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肝癌肝動脈栓塞術后護理對策。方法:擇取在本院進行肝動脈栓塞術治療的280例肝癌患者,接收時間段介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140例實施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140例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12、24及48h的NRS評分低于對照組,干預后的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肝動脈栓塞術后肝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減輕其術后疼痛感,可提升其肝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更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
【關鍵詞】肝癌;肝動脈栓塞術;護理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strategies for liver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NING Xiaolin, LI Fei
Zibo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nursing strategies after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liver cancer.Methods:280 liver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with a receiving period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3.Patien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40 patients who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sisted of 140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prehensive care.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NR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2h,24h and 48h after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TBIL,AST and ALT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fter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s,which can help to reduce their postoperative pain,improve their liver function,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help patients recover after surgery.
【Key Words】Liver cancer;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Nursing
原發性肝癌是比較常見的癌癥類型,由于具有較強的隱匿性,患者在確診時多為中晚期狀態,死亡風險較高[1-2]。肝動脈栓塞術能夠有效殺滅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是化療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會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3]。此外,患者容易在術后產生負面情緒,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4]。為了提升該病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需要加強術后護理。常規術后護理措施效果一般。綜合護理能夠從多個方面為患者考慮,為其提供更加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本次研究中就綜合護理應用于肝癌患者肝動脈栓塞術后的效果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280例肝癌患者均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就診于本院。分組方法:隨機數字表法,每組140例。
納入標準:(1)滿足《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9年版)》中有關診斷標準并經組織穿刺活檢、病理學診斷確診;(2)首次進行肝動脈栓塞術治療且已成功完成;(3)影像學檢查未顯示存在遠處轉移情況;(4)自愿配合隨訪者。
排除標準:(1)存在心、肺、腎等臟器或造血系統等功能障礙者;(2)存在門靜脈栓塞者;(3)存在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統疾病者;(4)存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5)近期存在外傷史、手術史者;(6)存在嚴重精神疾病者。
對照組中,男性共有80例,女性共有60例;年齡38~70歲,均齡(54.65±4.20)歲;病程6個月~1.9年,均值(1.10±0.22)年;肝功能分級:83例A級,57例B級。觀察組中,男性82例,女性58例;年齡40~73歲,均齡(55.10±4.28)歲;病程8個月~2.1年,均值(1.14±0.25)年;肝功能分級:85例A級,55例B級。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術后護理。術后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做好日常生活護理,對其進行術后健康教育,并向患者家屬詳細介紹術后注意事項。
觀察組:施以綜合護理干預。(1)體位護理與病情監測:術后24h內患者臥床休息,插管側肢體維持伸直位,穿刺肢體則保持外展伸直位,避免劇烈運動。術后予以心電監護,24h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若出現異常情況,則及時予以對癥處理。術后定時進行疼痛評估,按照評估結果落實三級鎮痛干預。(2)穿刺點干預:應用沙袋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時間控制在6~8h。對穿刺點是否出現滲液、滲血、血腫形成等情況進行觀察,并確保穿刺點的敷料干燥。(3)心理干預:術后及時告知意識清醒的患者治療成功的消息,并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關注其心態變化,針對性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4)飲食指導:術后患者飲食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高熱量的易消化半流食為主,少食多餐,多飲水,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調整飲食方案。(5)早期訓練:術后患者自主意識恢復后,指導其進行深呼吸運動、有效咳嗽排痰訓練,從對側下肢踝泵訓練、翻身訓練、床邊坐起與站立訓練向平衡訓練、行走訓練過渡,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6)并發癥預防:術后密切監測患者體溫變化,如體溫>38.5℃,在物理降溫的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必要情況進行藥物降溫。患者術后禁食6h,并將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時誤吸、嗆咳等情況的發生。術后叮囑患者多注意休息以及合理飲食,定期檢測患者的肝腎功能,以防化療藥物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針對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相應預防措施。

1.3觀察指標
(1)應用疼痛數字分級法(NRS)評估兩組患者術后6、12、24及48h的疼痛程度。(2)在入組時、干預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mL實施離心處理,速率、離心半徑分別為3500r/min、10cm,共離心10min,取血清,應用比色法對血清總膽紅素(TBI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進行測定。(3)對兩組患者術后所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4)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NRS評分
術后6h,兩組NRS評分對比差異不大(P> 0.05);術后12、24及48h,觀察組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肝功能指標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肝功能指標與入組時比較差異較大(P<0.05);干預后,對照組的三項肝功能指標數據均較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2.4比較兩組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時間、普食恢復時間、首次離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更短(P< 0.05)。見表4。
肝動脈栓塞術是治療肝癌的有效手段,經肝動脈注入栓塞劑至腫瘤供血動脈,以阻斷腫瘤動脈血供,促使其缺血壞死,可取得較好的效果[5]。但化療藥物的應用易導致不良反應或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需要積極預防并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術后疼痛會導致患者不適感增加,同時還應重視患者術后情緒對康復效果的影響[6]。
相較于常規術后護理而言,綜合護理干預更具全面性與針對性。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肝功能指標改善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術后12、24及48h的NRS評分均更低,并發癥更少,術后恢復速度更快,充分表明了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通過體位護理能夠避免患者出現切口出血情況;加強病情監測有助于及時發現與處理異常情況,防止病情加重。穿刺點干預能夠避免穿刺位置出現滲血、感染等情況;心理干預有助于減輕患者負面情緒,并可提升其配合程度;飲食指導有助于改善其營養狀況,多飲水有助于促進藥物代謝排出,減少對肝腎功能的損害[7];早期訓練有助于患者盡早離床活動,加快其胃腸功能恢復速度;通過對并發癥的積極預防和處理可提高患者舒適度,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8]。同時能夠根據患者疼痛部位、程度等具體情況進行鎮痛干預,提升術后鎮痛效果。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肝動脈栓塞術后肝癌患者的疼痛感,較好地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恢復,并發癥少且術后恢復效果好。

參考文獻
[1] 吳秀云,林善芳,林潭靜.循證護理在減少肝癌肝動脈栓塞化療術后并發癥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7):87-89.
[2] 李艷艷,李雯.中醫特色護理干預用于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頑固性呃逆患者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12):1726-1730.
[3] 劉佳佳,鄭琳.基于奧瑞姆自理理論的延伸護理干預在原發性肝癌患者TACE術后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22,29(5):675-676.
[4] 羅民香.殼聚糖止血海綿壓迫止血在肝癌患者介入栓塞術后護理中的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12): 132-134.
[5] 趙曉寧.圍術期護理對肝動脈栓塞術后肝切除患者療效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20,34(3):58-60.
[6] 李楊.Angio-CT引導下肝動脈栓塞術聯合微波消融術治療肝臟腫瘤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0):255-256.
[7] 張靜,張雪,劉彥麗,等.基于Kubler-Ross的心理護理在晚期肝癌化療栓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22,28(11):1692-1695.
[8] 梁璀,覃偉芳.集束化護理對肝癌患者接受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疼痛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1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