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環境下,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理念和開展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家校共育作為近年來幼兒園普遍推廣的教育模式,增強了家長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使得幼兒教育朝著更為良性的方向發展與轉變。為此,本文首先針對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的應用意義與作用進行分析和闡述,結合互聯網在當前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應用情況客觀分析現存問題,重點提出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應用路徑與方法,為幼兒教師開展家校共育工作提供參考,也為切實發揮出幼兒園和家庭雙方的力量提供保障。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園;家校共育;應用
一、引言
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情況下,人們對幼兒教育越發重視。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幼兒心理和生理狀況,讓幼兒健康成長。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幼兒園、教師、家長都要充分認識互聯網技術對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開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同時努力付諸實踐。然而,在獲得初步成效的前提下,家校共育模式的提出及深入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融入了較多的信息化元素和內容,其既可以為幼兒園、家庭之間建立線上家校共育的生態系統,也可以將人、環境、制度等幾個關鍵要素結合起來,通過堅持幼兒發展為本位的原則,將這一育兒理念切實融入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和推進過程中。這有利于幼兒園和家庭之間形成完整的幼兒信息交流機制,指導家長科學育兒,打造更高效的幼兒園管理制度,形成更和諧的育兒環境。
二、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開展中的意義與作用
幼兒園的大多數孩子處于3~6歲的階段,大腦發育還很不健全,正處于高速發育階段,對很多事物都不理解,更多地是憑自己的喜好做事,沒有邏輯。同時因為家長對于教育不夠了解,使得幼兒沒有進行專門的思維訓練,導致幼兒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沒有見過的事物。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直接展示陌生的事物,讓幼兒用眼睛、耳朵直觀地了解事物,并且這些事物對于幼兒來說大部分都是新鮮事物,可以利用這份新鮮感讓他們的學習更加專注,并提前培養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這是幼兒教育的關鍵所在。此外,從互聯網技術對家園共育活動的影響來看,諸如微信、公眾號等新技術手段已成為教師、幼兒園和家長之間聯系的主要途徑,這有利于更好地進行家校共育工作,培養幼兒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
三、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中的應用現狀
自2020年開始,我國學前教育發生了較大變化。受疫情因素影響,許多幼兒園不得不選擇線上授課的方式,而這也為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實際上許多有價值的網絡資源都可以成為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選擇。以前,互聯網技術在學前教育過程中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其價值無從被挖掘,所以對教學改革工作的效果也不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切實加強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優化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保障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是未來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向。
針對思想發育不夠成熟且認知存在一定程度制約的幼兒來說,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直接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內容,同時可以培育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學習態度。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如資金和硬件條件不足、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等,家校共育模式的提出只能流于形式,實際的教學效果甚微。
四、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中的應用問題與不足
(一)家校共育方式具有滯后性且內容相對單一
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知識教育都有很大的影響,幼兒園的幼兒教育不僅是其小學教育的基礎,更是塑造健全人格和基礎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幼兒園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溝通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嘗試幫助他們學習人和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培養幼兒的同理心。然而,一些家長忽視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情況,片面地認為幼兒園應該注重孩子成績的提升,認為年幼的幼兒應具備英語、數學、樂器甚至編程等能力。但是實際上,過早地讓幼兒接觸大量的信息,可能會扼殺他們的創新力和探索力,對其未來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很少接觸教育理念,并且缺少專門的教育環境,家長往往不能理解自己應該如何對幼兒進行教育,也不能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甚至會產生沖突。此外,家長往往更加信任自己的孩子,即使他們的思維能力還不健全,這就有可能導致家長和老師出現矛盾之后很難化解。家長和幼兒園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嚴重分歧,雙方缺乏及時溝通和相互理解的意識,這必然會影響幼兒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關系中家長與幼兒園之間存在地位不和諧的情況
在當前的家校共育實踐中,有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是以誰的教育為主。共育理念的初衷是以幼兒為教育中心,不僅教授一些基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幼兒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礎,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并協助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幼兒園應逐漸意識到,這種教育方式需要建立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之上,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在家校共育過程中常出現家校地位不和諧的情況。這是因為雙方缺乏地位上的明確界定,導致共育理念的實施受阻。一些家長認為,一旦孩子進入幼兒園,教育責任便完全落在園方和教師身上,自己無須過多干預。還有一些家長認為,他們付出了金錢,幼兒園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甚至有些家長會阻礙幼兒園的素質教育,只為了延長對幼兒進行知識教育的時間。幼兒園和教師則認為,教育應當是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承擔的責任,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的工作。雙方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導致矛盾頻發、溝通不暢,嚴重影響了幼兒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缺乏長久規劃與制度作為保障
