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臨床輸血檢驗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效果。方法:選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行輸血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卡式微柱凝膠試驗與低離子凝聚胺試驗,以最終輸血治療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驗方法的檢驗結果、檢驗效能及檢驗時間。結果: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主側和次側符合率均比低離子凝聚胺試驗要高(P<0.05)。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準確性、靈敏性及特異性均比低離子凝聚胺試驗要高(P<0.05)。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檢驗所需時間比低離子凝聚胺試驗要長(P<0.05)。結論:在臨床輸血檢驗當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準確性較高,且相比低離子凝聚胺試驗,其特異性與靈敏性均較高,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低離子凝聚胺試驗;輸血檢驗;卡式微柱凝膠試驗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i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st
LIANG Zhouxia, GE Yinke, GUO Geli
Fuf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Baoji, Shaanxi 722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i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st. Methods:3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2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and all of whom underwent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and low ion polybrene test.With the final result of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as the "gold standard",the test results,test efficiency and test time of the two test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oincidence rat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ides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ow ion polybrene test (P<0.05).The accuracy,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ow ion polybrene test (P<0.05).The inspection time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low ion polybrene test (P<0.05).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i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test is higher,and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ow ion polybrene test,which has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Low ion polybrene test; Blood transfusion test; Cartridge microcolumn gel test
輸血治療是臨床常用于救治危急癥的重要手段,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由于血液是各類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進行輸血治療前檢驗血液性質,保障輸血質量與安全性十分重要[1-2]。臨床上以肝功能、血常規、免疫指標檢驗為血液安全性檢查的主要項目,目的在于避免引發血液感染性疾病[3]。但隨著臨床對輸血安全性的深入研究,發現溶血反應對輸血治療的安全性也有重要影響。因此,在輸血治療當中應選擇相容性檢驗技術輔助,可進一步提升治療安全性。臨床上既往常采取的輸血檢驗技術可輔助臨床診斷,但操作較為繁瑣,檢驗所需時間較長,容易受外界多因素影響,導致檢驗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4]。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屬于新型檢驗技術,其操作簡單,且外界影響因素較少,使得其在臨床輸血檢驗中應用廣泛[5]。對此,本次研究觀察并分析了在臨床輸血檢驗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內行樣本收集,即我院收治的行輸血治療的患者,選入300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42例,年齡區間經統計在22~70歲,均值(46.23±2.58)歲。
納入標準:①存在輸血治療標準指征;②家屬與患者知情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再生障礙性貧血者;②患精神、視力與聽力障礙性疾病者;③存在明確的血液傳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低離子凝聚胺試驗,取2支無菌試管,采集血液樣本,并對試管進行標注,即主側、次側,將患者2滴血清于主側管加入,紅細胞懸液(3%~5%,獻血者)于主側管加入1滴。次側管中加入紅細胞懸液1滴(自體),獻血者2滴血清,加樣完畢后將其進行混合處理,靜置后行離心處理,以3400r/min為參考設置離心速度,以15cm為離心半徑,時長控制在10s,將試管調整為傾斜狀態,觀察紅細胞是否出現凝集狀態,若發生應重新進行實驗。若凝集未發生,應于主側、次側試管添加LIM溶液(0.65mL),混合均勻后將2滴Polybrene溶液滴入兩個試管中,進行離心處理,將上清液去除,避免瀝干,管底應有0.1mL的液體殘留,將試管以合適力度晃動,觀察是否凝集。最后加入2滴Resrspending,晃動試管液體待其混合后進行觀察,若在60s內發生凝聚散開的情況,則提示由Polybrene溶液引起的以非特異性為特點的聚集,判定配血結果相符合;若凝集沒有散開則提示為紅細胞抗原抗體結合而產生的特異性反應,判定配血結果并不相合。
