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背景之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使得我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全新的教育教學內容,不斷挖掘傳統文化的營養價值與教育作用,這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針對“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意義進行分析,然后通過探究現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現狀,重點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融合的具體路徑和方法。以期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切實將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活動,真正幫助幼兒形成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意識和理念,傳承并且繼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
關鍵詞:“互聯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幼兒園教育;融合路徑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與發展,許多幼兒園逐步意識到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對幼兒綜合發展及個人素養能力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從現階段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及推廣情況來看,其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幼兒對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不足,許多幼兒不能理解和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與含義,進而導致一些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工作中缺乏積極性。還有一些教師忽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流于表面,沒有和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密切融合。因此,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新方向,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這將為切實促進幼兒的綜合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與保障。
二、“互聯網+”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意義
(一)為幼兒提供了更為開闊的學習空間和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傳統教育教學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表明在我國教育領域,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將切實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果。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資源利用不再局限于時空限制,同時提高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幼兒可以通過觀看優秀動畫片或者通過數字媒體等方式接觸到傳統文化,這樣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傳統文化。在“互聯網+”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打破地區、民族、語言的限制。這種應用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幼兒的學習需求,還有效地縮小了各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為幼兒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在這一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可以得到更廣泛的實現,同時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這對于有利于幫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幼兒園教育。
(二)有利于啟蒙幼兒心智
幼兒處于啟蒙教育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針對幼兒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其對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不僅對幼兒目前的心智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對其一生的成長與發展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有助于幼兒個體的成長,也有助于促進國家的進步。
三、“互聯網+”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現狀
(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活動開展面臨的挑戰
1.傳統文化教育環境存在嚴重的缺失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獲取途徑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多元化的文化沖擊會直接影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也會使得一些西方文化流行元素快速蔓延到我國的文化體系中,對傳統文化在我國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現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感知不如以往深厚,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對于追求感受與氛圍的熱情都有所減弱。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使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明顯不足,這反映了傳統文化教育環境逐步減弱的趨勢。
2.家長和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不夠全面
大量的幼兒園實踐表明,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時,很多教師和家長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十分片面,進而導致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和傳統文化的融合之間缺乏創新性。許多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很難設計出有趣的教學活動,無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學效果不理想。從家長層面來看,許多家長過分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早在幼兒教育階段就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和輔導班,導致幼兒很難有機會接觸傳統文化。
(二)傳統文化與幼兒園實踐教學融合的創新性欠缺
現階段,幼兒園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程度存在嚴重不足,導致傳統文化教育和學習工作開展困難重重。同時,當前幼兒園普遍存在教學手段單一、過于形式化的問題,導致幼兒的興趣難以持久。部分老師和家長簡單、粗暴、不加思考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傳統藝術教育畫上等號,導致他們難以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審美價值。此外,校園及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條件也有不足,如人文環境欠缺、戶外環境建設配套不足、課程內容開發形式化,沒有讓幼兒真正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家園合作缺失導致教育合力不足
在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園、家庭都是非常關鍵的參與力量。但是現階段,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課程資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導致幼兒園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家庭和其他力量的支持。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存在嚴重脫節情況,這就必然會造成教育合力的缺失。
四、“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注重“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隊伍建設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在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時,應特別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肩負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責任,需要全面掌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歷史發展觀念和文化觀念,并不斷貫徹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宗旨。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和評價制度,通過獎勵懲罰措施對教師進行考核,對于那些傳統文化基礎薄弱或者不愿繼續學習的教師要及時提出批評。其次,幼兒園應邀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人員或民間藝人等專業人士來校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形成豐富多樣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和內容體系。最后,應重視根據幼兒園自身的發展情況和特點,建立符合園所特色的園本培訓機制。幫助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個人的科學文化素養,進而為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奠定基礎。作為教師,應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將其融入教學實踐,應在言行舉止中持續滲透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為幼兒的成長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創新與拓寬傳統文化融合發展路徑
1.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形式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形式進行完善。教師應充分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教育資源開發,完成課程改革工作,打造優質的教育發展目標和課程內容。通過搭建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教育教學方式轉變目標,通過大數據精準分析幼兒實際成長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具有過硬的傳統文化底蘊,還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更好地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應向信息化和數字化邁進,積極探索并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如網絡教學平臺、虛擬實驗室等,以豐富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借助社交媒體等平臺拓展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教師經驗分享和資源共享,推動教育領域的“互聯網+”發展。多種新媒體技術手段增強了家園互動有效性,也加快了傳統文化傳播效果。例如,班級微信群可成為教師向幼兒和家長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形式的創新與完善。
2.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
幼兒園教育教學環境的構建旨在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因此,教師應積極開發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使幼兒能夠沉浸在傳統文化的氛圍中。這樣,幼兒可以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特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巧妙地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如故事、歌曲、手工藝等,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并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通過這種方式,幼兒能夠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戶外的墻面、樓梯、公共走廊等區域打造與呈現傳統文化空間環境。通過堅持藝術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切實關注幼兒在其中的參與程度,提高環境創設的整體效果,凸顯園本教育本身的特色,體現傳統文化的內涵。
3.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一日生活
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機會。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幼兒的行為,比如吃飯睡覺這樣的小事。這種滲透方式不僅使幼兒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價值,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其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教師應善于挖掘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和機遇,將其巧妙地融入幼兒的日常活動。
例如,通過歌曲、游戲、手工制作等形式,向幼兒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并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故事講述、民間故事大賽、民間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將其作為日常活動的重要內容和方向。又或者可以在幼兒用餐時講解進餐禮儀,有利于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美德,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
4.在民間游戲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樂趣
幼兒天性中的游戲熱愛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傳統文化教育契機。例如,利用多媒體展示皮影戲或組織體育類游戲如武術學習等,巧妙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幼兒的游戲活動。這種做法不僅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樂趣,還能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趣味,從而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通過在游戲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體驗傳統文化,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家園合作形成協同育人模式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通信技術的日趨完善更是為家園合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未來需要切實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家園共育工作的密切程度,有效指導家長更加科學地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例如,家長和教師之間可以通過微信群高效地進行信息傳遞,也可以通過家長課堂、云平臺等增進家園合作的密切程度。對教師而言,有了家長的參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五、結束語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開端和基礎,所以在這一階段通過切實加強對幼兒的綜合培養,確實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幼兒也可以通過感悟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而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對其自身的思想觀念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已成為一項基本原則。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有機結合,打造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課程體系,是每位幼兒教師的重要任務。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現代幼兒教師應充分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挖掘網絡當中的資源和內容,加強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應用,為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張蜜丹 公主嶺市第五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張玉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路徑[J].甘肅教育,2023(16):117-120.
[2]尹建玲.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園食育活動開展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3(07):58-59.
[3]劉培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3(17):105-108.
[4]王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傳承[J].天南,2023(03):96-98.
[5]郭中然,劉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研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2):111-115.
[6]朱婭婷.“互聯網+”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園教育的融合[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01):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