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校園是信息時代教學發展的產物,包含基礎數據、視頻數據、非視頻數據等,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創造了新穎而優質的教學環境,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意識,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培養,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從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勢、原則入手,結合智慧校園環境設計預習微課,提升學生預習效率;智慧校園環境下構建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智慧校園環境制作微課視頻,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等策略,嘗試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從而促進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智慧校園;微課;小學數學
一、引言
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關系著其知識與能力的發展,是培養其綜合素養的要點。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制約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在信息時代,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逐漸信息化,智慧校園也在這個基礎上應運而生。它不但為教師搭建了新穎、良好的教學平臺,為學生的高質量數學學習創造了條件,還為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及教學效率的提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筆者在教學研究中發現,有些小學生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的原因,除了學生還未發現數學的神奇魅力、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不愿意積極思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無法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養成了等要靠的被動狀態,甚至對自主預習和復習產生害怕的心理。而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復習需要,為學生制作針對性的微視頻,讓學生隨時隨地都有一個在線的教師,可以反復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從而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
例如,在預習“時、分、秒”時,教師可以把這一課的難點、重點為學生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觀看、學習;再如,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制作專題型的微課課件,方便學生復習等,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能為學生營造生動的學習情境
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喜歡有趣的事物,正處在貪玩的階段。但過去受條件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大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一講到底,不但吸引不了學生,容易讓學生思想渙散、走神,還會影響教學效率。而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師不但能擺脫單一的講授方式,還能夠充分運用智慧校園的方便性和功能性,根據教學需要為學生制作生動、有趣的微課,營造小學生喜歡的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時,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聽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可以在為學生制作微課時,把鐘表上的時針、分針、秒針制作成動畫+動態圖片,并給它們配音,設計一些小情境,把“認識鐘表”中的重點知識貫穿其中。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有體驗感,還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并加強學生的記憶,實現有效教的學目的。
(三)有利于師生、生生溝通平臺的搭建
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如果只是教學信息化還不足以實現信息化時代的教學目的,發揮智慧校園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園資源,通過微信、QQ等,為學生建立溝通、交流的平臺,方便學生在群里與同學互相請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隨時通過班級微信或QQ群,給學生發布微課課件,或者為學生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促進師生關系。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預習“位置與方向(一)”時,可以為學生提前錄制微課,把相關的內容與重點通過微課先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預習時進行先學等。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意識與能力,還能發揮智慧校園的作用,促進師生關系,從而為有效教學打下基礎。
三、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原則
(一)啟發性原則
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師在為學生制作微課、用微課教學時,其內容既要包含必要的知識點,如難點、重點,也要有啟發性,要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與能力。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倍的認識”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除了可以把“倍的認識”的主要知識放進去,還要為學生設計幾道觀察題,或者提出幾個問題,啟發學生,強化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并使學生能夠用課堂知識解決倍的問題等,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生的空間思維還沒有形成,他們思考問題大多是直接的、線性的,容易陷入困局,不利于學生深入地多角度探究、獲取知識。所以,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師要遵循啟發性原則,為學生制作并設計有啟發性的微課,啟發學生智慧,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從而保證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二)抽象性與具體性結合的原則
小學生的知識基礎有限,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缺少抽象的想象空間,對于理論概念只能死記硬背,不僅影響學習效率,還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所以,作為智慧校園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為學生學好數學打基礎,在教學中運用微課時要注意抽象性與具體性相結合,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以客觀的事物為基礎,讓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而提升學生的理論認識,讓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深化學生對抽象性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四、智慧校園環境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設計預習微課,提升學生預習效率
