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做好黨的最新理論和政策的宣傳員、做好引導社會思潮的可靠排頭兵,履行好黨校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重要職責,迫切需要一支政治合格、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要求和新時代黨校事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做保障。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是教師隊伍建設,黨校要通過制定和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造就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學科研人才。
黨校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職責使命,決定了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本文以S市的市、縣兩級基層黨校教師為樣本進行調研分析,認為當前該市兩級基層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年齡層次“青黃不接”、高層次人才匱乏、考核管理激勵機制未能與時俱進等問題,亟待進行改革,并就破解基層黨校教師隊伍建設難題,全面提升基層黨校教師整體素質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教師年齡結構
截至2023年12月底,S市黨校系統共有專職教師106名,占教職工總數的47.7%。從專職教師的年齡分布來看,35周歲及以下專職教師41人,占比38.7%;36—45周歲專職教師20人,占比18.9%;46周歲及以上專職教師45人,占比42.4%。總體來看,S市黨校系統專職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呈現出兩頭多、中間少的特點。本次調研還特別發現,近三年來,S市黨校系統新錄用教師40人,占專職教師總量的37.7%; 56周歲及以上教師17人,占專職教師總量的16.0%,即約1/6的專職教師將于近幾年退休。
●教師學歷層次
S市黨校系統現有專職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占比0.9%;具有碩士學位的37人,占比34.9%;具有本科學歷的68人,占比64.2%;沒有大專及以下學歷人員。整體來看,該系統內專職教師雖均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但碩士占比不高,特別是博士僅有1人(在市委黨校),高學歷教師緊缺。
●教師職稱層次
S市黨校系統專職教師隊伍中現有正高級職稱人員(教授或正高級講師)僅1人,占比0.9%;副高級職稱人員(副教授或高級講師)28人,占比26.4%;中級職稱人員32人,占比30.2%;助教(講師)18人,占比17.0%;未評定職稱27人,占比25.5%。總體來看,初級職稱和未評定職稱人數總量偏大,合占教師總人數的42.5%。并據調研發現,該系統近三年內將有10名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員面臨退休,特別是市委黨校,其16名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中將有7人于三年內達到退休年齡。
●從年齡構成來看,呈“青黃不接”之態
由于多方面因素,S市黨校系統中36—45周歲之間的教師占比相對較低。一方面,全市黨校系統近三年內招錄教師數量比例較高,新招錄的人員暫未成長為各級黨校的中堅力量。如S市下轄某縣委黨校擁有專職教師21人,其中10人為近三年招錄人員,占總數近半;S市下轄某區委黨校19名專職教師中,12人為近三年招錄人員,占總數63.2%;市委黨校32名專職教師中,12人為近三年招錄人員,占專職教師比例達37.5%。另一方面,近三年將有大量有經驗的教師達到退休年齡。如S市委黨校近三年將有8名專職教師退休,占現有教師總數的25.0%。
●從職稱、學歷來看,高層次人才匱乏
一方面,從總數上看,S市黨校系統中,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和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員占比不高,當前分別占27.3%和35.8%,均低于全國黨校平均水平。另一方面,29名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中,近三年內達到退休年齡的有10人;同時,三年內有可能評上副高職稱的教師數量則嚴重不足。如S市委黨校中,僅有的1名正高級職稱教師即將退休,另有6名副高級職稱教師三年內也將退休,但三年內具備評聘副高職稱條件的教師僅1人。
●從制度建設來看,未能完全與時俱進
S市黨校系統當前的教師管理制度多形成于2017年。在此之后,省委黨校辦學質量評估體系幾經變化,特別是隨著時間的變遷,S市各級黨校系統教研人員隊伍發生了較大變化。黨校教師量化管理制度、績效工資考核分配制度等各類規章制度具有“指揮棒”作用,但近年來,S市黨校系統現有的規章制度對其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激勵作用呈現逐步遞減的趨勢。黨校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校風和學風,決定了其制度建設,特別是和教師成長成才有關的各項制度也應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與完善,提高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不斷推進各類制度落地并發揮作用。
●進一步加大高層次人才招引力度
一是創新方式推進高層次人才招錄。建議S市黨校系統積極爭取組織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特別是進一步加強與市縣兩級人才辦的對接,充分用足用活現有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采取公開招考、人才引進、走進高校主動點對點招錄等方式,招錄博士、碩士人員,提升黨校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將校園招聘與社會招聘有機結合,使校園招聘主要面向國內優秀高校的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招錄基層黨校在專業上緊缺、具有一定科研潛力的高素質人才,使社會招聘主要聚焦于來自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史黨建、經濟學、法學等領域有所建樹的具備副高及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不斷優化基層黨校教師隊伍結構。
二是探索建立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機制。由于S市地域發展優勢不足,高層次人才引進存在較大困難,對此,S市黨校系統要想大量引進高層次人才,比較現實的一條路徑是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渠道,如建立健全兼職教師管理制度,通過與省內高校合作,搭建師資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多渠道、多領域強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師及相關資源的統籌使用和共享。
●進一步關心關愛年輕教師成長成才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教研人員的政治責任意識。黨校教研人員作為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具體履職責任人,理應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建議S市黨校系統進一步強化黨校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作風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的政治能力和履職能力,增強黨校教育工作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做到在校愛校、在校言校、在校憂校、在校為校。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年輕教員的培養力度。建議S市黨校系統通過開展組織調訓、專題培訓、“名師工程”、以老帶新、專題試講、精品課競賽、“崗位練兵”等多種方式,助力年輕教師加速zLBN7TXXhTTyuCZbFz9qIxaBCTk8SlF99zCEiINnnFA=成才,從而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素質一流的年輕教師隊伍。
三是要進一步為年輕教師實踐鍛煉搭建平臺。建議S市黨校系統積極與組織人事部門對接,為其教師爭取更多的機會到經濟部門、基層單位進行中短期掛職鍛煉,以助推教師拓寬視野、深入實際了解實情,提升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深入基層面對面宣講的能力以及為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的能力。
●進一步探索完善考核管理激勵機制
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建議校委班子和人事部門多傾聽教職工的心聲,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以教師成長為出發點,在突出強化責任擔當和量化考核的同時,提高教師對黨校教育培訓工作的歸屬感和滿意度,為黨校教師隊伍建設和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要完善評價機制。建議S市黨校系統在充分考慮市縣兩級黨校各教研、教輔部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教師專業、職稱、崗位的差異性,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量化考核與靈活評價相結合,將考核指標細化并分配其不同的權重;除傳統的民主評議、學員測評以外,適當增加對黨校學術委員會評價、教師自評等因素的考量,對各類評價進行權重分析以綜合得出評價結果,并將結果用于績效分配和評優評先等。
三是要健全考核辦法。建議S市黨校系統重實績、重貢獻,將激勵分配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突出關心關愛的正向激勵作用,堅持公平公正、多勞多得,能者上、庸者下,修訂完善現有管理制度,努力營造黨校系統積極向上、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過硬的人才隊伍,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本文系中共宿州市委黨校2024年度校級課題“宿州市黨校系統師資隊伍建設創新路徑研究”成果(SZKT2402)]
作者單位 中共宿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