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企業所處時代的特點是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技術革新快速迭代,無論是數字人的應用,還是ChatGPT、Kimi的爆熱,都對企業應變而變、持續進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戰略的調整、策略的選擇,有資源的配置、產品的優化,更有組織的變革、運營的提升。從企業的角度講,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持續打造有生命力的組織應是不變的堅持和核心的支撐。在組織生命力的打造上,作為企業CHO,筆者提出組織能力建設需要幫助企業核心提升三種力,即收入創造力、成本控制力和組織運營力,并要扎實落地。
筆者所在的企業是一家金融機構,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外引、內選、培養、發展好的人才,人才供應鏈是組織能力建設的第一要務。企業構建市場化、專業化、年輕化的人才隊伍,既要從市場中引進高手與高潛,也要立足于自身培養,更要重視優化人才配置和人效提升,人才厚度、寬度、梯度助力組織提升收入創造力。
●市場化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市場化的用人理念,強調戰略文化貫穿于人才選拔任免的各個環節,積極貫徹落實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原則,以360評估、能力測評、定期考核、271排名等市場化方式檢視人員任用,對能績雙優人才快速加以提拔重用,對績差低效團隊和人員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始終保持團隊活力和持續提升人效。
堅持市場化薪酬激勵體系,切實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且兼顧風險約束的短期激勵,醞釀共創共贏的長期激勵計劃,配套推出分層級合伙人機制,匯聚更多有企業家精神和價值創造能力的人才共謀發展、共享收益。
●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專業標準選賢任能,選人用人不拘一格。企業既對學歷和專業有要求,也不唯、不迷信背景和資歷,保持對人才一定的開放度。筆者所在持牌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可能完全規避風險且風險也是動態變化的,所以風險識別、風險定價、風險管理是企業穩健持續發展的關鍵,跨界合作、創新運營也是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產業深度的、有各領域專業建樹的人才是重要支撐。
務實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訓戰結合,以戰代訓。不同業務條線設計個性化的、相匹配的培養計劃,比如營銷類人才“財富跑系列”、研究類人才“研值講堂”等。同時在攻堅克難的項目中發現人才,讓人才有更多牽頭項目或擔任項目攻堅關鍵角色的機會,以更多的實戰來塑造專業且精進的人才。
暢通專業人才發展路徑,健全全公司的專業職級體系,為專業人才提供專屬發展通道,鼓勵長板發展,不擠獨木橋,打開職級上限讓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比肩并行。同時通過公司的榮譽體系和評優體系,充分激發員工隊伍在專業領域持續精進、不斷突破。
●年輕化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高層位居行業較前列,平均年齡近50周歲,但頂端不持續年輕化,很難更好帶動中間層梯隊的年輕化。2023年,企業進一步明確只招、只增80后高管。
企業中層堅實突破,2022—2023年,公司外引內拔,實現了一級部門總85后占比近50%,80后占比近75%的目標,中間力量年輕化帶來新的思維,使管理層迸發了新的激情。在互聯網金融運營這樣的創新業務領域,公司更大膽起用敢想敢做的95后為部門負責人,經歷一定孵化周期也實現了從0到1、1到N的跨越式發展。
應屆生招聘選拔是企業的人才基石,我們已經堅持了14年“活力生”計劃,招聘環節CEO、CHO、用人單位一把手親自參加面試選拔和開放日交流活動,堅持自主培養也造就了90后ED/MD、85后的部門總和子公司總經理。公司面向優秀活力生的“豹發力”計劃、面向青年才俊的遠航計劃等梯隊訓練營,幫助年輕人快速成長,逐步構建起分級的人才池。
