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示范一】
如今互聯網得到普及,人工智能方興未艾。面對此種現象,褒揚者有之,擔憂者亦有之。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當理性地看待這一現象,不因“智能”遮望眼,只緣“創新”在心中。
不可否認,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便利,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就拿手機來說吧,可以說一部手機在手,就可漫游天下:可以掃碼乘車,可以掃碼消費;可以預知天氣情況,可以規劃旅行路線;可以與遠方的親人面對面地視頻通話,可以查詢搜索你想知道的事情。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走進了千家萬戶,讓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它帶來的便捷與好處。
然而,任何事物有其利,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如果一味地依賴互聯網與人工智能,后果不堪設想。它會讓我們舉步不前,沾沾自喜;它會讓我們沉湎在信息繭房里,不思進取,失去創新精神。因此,我們要做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主人,在用好它們的同時,將創新進行到底。
以我國的航天團隊為例。我國的航天團隊堅持自主創新,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敢于創新,敢于攻堅克難,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再比如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一輩子躬耕于實驗田里,認真403ffa2e771ca78e792f14528bbcdd454ac2ed9588404eb69ef6e082d95f7129地研究一組組數據,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從而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試想,如果我國的航天團隊、袁隆平院士,他們在做研究的時候,僅僅借助于互聯網、人工智能,而不進行自主創新、攻堅克難,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充分而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確在某些方面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工作與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但是不能沉湎于互聯網、人工智能中,而應摒棄惰性,擺脫依賴,用創新精神武裝我們的頭腦,不斷前進!
同學們,在使用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請不要被它們遮住我們智慧的雙眼,而要將創新的精神永刻心中,讓創新精神引領我們大步向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力量!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審題精準,立意正確,積極健康。標題化用古詩文,既充滿了詩意,又彰顯了觀點。主體部分充滿思辨色彩,緊緊扣住“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利與弊展開論述,用中國航天團隊、袁隆平院士等典型事例,有力地論證了“不因‘智能’遮望眼,只緣‘創新’在心中”的道理。結尾再次點明觀點,并發出號召,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