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美食類短視頻中的鏡頭語言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分析鏡頭語言的表現特征,對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的獨特性展開討論,探討美食類短視頻如何通過鏡頭語言傳達美感與實用性,及其在傳播效果、受眾認知和情感共鳴等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別在抖音、西瓜視頻、嗶哩嗶哩等視頻平臺選取播放量多、點贊量高、風格類型不同的美食類短視頻,同時結合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各種風格類型短片的拍攝手法和剪輯方式,并對影響鏡頭語言表達的相關因素進行詳細剖析。研究結果顯示,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的核心要素包括豎屏構圖、短鏡頭、特寫鏡頭、主觀鏡頭與俯拍鏡頭、光線的巧妙運用及字幕的創意整合。文章針對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的發展態勢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后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更好地了解美食類短視頻的創作規律,同時幫助廣大短視頻創作者提高短視頻制作水平,使美食類短視頻具備獨特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鏡頭語言;美食類短視頻;豎屏構圖;特寫鏡頭;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7-0008-04
在探討美食類短視頻的鏡頭語言策略之前,有必要厘清鏡頭語言的概念。“鏡頭語言”是電影和電視藝術中,利用鏡頭的選擇、編輯來表達故事、情感和信息的手法與邏輯。通過拍攝角度、鏡頭運動、畫面構圖、節奏和時間等元素來營造視覺效果和情感氛圍,以此影響觀眾的感知和理解。鏡頭語言在傳統的電影藝術中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而在短視頻領域尤其是美食類短視頻創作中,鏡頭語言不斷融入新的創意和社會文化元素,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以此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體消費習慣。
首先,短視頻的總時長較短,這也限定了每個鏡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此,美食類短視頻中的鏡頭語言要更加直接有效地傳達信息和情感,以迅速吸引并保持觀眾的注意力[1]。其次,在視覺表達上,鏡頭語言和畫面內容密不可分。美食類短視頻強調的是食物本身的色澤、紋理與制作過程的細節展示,所以在鏡頭選擇和使用上應具有獨特性。最后,豎屏構圖在美食類短視頻中越來越常見,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智能手機瀏覽短視頻。與傳統橫屏相比,豎屏使視覺信息的縱向延展性增強,為短視頻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沖擊力,這要求創作者在畫面布局和視覺流動性上有所創新。
綜上所述,鏡頭語言作為美食類短視頻的核心表現手法,不僅要求創作者在技術層面上能精湛運用,還需對美學原則和受眾心理有深刻理解。通過精心設計鏡頭語言,美食類短視頻不僅能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信息,還能呈現出賞心悅目的視覺盛宴。
(一)豎屏構圖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飛速發展,短視頻內容傳播方式發生改變。其中,美食類短視頻作為一種收視率高的內容形態,在視聽語言應用上展現出獨到之處。豎屏構圖為適應移動終端的觀看習慣而生,是美食短視頻中鏡頭語言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2]。
在豎屏視頻中,創作者必須更加聚焦于關鍵元素的展示。傳統的橫屏構圖提供了較寬的視角,可以同時容納多個視覺元素。相比之下,豎屏構圖的橫向空間有限,這意味著必須對畫面內容進行精簡,以突出主題。對美食類短視頻來說,豎屏構圖有利于觀眾關注食物本身,減少環境因素的干擾,從而增強食物的視覺沖擊力和誘惑性[3]。實踐中,美食類短視頻的豎屏構圖往往采取多個方案以適應不同的展現需求。常見的方式是將食材、烹飪過程和成品作為畫面的焦點,通過構圖讓食物在顯示屏上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構圖強調食物的細節,如色澤、質感和食物的新鮮度等,進而激發觀眾的食欲。
f91MTpi+vHasp7GkgUH6tg==豎屏構圖的另一個優勢是更加便于展現縱向加工過程。許多美食制作過程包括層疊、淋醬、裝飾頂部等動作,豎屏視頻可將這一系列動態展示得淋漓盡致。例如,在制作蛋糕或堆疊三明治時,豎屏構圖能讓觀眾看到每一層疊加的細節,創造出極具吸引力的視覺敘事。