●人才選用的雷區謹慎
總結我們過往的經驗教訓,在人才供應鏈的建設中,四種人要慎用,說到做不到講故事的人,沉沒成本太高;無欲無求的人,自驅動力欠缺;極度固執的人,溝通難度增加;個人英雄主義,合作意愿低,對于中高管理層和部分崗位要慎用。
●關注業務投產比,提高配置效率
筆者所在的企業為全牌照券商,有投資、投行、研究、財富、基金、期貨、資管等諸多業務線。對于組織而言,要關注業務投產比,可以有抓住風口的跑馬圈地式的粗放增長,但從根本上要避免犧牲效率的增長。財務管理部門有必要組織經營分析,看資金投入的效率;人力資源部門有必要進行組織診斷,分析業務問題背后的組織、機制與人的問題,看人力資源配置的效率;風險管理部門有必要進行項目風險收益分析,看風險定價的效率。
●關注人力投產比,促進人效提升
持續通過定期人才盤點、人效分析等管理工具和方法,保持精兵強將的人才戰略落地。一方面,人力資源部門組織業務線全面落地低績效衡量標準,并逐步上線自動化低效評價系統,實施3+1滾動評估。即,每三個月根據低績效標準進行業績評估,對未達業績人員每個月進行業績督導和跟蹤,及時優化調整低績效團隊和人員;另一方面,職能線強調提升人服比,合理控編的同時利用RPA等智能化工具提升,讓模式化、批量化工作自動處理,提升對業務的服務與支持效能。
●去偽求真,業務與人雙管齊下
業務層面和人才層面的“去偽求真”在未來將是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控制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抓住關鍵人、事、資金、客戶、項目,挖掘真實的數據,人、財、法、科技等相關部門都要從各自的職責角度發揮過程監督的作用,只有“求真求實求效”才能支撐高質量發展。
●構建多維多層的組織結構
對于組織而言,需要以客戶為中心,如果說組織形態和業務發展需要同頻共振,那么真正體現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是在過往以業務線縱向設置部門的基礎上,嘗試以客群劃分橫向設立運營委員會來促進溝通與協同。以合規為前提,各業務條線橫向拉通,比如金融同業委員會、互聯網委員會,針對某一類型的客戶進行全方位的服務。此外,人員、地域也會影響組織變革。隨著組織不斷壯大,異地職場人數也不斷增加,塊狀的地區委員會也逐步建立,把辦公管理、業務協同、員工關懷等事項切實有效地做到位。
●探索雙層COO的運營機制
筆者所在企業對COO的職責定位是重大事項進度日常督導、業務線內外資源協同,當然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實現績效的提升。COO需要緊密配合一號位的工作,進行運營效率提升,資源協同,業務堵點、增長點和創新點發現,甚至是想到一些一號位還沒有考慮到的事情,去助力價值增量的實現。
考慮到頂層領導的職責劃分、合規等相關問題,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將COO的組織架構分為頂層和業務線兩個維度。比如公司頂層CEO兼任職能COO、總裁兼任業務COO。對于戰略重點業務線、核心職能線,條線內高級別人員擔任COO。
●落地組織保障三板斧
組織保障三板斧,是一套為緊急、重要的短期戰役、日常的重點項目推動所建立的組織保障機制。建立這一機制是為了確保過程“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追求目標達成的結果導向,實現“上下同欲者勝”。組織保障三板斧涵蓋三個維度:是否有唯一專人負責、是否有督辦機制、是否有獎懲機制。唯一專人負責,即業務經營及戰役需由唯一專人負責、形成自我閉環,從而壓實主體責任,避免扯皮;督辦機制,即要建立相關的會議及報告機制,做好過程管理,保障序時進度的達成;獎懲機制,即要結果導向、賞罰分明,做得好的要獎,做得不好的要罰。在過往業務經營及戰役推進中,組織內部經營分析會議、TC會議及關鍵戰略等,均已證明組織保障三板斧的實操性和有效性。
對于“三力”的打造,我們始終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路上。“三力”是加法、減法和乘法的結合。收入創造力和成本控制力是一體兩面,有加有減,比如不同級別關鍵崗位的招聘都不可避免有試錯,關鍵是汲取經驗教訓,提高成功率和采取措施及時止損。組織運營力做強做優就是乘數效應,核心要避免停留在“想到、說到、收到”而非真正“做到”。筆者堅信,鍛造“三力”是組織生命力的保障,只要堅定信念,用好方法,加上一個時間軸,企業必將走過艱難、穿越周期,終見滿眼繁花。
作者單位 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