眾所周知,過去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時,只是按部就班地閱讀下一節課內容結合課本例題試著解答課后練習,或者讓學生再結合問題嘗試提出幾個新的問題等。雖然教師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考慮得很全面,既有基礎全面的閱讀,讓學生了解新課內容,讓學生自檢預習效果,還有創新式提問,培養學生個性化數學思維能力。但在預習過程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如果看不懂教材,有不懂的問題怎么辦?沒有解決的渠道,學生只能等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極大地弱化了預習的效果,也影響了教學。而在智慧校園大環境下,教師在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之后,可以根據預習任務,以及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為基點,為學生設計制作三四分鐘或者五六分鐘的微課,發到班級群幫助學生預習,或者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先看微課,再進行預習。這樣既能保證預習的效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還能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提升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提升與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例如,讓學生預習“小數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幾分鐘的預習微課,把一些重點、難點給學生講解一下,如小數學的讀法和寫法、十分之幾用小數怎么表示等。然后把微課發到班級微信群或QQ群,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學生結合自己對《小數學的初步認識》的閱讀,再觀察微課,預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能有效地完成預習任務,為課堂學習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構建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由于傳統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信息時代還有部分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許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思維常常受到限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基于智慧校園環境的小學數學微課教學,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已有資源的優勢,為學生構建優良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氛圍中進行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在親身探究中提出問題,并結合課堂所學分析、解答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良好的激發和鍛煉。
例如,在為學生講授“圖形的運動(一)”這一章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等,通過動手讓學生認識圖的軸對稱,了解什么是平移、旋轉等等。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可以通過微課課件,讓課本靜止的圖動起來,形象化地幫助學生認識圖形。如教師可以用微課課件,讓學生看到真實的平行現象,如運行的觀光電梯、滑行纜車、移動的推拉門等;可以讓學生看到動態旋轉圖,如風車、起飛的飛機、摩天輪、旋轉木馬等;還可以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一些真實、生動、美麗的軸對稱圖片,在學生認識的同時,教師可以用電子筆和學生一起畫出它們的對稱軸等,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想象力,還能讓教學氣氛更加活躍、輕松、積極,從而促進教與學的提升,也為學生愛上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三)制作微課視頻,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微課可以將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等有機融合起來,為學生多元化呈現數學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深學生的印象。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通常是以視頻的形式進行呈現的,特別是重難點的講授,借助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可以通過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進行知識呈現。這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化繁為簡,有的放矢,還可以促進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可以明確的是,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這部分內容,教師制作了如下微課視頻:首先,畫面中出現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旨在引領學生回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為圓柱體積的推導做好鋪墊。其次,呈現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重復觀看,直至學生可以自主歸納“長方形的長近似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近似于圓的半徑”這一結論。最后,展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即將圓柱轉化為以往學習過的圖形,如近似長方體,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圓柱就越接近長方體。此時,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過程,并發現這樣的規律,即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根據以往所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為底面積×高,由此可得,圓柱的體積也為底面積×高,換言之即“V=Sh”。通過微課視頻的制作,以更加簡單的方式呈現原本復雜的內容,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呈現原本抽象的內容,使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
(四)設計微課專題,強化學生知識記憶
當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通常會帶領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的知識,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獲取“溫故知新”之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點也不例外?;谥腔坌@環境的小學數學課后復習環節,教師可以將課堂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整合起來,進行微課專題的設計和制作,再將其分享到學習平臺或班級群,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用相應的電子產品下載觀看。這樣一來,對于課堂上未能聽懂或理解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專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切實強化數學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線段直線射線”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發現班上部分學生難以辨別線段、直線、射線,很容易混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圍繞線段、直線、射線的定義、區別等制作了微課視頻,對三者的差異進行了詳細講解。視頻制作完畢后,上傳到微信班級群,讓學生在家長的配合下自主下載觀看,由此進行數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這種求知方法,能夠使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學會結合微課視頻解答困惑,進而實現知識的深刻把握。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微課是智慧校園環境下較為推崇的一種教學資源、手段,其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有利于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強化數學教學的直觀性,在教學效果的優化方面發揮不容小覷的作用。作為信息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智慧校園大環境下,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作用,從預習、課堂教學、復習等環節,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學習問題,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更快樂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好數學及學生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張鴻雁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石馬坪學區暖和灣小學
參考文獻
[1]滕舉兵.智慧校園環境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1):24.
[2]吳臻毅.論智慧校園環境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12):235.
[3]繆小琴.淺談智慧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微課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360.
[4]郭太生.應用現代微課探索創客教育建設智慧校園[J].山西電教,2018(02):28-32.
[5]孫旭芹.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