總之,豎屏構圖不僅是美食類短視頻適應當前社交媒體趨勢的一種表現,也是對鏡頭語言的一種創新。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創意的發展,未來短視頻內容的豎屏構圖技術將更加精細和多元化,以支持更豐富的視聽表現和文化價值的深度傳播。
(二)短鏡頭
在美食類短視頻的鏡頭語言中,短鏡頭是形成節奏感和沖擊力的關鍵手段。短鏡頭,指的是鏡頭時間較短,通常只有幾秒鐘甚至一秒內的鏡頭,它以高頻率的鏡頭交替來維持觀眾的注意力,并且以快節奏展現內容。短鏡頭的高效性使信息的呈現更為集中和高速,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觀看習慣[4]。
對美食類短視頻而言,短鏡頭簡化了故事的敘述過程,有助于將觀眾的注意力聚焦于美食本身[5]。例如,在展示食材從入鍋到成菜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快速切換的短鏡頭,觀眾可以在短短幾秒內感受到原材料的新鮮、烹飪過程的火候變化以及最終成品的誘人外觀。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信息傳遞效率,而且能夠增強視覺上的沖擊力和食欲。
本文在各視頻平臺上抽取10個粉絲過百萬的賬號,各抓取一期播放量、點贊量比較高的節目統計時長和鏡頭數量。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短視頻的平均鏡頭時長在3秒以內,這表明短鏡頭的使用比例非常高。
然而,短鏡頭帶來的挑戰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完整的信息并吸引觀眾。為此,美食類短視頻的創作者應精心設計劇本和鏡頭,在剪輯過程中剔除非關鍵畫面,保持故事線流暢,通過鏡頭之間的關聯構建起完整的故事框架。雖然當今的美食類短視頻制作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和個性化,但短鏡頭依然是強有力的表達方式,在未來的鏡頭語言中仍將占據重要地位。
(三)特寫鏡頭
在探討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的獨特性時,特寫鏡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特寫鏡頭,觀眾能夠清晰地捕捉到食物質感、顏色和細節,這種視覺的直接性能夠強化美食的吸引力。特寫鏡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觀眾對美食的第一印象,也是構建食物美感的關鍵[6]。
在美食類短視頻中,特寫鏡頭往往用來突出食材的新鮮度或成菜的精致度。通過高清晰度的畫面,觀眾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食物的表面紋理、光澤和色澤。例如,對于新鮮的西紅柿,特寫鏡頭能夠清晰展現其表面微微的露水和光滑飽滿的果皮,乃至細微的果肉紋理;對于剛出鍋的烤肉,特寫鏡頭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其表面的烤痕和內部汁液的豐盈。

此外,特寫鏡頭在展現食物制作過程中的精細操作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描繪刀工時,特寫鏡頭能夠清晰地捕捉刀與食材接觸的瞬間,準確傳達切、剁、砍等過程的技巧和速度,給觀眾帶來一種如臨其境的體驗。特寫鏡頭還能很好地表達烹飪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如鍋內食材的變色、湯汁的沸騰等現象。這種視覺上的參與,能夠加強觀眾對美食制作技藝的認可,同時增添學習和模仿的動力。
特寫鏡頭還可以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視頻想要強調的元素上,這種聚焦的效果對傳遞特定信息至關重要。在臨近成品揭示的環節,特寫鏡頭常用于展示細節處理,如澆上美味的醬汁、撒上蔥花點綴等,從而增強菜品的誘惑力和整體美感。
在技術上,特寫鏡頭對攝影設備的要求較高,需要使用能夠提供清晰和穩定畫面的相機、鏡頭以及支架設備。同時,在拍攝過程中對光線的把控、對焦點的調節和穩定性的保持同樣重要。一個成功的特寫鏡頭不只是簡單放大視覺焦點,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構圖、恰當的光線來打造一個引人入勝的視覺焦點。
(四)主觀鏡頭和俯拍鏡頭
在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中,主觀鏡頭和俯拍鏡頭是兩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拍攝手法。這兩個視角能夠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情感聯結,也因其攜帶的信息量大和視覺沖擊力而被頻繁運用[7]。