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的深入推進與廣泛開展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長久的發展規劃也將切實推進提高家校共育的整體水平。但是就現階段家校共育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都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導致雙方對幼兒的實際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
五、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中的應用路徑
(一)注重幼兒園與家庭雙方在家校共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能力提升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幼兒園和家長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手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針對教師的技術培訓,也可以通過競賽等方式激勵教師提升相關技能。家長需要具備基本的現代化設備使用能力,以更好地參與幼兒教育。他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等工具與幼兒園進行交流,或者通過攝像頭直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二)結合互聯網技術打造線上家校共育渠道與平臺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家校共育平臺的構建變得更加全面和完善。對這一平臺的要求是,不僅要滿足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需求,還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家校雙方對幼兒情況的實時了解。這種緊密的互動對于確保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目前許多幼兒園在建設互聯網家校共育模式時,往往存在平臺功能單一、體驗不佳等問題。因此,雙方需要不斷嘗試和探索創新的教育教學方式。例如,可以通過搭建多元化的云平臺、建立幼兒電子成長檔案等舉措,真正促進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密切合作。鑒于時空限制的影響,家長還可以選擇利用線上交流的方式與教師進行研討,共同開展在線教育活動,從而更好地推動家校共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例如,家長可以利用閑暇時光和孩子一起錄制以生活為主題的小視頻,然后上傳到班級群中作為共享資源與其他幼兒和幼兒家長共享。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改變之前家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被動局面,還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全面、真實的情感認知。
(三)建立完善的制度和長久規劃保障幼兒園家校共育
在當今的教育實踐中,家校共育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密切合作對于孩子的教育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雙方之間的合作并非總是如此順暢。家長和幼兒園可能會因為教育理念、方法和目標上的差異而產生分歧,導致溝通不暢和合作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家長和幼兒園需要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實踐,與教師保持密切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幼兒園也應該積極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與家長共同制定教育計劃,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通過雙方的努力,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機制,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
此外,要注重打造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家校共育監督管理制度。家校共育模式的應用效果若想得到提升,關鍵在于幼兒園可以切實為自身和幼兒家長搭建合理的交流平臺。以科學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作為保障,確實可以為家校共育工作的全面推進奠定堅實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工具實現。家長和教師通過在群中進行交流與互動,可以針對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理念和具體的育兒需求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可以組建家長委員會,制定家長與教師之間科學合理的交流群規章制度,這樣能夠更好地維護線上教育的良好環境。此外,幼兒園也可以通過定期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及時了解家長對現階段幼兒園教育的滿意度,從而實時調整教學方案,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發展的實際需求,幫助家長共同培養和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促進幼兒的綜合全面發展。
六、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正在經歷著多樣化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僅體現在教育目標和方法上,也涉及教育資源的獲取和利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幼兒園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供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的教育體驗。同時,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密切合作也變得更加重要。家長需要與幼兒園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共同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和幼兒園應該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培養孩子的責任,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信息傳遞和資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增強家園共育的效果,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家校共育作為一種全新的培養模式,其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得以廣泛推廣,這就要求幼兒園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進行思路創新,嘗試將其應用到不同的教學和管理環節,這樣才能有效優化家校共育模式的推廣效果。但是,從現階段家校共育模式的應用情況來看,家長在家校共育工作中的參與度明顯不夠、家長地位受到動搖等都會影響這一工作的推進效果。為此,未來必須善于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家校共育模式,提高家校共育效果,為幼兒的成長保駕護航。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與方式,努力打造多元化的功能與平臺,注重家校合作過程中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將家校共育合作模式切實應用于未來的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廣闊的思路與借鑒。
作者單位:張彩霞 蘭州新區秦川鎮中心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周杏芳.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中的有效運用[N].山西科技報,2023-07-13(A06).
[2]李冬梅.“互聯網+”背景下的幼兒園家校共育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31):133-135.
[3]甘甜.探索“互聯網+”與家校共育融合之路[J].教育家,2022(36):64-65.
[4]馮雅文.論互聯網在幼兒園家校共育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2,24(15):230-232.
[5]唐英姿.幼兒園家園共育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探究[J].讀寫算,2021(35):37-38.
[6]吳曉娟.農村幼兒園“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