員考核工作中引入考勤結果[15]。此外,要重視批評活動。除了互評外還應開展自我批評,確保學生黨員在批評活動中不違背原則,以客觀性、真實性為原則推進批評活動開展。另一方面,創新活動開展路徑,提升活動對學生黨員的吸引力。根據學生黨員的特性及興趣點創新黨支部活動,提高學生黨員在活動中的參與感。通過老帶新的方式進行一對一幫扶,有效利用網絡學習資源。例如,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沉浸式體驗活動,學生有更明顯的獲得感。此外,每月至少需要開展三次學生支部活動,為學生黨員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
(五)注重黨員素質提升,有效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首先,優化黨員發展標準。應重視黨員政治標準,以發展對象的思想情況、群眾基礎作為判斷依據,判斷黨員是否符合相應政治標準。與此同時,還要將發展對象的道德素養、學習成績等作為評判內容,通過設置合理的發展標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其次,在學生黨員學習過程中,注重采用別開生面的方式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引入時事政治內容,有效激發學生黨員興趣,讓他們從理想信念教育中補足精神之鈣,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最后,引導所有學生黨員強化身份意識。只有學生黨員對自身的身份形成清晰認知,自覺肩負起責任使命,做到不忘初心,才能為黨支部的健康運行提供保障。學生黨支部必須采取有效手段激勵學生黨員強化奉獻意識,自主爭優創先,在關鍵時刻可成為標兵,獲得師生的普遍認同。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黨員的價值,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黨支部設置及運行機制建設路徑。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高效整合各方資源,最大限度展現學生黨支部的作用,從而不斷提升黨支部建設的質量。同時,高校學生黨支部還應積極開展豐富的黨支部活動,激勵學生黨員自覺參與其中,不斷增加學生黨支部建設與運行的物質投入,使得學生黨支部長久保持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超楠,劉居奇.高校運用新媒體發展學生黨支部創新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23(33):81-84.
[2] 伍瑛.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2):90-91.
[3] 郭靜,葉慶.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品牌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辦公室業務,2022(18):97-99.
[4] 田仁連,袁倩,張明星.黨史學習教育視域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對策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2,25(2):9-14.
[5] 王玥.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支部黨課的建設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21(40):4-5.
[6] 劉暢.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探究[J].決策探索,2021(9):24-25.
[7] 王翔,余濤.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現實途徑研究[J].文化學刊,2021(8):176-178.
[8] 陸瓊燕,柯心.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3):118-121.
[9] 申辰煜.新媒體視域下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活力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2):173-175.
[10] 楊可瀚,蒲自煒.網絡思政視角下的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管理模式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2):255-256.
[11] 張鵬軍.打造“新媒體+”模式推動支部開展組織活動: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黨支部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3):96-98.
[12] 吳玉芳,廖祥霖.“互聯網+黨建宣傳”模式下高校學生黨支部工作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20(7):180-181.
[13] 王雅君.新媒體時代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活動的創新研究:以“95后”學生黨員為例[J].智庫時代,2020(8):134-135.
[14] 彭楠.高校學生黨支部依托網絡開展黨建的創新研究:以學生黨支部開展時政評論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4,42(1):25-28.
[15] 牛磊磊.“樣板支部”創建視角的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品牌建設創新[J].南方論刊,2024(1):60-62.
作者簡介 郭航,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