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也使抽象的內容變得鮮活、直觀、真實,便于學生理解。本文從運用信息技術為閱讀教學賦能、運用信息技術組織口語交際教學、運用信息技術讓讀與寫結合起來等策略入手,嘗試讓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讀寫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學好語文和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創造有利的條件。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讀與寫;應用策略
一、引言
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可以說語文學習有很大一部分是為讀寫服務和為學生的各種表達做支撐的。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差,傳統教學方法只能傳授知識,無法有效促進他們理解,讀寫一直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和難點。而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超強、豐富、靈活的教學功能,以及網絡上豐富的資源,使讀與寫的教學有了畫面感、可視性,不但更易于學生理解,也能通過形象、可感的教學提升學生寫作水平,從而為語文教學增加活力,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助推語文教學的發展。
二、運用信息技術為閱讀教學賦能
(一)運用信息技術活化閱讀教學
傳統的閱讀教學之所以收效甚微、學生興趣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學條件有限,教師能運用的方法過于單一,學生的一些潛能激發不出來,限制了他們的理解與想象能力,所以在閱讀學習中收獲不佳,甚至把閱讀中的字、詞、句積累當作唯一的收獲,而這些基礎僅僅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項或部分任務。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或者幻燈片等軟件或資源改變閱讀教學環境,讓閱讀教學活起來、動起來,實現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理解,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同時為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打好基礎。
1.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演繹
在信息時代,不但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更方便了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音效、視頻等,為學生組織一些實際操作的演繹性教學活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要結合課文片段,組織學生、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對課文片段進行演繹,不僅能給課文注入無形的活力,還能促進學生理解。例如,在與學生一起閱讀《兩莖燈草》時,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對于課文中一些語言、神態、動作的描寫不太理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配上恰當的音樂背景,讓學生表演嚴監生和他夫人趙氏的對話情景,使學生在演繹或者觀看演繹的過程中理解內容,掌握這類場景的描寫方法,理解人物內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用配音或對話的方式理解課文
信息技術使學生閱讀課文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并且更有趣味性。在過去,學生閱讀課文不是默讀、誦讀,就是與大家一起朗讀,不但方法單一,也缺少新意,無法體現學生的個性,抑制了學生的表現欲。在信息時代,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學生給課文中的人物配音或者角色對話的形式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兩莖燈草》一課中,可以把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嚴監生與趙氏——的對話提煉出來,設計成精彩的對話或者配音,讓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還能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寫作語感打好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解讀細節內容
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現,在閱讀教學中,往往由于一些細節的原因而影響學生對全文的理解,進而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影響教學效率。信息時代,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一些無法用語言給學生講解明白的細節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或者網絡資源,用另一種方式為學生解讀和剖析細節,促進學生理解全文。
例如,在與學生閱讀《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學生總是有疑問,如“爬山虎怎么會有腳?它的腳長在哪里?是怎么爬的?”。教師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細節,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可以在與學生一起閱讀課文時,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爬山虎的圖像,并把它的“腳”局部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從而明白爬山虎為什么有腳,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為什么還能爬在墻上,且成為一道風景的原因。這樣不但能讓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中心思想,還能讓學生學習對于動植物的生動化描寫,從而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不僅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而且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閱讀內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某一類課文屬于的類型,學習某一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如散文、敘述文、詩歌等,可以運用電腦通過網絡為學生搜集相關或相類似的文章,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充分掌握理解和寫作這類文章的方法。
例如,《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是說明文。說明文的理解和寫作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或者說有其學習特點。在為學生講授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說明文,掌握它的理解方法和寫作技巧,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和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后,為學生找一些類似的適合小學生進行參照、對比學習的說明文,如《太陽》《新型玻璃》《鯨》《松鼠》等,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保證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學生搜集和拓展適合學生接受和學習的說明文,讓學生學習它們的寫作方法等。這樣不但能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助推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三、運用信息技術組織口語交際教學
(一)借助信息技術圍繞話題進行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每個單元后面的拓展活動,對于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過去由于條件有限,口語交際活動在進行中缺少活力,學生雖然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一個話題的口語交際活動,但是參與熱情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欲,導致口語交際活動難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教學功能,盡量為學生營造口語交際的環境,這樣不但讓學生深度參與,積極表現表達,還能促進口語交際活動順利進行,保證口語交際活動的
成功。