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對獻血者與患者的血清、紅細胞做分離處理,之后使用低離子溶液進行紅細胞懸液(0.5%~0.8%)配置。在配血微柱凝膠卡中將試管主側、次側以及患者姓名進行標注,將1滴血清(患者)與1滴紅細胞懸液(獻血者)加入主側試管當中。將1滴紅細胞懸液(患者)于1滴血清(獻血者)滴入次側試管當中。加樣后的試劑卡進行孵育,溫度條件為37℃,時間控制在15min。之后進行離心處理,總時長控制在5min,以900r/ min為參考速度進行調控,進行2min離心處理,以1500r/min為參考速度進行3min離心處理,之后進行觀察,若紅細胞于所用凝膠管底部完全沉降,提示配血相合,判定為陰性結果;若紅細胞凝集塊處于凝膠當中或表面,提示配血不相合,判定為陽性結果。如果溶血情況發生,提示出現陽性反應。
1.3觀察指標
①檢驗結果:配血成功判定標準: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紅細胞均呈現于柱底部位沉淀堆積,這一情況則判定配血成功;若存在全部或部分結合凝膠的情況,則判定失敗。低離子凝聚胺試驗,凝聚現象在1min后消失,則判定配血成功;可行輸血治療,若未消散則提示失敗。比對兩種檢驗方法的次側、主側符合率。②檢驗效能:以最終輸血治療結果為“金標準”,其中真陽性表示用字母a,假陽性表示用字母b,字母c表示假陰性,字母d表示為真陰性,其中靈敏性=a/(c+a)×100%,特異性=d/(d+b)×100%,準確性=(d+a)/(a+d+c+b)×100%。③記錄與比較兩種檢驗方法的檢驗所需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種檢驗方式的檢驗結果
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主側與次側符合率均高于低離子凝聚胺試驗,P<0.05,見表1。

2.2比較兩種檢驗方式的檢驗效能
所有患者最終輸血治療結果顯示,289例成功,11例失敗,卡式微柱凝膠試驗282例成功,18例失敗,低離子凝聚胺試驗274例成功,26例失敗,見表2。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準確性、靈敏性及特異性均高于低離子凝聚胺試驗,P<0.05,見表3。
2.3比較兩種檢驗方式的檢驗時間
卡式微柱凝膠試驗檢驗所需時間為(24.83±2.56)min,低離子凝聚胺試驗檢驗所需時間為(8.12±1.53)min,低離子凝聚胺試驗檢驗所需時間短于卡式微柱凝膠試驗,t=97.046,P<0.05。
輸血檢驗是指在進行輸血治療前,采集血液樣本,分別來自供血者與受血者,經實驗室處理后,選擇試驗方式觀察血液凝集情況,為輸血治療安全性判定提供支持與數據[6-7]。該類試驗能夠明確患者血型是否與供血者相同,能夠減少溶血等不良反應,保障輸血治療安全性[8]。臨床上在進行輸血檢驗時一般采取抗球蛋白法、鹽水法、膠體介質配血法,但其存在局限性,使得檢驗準確性達不到理想狀態,對輸血治療安全性有一定影響[9]。因此,選擇高效檢驗技術輔助輸血治療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低離子凝聚胺試驗,卡式微柱凝膠試驗主側與次側符合率均較高(P<0.05)。相較于低離子凝聚胺試驗,卡式微柱凝膠試驗準確性、靈敏性及特異性均較高(P<0.05)。原因分析為:低離子凝聚胺試驗能夠對溶血反應風險進行評估,對IgM完全抗體、ABO系統以及不完全抗體等進行檢驗,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支持。但該種檢驗技術對操作質量有較高的要求,凝集現象有非特異性因素,該種檢驗技術對結果觀察是對其從有凝集的條件下,通過振搖試管等操作對其變化為無凝集的過程進行觀察,對解聚的時間、振搖力度均有較高要求,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不同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對上述指標控制情況存在差異,使得結果容易受到干擾,導致該項檢驗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存在局限性。而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借助離心機能夠對血液樣本進行精準處理,實現高效檢驗血型血清,相較于傳統抗人球蛋白檢驗法其操作流程更為優化,能夠避免操作復雜的情況。并且其在進行離心處理的過程中,卡式微柱凝膠管柱本身就有離心力,能夠進行篩選,進一步提升分離效果,將紅細胞、復合物有效分離,使得其檢驗準確性與特異性更高。此外,該種檢驗技術對操作各項環節進行了標準化設置,能夠避免人為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降低誤差,從而提升檢驗準確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低離子凝聚胺試驗相對,卡式微柱凝膠試驗檢驗所需時間更長(P<0.05)。由此顯示,卡式微柱凝膠試驗進行血液檢驗所需時間相對要長,但該種檢驗技術可減少反復篩查的過程,能夠提升檢驗的便捷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輸血檢驗當中引入卡式微柱凝膠試驗的準確性明顯高于低離子凝聚胺試驗,且其特異性與靈敏性均更高,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漣漪,吳滔滔.低離子凝聚胺技術與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3,30(3):116-119.
[2] 王素琴.低離子凝聚胺法與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法開展交叉配血試驗在輸血檢驗中應用對比[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2,54(12):1457-1460.
[3] 何振江.探討低離子凝聚胺技術與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17):2419-2421.
[4] 張亞軍,左林霞,王妮.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貴州醫藥,2022,46(6):902-903.
[5] 呂騰騰.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21,45(19):2098-2099.
[6] 張水木,張秀文.低離子凝聚胺開展交叉配血試驗在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4):209.
[7] 關德意,劉文秀.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對臨床輸血檢驗正、反定型符合率及溶血性輸血安全性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4):2235-2236.
[8] 胡麗超.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應用效能及安全性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20,41(12):71-74.
[9] 閆燁,張勤,王麗娜,等.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運用效果[J].新疆醫學,2020,50(5): 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