主觀鏡頭是一種將攝像機位置設定在主體視角,通過模仿主體的視線,讓觀眾感受到自己仿佛是視頻中的角色。運用主觀鏡頭能夠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是自己在切菜、烹飪或者品嘗美食,從而增強視頻的沉浸感和代入感[8] 。
俯拍鏡頭則是將攝像機置于高角度,向下拍攝。這種視角能夠為視頻帶來全局性的視野,特別適合展示食物的擺盤和整體布局,能夠凸顯美食的形狀、色彩與層次,從而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
為了達到更好的觀看效果,這兩種鏡頭在使用時通常會注意光線、背景甚至容器的選擇,以避免因視角變換帶來的視覺不連貫問題。例如,在俯拍時,為了防止光線直射造成反光或陰影,通常會施加柔光,以確保畫面色彩均勻;而背景的選擇通常會呼應食物的色彩,以增強畫面的立體感。
主觀鏡頭和俯拍鏡頭是精心構筑的鏡頭語言,其通過精確的視角搭配和畫面調度,成功地將觀眾的視線和情感緊密綁定在美食上。這種結合美學和心理學原理的拍攝技巧,已經成為美食類短視頻拍攝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用光
在分析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的過程中,光線的運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通過深入分析用光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增強視覺美感、強化主題表達和塑造氛圍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9]。
首先,在美食類短視頻拍攝中,通過巧妙的燈光布局,食物表面的光澤感、質地層次、立體感與色彩得以凸顯,觀眾能夠感受到食材的新鮮度和制作出的菜品的誘人程度。例如,在拍攝烤肉類食物時,側光能夠呈現出明暗對比,使烤肉的香氣仿佛透過屏幕傳遞給觀眾,能夠達到激發觀眾食欲的效果。而對于冰品、飲料等食物,透射光能夠展現其透明感和清涼感,讓觀眾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絲清涼。
其次,用光技巧在現場感的營造上功不可沒。美食類短視頻中的光線設計往往模仿自然光源,創造出一種仿佛置身于餐廳或廚房的現實體驗。光線的軟硬與色溫調節能夠營造出早晨陽光吐露、午后慵懶、傍晚溫馨等不同的氛圍,讓美食與特定的時間、情感聯系起來,增強觀眾的代入感[10]。
最后,光線在情感和風格塑造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節日特輯或特殊主題的美食視頻中,使用特殊燈光效果可以營造出或歡快或浪漫或神秘的氛圍。對于傳統美食的介紹,則可以用古典式的暖色調光線,表現出一種歷史悠久、溫馨感人的情懷。
(六)字幕
在美食類短視頻中,字幕是傳遞信息、增強觀看體驗不可或缺的視覺元素,兼具信息傳遞與情感表達的功能。字幕的作用在于直接傳遞文字信息,尤其是在無法使用聲音或需要跨語種交流時顯得尤為重要。字幕可以包含食材名、制作步驟、背景知識介紹等[11]。在格式和表示方法上,字幕不一定局限于視頻下方的傳統形態,它可以動態出現在屏幕的任何一部分,甚至以動畫形式結合鏡頭的切換。創新的字幕運用不僅能夠使信息的傳達更加靈活和生動,也能增加視覺趣味性[12]。然而,字幕的使用應講究適度和協調。過于頻繁或過于突兀都可能干擾觀眾對食物本身的關注,而過于密集或設計不佳的字幕則可能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合理的字幕設計,應該是既能突出重點、傳達信息,又不影響美食本身的視覺吸引力。
(一)專業性更強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美食類短視頻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制作的專業性越來越強[13]。制作團隊往往包括專業的攝影師、導演、剪輯師、色彩調校師以及聲音工程師。他們利用專業的技能和設備,可以將美食類短視頻打造成既具有視覺沖擊力,又能傳遞豐富信息的精品。
從鏡頭語言角度出發,專業制作團隊對鏡頭的選擇和運用更加考究。相對于以往的拍攝工作,現在的特寫鏡頭不僅能夠精準展示食物的細節,還能通過控制景深,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主體美食上。在光線運用方面,隨著短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用光技巧不斷創新,不僅有助于展現美食的外在美,更能深層次表達飲食文化內涵。
為了滿足觀眾對質量的要求,帶給觀眾更加震撼的視聽體驗,美食類短視頻的制作越來越傾向于電影級別的畫面和聲音處理。這種專業性的不斷增強,不僅能提升短視頻的觀賞性,還能增加其傳播中國美食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有助于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展示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和獨特魅力。
(二)注重文化底蘊