例如《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一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就要了解學生、鼓勵學生,并讓學生把他們要在課堂上講的故事內容簡要告訴教師。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同學要講的故事,在故事的關鍵環節或者主要情節、矛盾處設計動畫插圖,并連同背景音樂一起在學生講故事的時候展示出來,輔助學生講故事,這樣就能讓聽故事的同學更真切地感受到故事帶來的情緒、情感,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再如《狼來了》的故事,教師可以在故事環節畫出那個講故事的人和可怕的大灰狼等,學生講到某個情節時,讓動畫適時地展示出來,突出故事重點,增加故事的感染力,營造故事中的氣氛等。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更加喜歡講故事、聽故事,喜歡口語交際的活動,還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膽識,對于學生的成長形成有利的條件。
(二)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口語交際加料
信息時代,無論是大人還是學生,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著,有些信息對于學生是積極的引導,有些信息會讓學生產生不解與疑惑。作為信息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信息中的教育價值,把它當作口語交際的素材或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當然,在活動中,為了增加學生的體驗感,教師要盡量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作用、輔助作用,將音效、視頻等都運用在學生口語交際活動中,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強化教學效果。
網絡上曾一度出現“讀書無用論”的論調,這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容易造成誤導,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消極的態度。教師可以把這個素材組成一個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為了佐證學生討論的價值與正確導向,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網絡為學生的主題討論與交際活動搜集一些相應圖片,讓學生從大多數人的經歷中認識、分析讀書的用處,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讀書的價值,堅定學生讀書的信念,為學生更好地成長奠定基礎。
四、運用信息技術讓讀與寫結合起來
(一)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互動平臺
筆者在教學中總能聽到這種聲音:“孩子很愛讀書,也讀了很多書,但他們的閱讀理解還是不行,作文也不會寫……”,這種情況的確很常見。其原因就是學生只讀書,不思考,不理解,也沒有意識到要把讀到的東西融入自己的思想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造成了“無效閱讀”或者閱讀的收獲甚微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表現欲,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共讀一本書”的活動,并讓學生把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寫下來,讓他們把自己寫成的讀后感發表到班級群,語文代表或者班級文學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進行評價,評出優秀作品。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評價、作文的真實情況等進行點評、修改,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清清楚楚地展示每一篇作品的修改情況。讓學生看到哪里改了、為什么改了,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也從他人的作文中學習經驗等。這樣久而久之,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有意無意地把讀與寫結合起來,養成隨手寫讀后感的習慣,還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教學目的。
(二)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推薦書目
現在信息發達,文化產業也是水漲船高,出現了很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再加上一個人的精力本來有限,一個學生不可能全方面地了解市場上的書籍。所以,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避免學生大海撈針般選擇閱讀書籍,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書籍推薦活動。學生首先要認認真真地閱讀某一本書,對這本書非常了解;其次,學生要認真寫一篇關于這本書的推薦稿,要能打動同學,讓同學們聽了或看了介紹就有讀一讀的沖動;最后,要讓學生運用電腦為某一本書的介紹制作PPT等。這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搜集與整理素材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也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調動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
例如,學生要介紹《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不但要自己上網搜集和了解這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還要簡單了解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如《丟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動物劇場》《小豆豆和小豆豆們》《小豆豆的萬花筒》《我的美食日記》等。當然,為了讓自己介紹的書籍吸引更多同學去讀,或者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介紹就大概知道這本書講了什么,學生還要寫一篇精彩的推薦稿,最好能引用書籍中的一些金句等,然后根據準備的素材制作PPT演示稿。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成為新時代優秀小學生創造條件。
(三)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
信息技術讓更多的人有了表達自己的渠道或者平臺。為了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學生搭建作文展示的平臺,調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在校園網上創設“學生習作園地”,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以單元主題,如“我的心愛之物”“縮寫故事”“‘漫畫’老師”等為創作內容,進行同題作文創作賽。教師要鼓勵同年級學生把作文寫好后輸出成電子稿,然后發到“學生習作園地”,并從內容上到形式上進行設計、編輯,讓同學參與評論、投票,再根據點擊率等數據選出優秀作文。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也能增強學生創作信心,對于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以及閱讀理解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五、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的運用,既能給學生營造鮮活、有趣的學習環境,開拓學生思維,又能發掘學生讀與寫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作為信息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發現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中運用的廣泛性,根據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不同的教學需要,靈活地運用它們的呈現、音響、影像等教學功能,把學生帶進閱讀內容,帶進寫作意境,從而使學生把讀寫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張浩 甘肅省禮縣雷壩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邵麗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30):177-180.
[2]王新運.讀中練寫,寫中促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2):71.
[3]馬鴻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學周刊,2021(18):57-58.
[4]李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