在探討美食類短視頻鏡頭語言發展脈絡時,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即這些視頻作品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對文化底蘊的尊重和重視。飲食作為傳遞文化和建立文化認同感的重要媒介,其背后的文化意蘊為短視頻內容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價值。這部分鏡頭語言不再僅停留在美感層面,還拓展到傳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內涵的廣闊領域。
在眾多短視頻中,細膩的手工制作過程、歷史悠久的食材起源、制作食物時遵循的傳統工藝,甚至食物擺設和食用禮儀中的文化元素,都體現了創作者對文化精神的追求和展現。通過傳播飲食文化,美食類短視頻不僅能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經驗的傳達[14]。例如,一段講述中國年夜飯制作過程的短視頻,不僅展示了菜肴的制作流程,還融入了對春節習俗的講解和家庭團聚的情感,使觀眾能在視聽體驗中感受到節日的溫馨與傳統文化的韻味。
此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挖和創新表達,美食類短視頻創作者為傳統美食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他們不滿足于僅僅將美味傳遞給觀眾,而是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宣揚獨具特色的地方風情和民族風格。這樣的內容不僅吸引了海外觀眾,也激發了本土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索欲[15]。
美食類短視頻在鏡頭語言上注重表現文化底蘊是一個明顯的趨勢。該類短視頻不僅展示了創作者對精致食物的追求,還體現出創作者希望通過作品講述更多的文化故事。這種聚焦于文化元素的傳播方式,賦予了美食類短視頻更高的社會價值和更重要的文化意義。未來,這一趨勢有望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和思考,推動美食類短視頻在文化傳播和創新層面取得更大成就。
參考文獻:
[1] 侯閆艷.美食類短視頻的制作策略優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9.
[2] 萬曉燕,徐瑞臨,劉文豪.美食情懷類短視頻作品的傳播策略研究:以抖音號“我是晴天”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3):13-15.
[3] 王一.拓展創意思維賦能視聽語言:短視頻創作若干問題探討[J].魅力中國,2020(11):259-260.
[4] 楊紅.消費主義視域下的美食短視頻研究:以《日食記》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7(16):62-64.
[5] 皇甫蓓蓓.美食類短視頻內容與形式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6] 鄭寧.視聽語言在短視頻領域的運用分析:以抖音平臺為例[J].中國有線電視,2020(12):1458-1460.
[7] 劉繪琳.基于情感交流的趕海類短視頻用戶體驗研究:以B站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22.
[8] 王文涵,許艷玲.探店類美食短視頻的內容生產策略與價值研究:以抖音“特別烏啦啦”為例[J].新聞世界,2023(9):50-53.
[9] 張珊珊.快手短視頻中的美食景觀現象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20.
[10] 劉培洋.美食類短視頻的傳播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9.
[11] 曾國沖.抖音美食類短視頻走紅原因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14-15.
[12] 陳澤.美食類紀錄片《早餐中國》的視聽語言特點探析[J].新媒體研究,2021(22):92-95.
[13] 李晶晶.美食類短視頻的傳播優化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學院,2020.
[14] 梁杰馨,趙成國.鄉村美食類短視頻走紅原因及發展策略探析:以“滇西小哥”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0(7):85-87.
[15] 鞏倩雯.美食類短視頻傳播策略研究:以“李子柒”為例[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20.
作者簡介 劉思洋,編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健康之路》主編,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