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地圖是關乎組織和人才發展的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它針對崗位對應的技術能力、核心行為能力、職位差異能力和內部管理角度等因素設置培訓清單。學習地圖顛覆了以往培訓體系建設的思維,但由于該技術較為復雜且落地難度較大,許多人對其影響產生了深刻的疑問。用之者贊其功能強大,棄之者貶其毫無用處。甚至有不少培訓專員認為“學習地圖休已”。那么學習地圖到底是否有存在的價值呢?本文將對此進行簡要討論。
●學習地圖效用受制于員工數量
有人認為,規模不大的公司并不適合設計學習地圖,否則按照學習地圖的邏輯,開發出來的系列課程可能連參培的人數都不夠。比如在一個不到300人的“中小型企業”,有10家子公司,每家子公司設置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經理、人力資源經理、采購經理以及其他員工等崗位。如果這些子公司規模足夠大,就可以針對總經理、財務經理、人力資源經理等關鍵崗位分別設計學習地圖。但考慮到這些崗位工作內容的相關性較高,所需的業務知識、業務技能有較多交叉,且企業現階段的子公司規模不大,部分崗位人數較少等因素,最終決定基于業務而非崗位來構建學習地圖。由此可見,盡管人員規模受限,但這并不能說明學習地圖無用,而是開展的方式有變化。
因此“企業規模不大,學習地圖就無用”的觀點,是未能理解學習地圖的真正含義,僅僅把學習地圖當成課程表。學習地圖的本質首先是針對關鍵業務或關鍵群體分析其工作標準和能力標準,起到“照鏡子”的作用;其次是基于工作標準和能力標準提供學習資源支持,起到“搭梯子”的作用。例如慕課、翻轉課堂、公開課等培訓模式,都是對人數沒有任何限制的。
●學習地圖無法適應動態變化
有人認為,學習地圖的成果是靜態的體系,而人是變化的,業務是變化的,所以學習地圖做出來就過時了,無法適應培訓的動態發展。從哲學角度講,靜態與動態是相對的概念,一是學習地圖本身是靜態的,但學習地圖的內容是要隨著業務的變化而迭代升級的。比如通過日常的培訓需求更新學習地圖,或組織層面的定期更新,再比如年度培訓計劃制定階段同步對學習地圖進行更新完善。二是學習地圖本身是靜態的,但學習地圖的落地是與“人”結合的,不是所有人的學習節奏和路徑都是一樣的,所以學習地圖的應用就變成了個性化的學習路徑,這時的學習地圖就是動態的了。
●學習地圖落地難
有人認為,學習地圖項目構建過程中做了很多分析,產出了一堆表格,但項目結束這些表格就成為培訓工作人員電腦里的一份文檔而已,并沒有落地。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時就要去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而不是因為有一點問題就全盤否定,因噎廢食。學習地圖之所以難以落地,與培訓工作人員有很大關系。一些培訓經理不能真正了解學習地圖的內涵,所以無法將學習地圖的內容落地,進而否定學習地圖的存在價值。
●學習地圖助力企業培訓系統化
學習地圖作為企業系統化培訓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人才培養的統籌規劃和重點突出。以某大型企業為例。該企業在年度培訓工作重點中,以組織發展和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注重崗位能力、人才分類分級為原則,結合崗位職級序列,重點打造“改革創新、經營管理、科技發展”為主線的三位一體培訓“矩陣”。
對于綜合管理序列,深入開展領導人員“賦能工程”,靈活采取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定期參加系統內部及公司組織的領導干部研修班,不斷提升治企本領;聚焦行業前沿、績效考核、模擬法人等企業管理改革創新,助力各項重點改革舉措在公司落地見效;通過輪崗交流學習,全方位提升綜合管理能力。
對于市場經營和項目管理序列,強化經營及新興業務培訓,助力完善多元化發展格局;圍繞先進經營理念、服務意識、安全質量意識等開展專題培訓;開展新興業務培訓,按照企業多元化發展布局和經營目標,選派人員參加項目管理、法律合同、風險防控等培訓;采用情景化培訓,通過實地項目鍛煉和業務培訓加快培養一批經營管理業務人才。
對于專業技術序列,突出科技引領,強化技術培訓。聚焦創新要素、資源及核心關鍵技術,依托系統內組建的創新平臺,邀請專家開展高層次學術報告和前沿科技培訓;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團隊對專業發展和技術難題進行“把脈問診”;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吸收行業先進單位的優秀經驗;通過“練內功”的方式,不斷總結優化凝練科研成果,開展云課堂、學術沙龍等系列活動,增長自身專業能力及崗位勝任力。
對于同一序列內的不同職級,企業依據崗位職責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員工崗位勝任力,開辟職業晉升通道。例如綜合管理序列共有15個職級,企業會根據員工崗位能力開展相應培訓,對于可以勝任本職工作的7級以下員工主要開展通用能力培訓;對于8—12級業務骨干人員,緊密圍繞管理體系、發展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進行深入培訓;對于12級以上業務專家,圍繞企業戰略發展、改革制度創新等方面開展培訓。對于不同序列的同一職級,員工也可通過培訓的支撐實現輪崗交流和崗位勝任力的提升。
●學習地圖嵌入企業人才戰略和業務價值鏈
培訓工作就是要做到與企業戰略和業務的大鏈接,從中發掘機會,展現培訓的獨特價值。
某單位作為大型科技型企業,始終將人才戰略作為企業發展重要戰略,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是科技型企業人才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按照“人才領先、貢獻為本、結構優化、融合發展”的人力資源戰略設計學習地圖,采取“一個全面、三個層次、多個重點培訓”的“1+3+N”復合培養模式,做好崗位培訓、技術培訓和技能培訓,加快實施員工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強化“一個全面”培訓。圍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責任擔當意識提升”等核心內容,扎實開展政治理論學習,適時、有針對性地開展重大政治專項培訓,邀請知名專家或專業咨詢機構開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集中培訓,加強管理能力適應性培訓,組團赴先進企業參觀學習、交流座談,形成各單位對標先進找差距、解放思想謀思路的良好氛圍。
二是分“三個層次”統籌舉辦關鍵培訓。實施以青年領導人員為主體,以開闊視野為主要內容的“點名調訓”;實施以所(室)負責人、基層管理干部為主體,以提升綜合管理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梯次輪訓”;實施以技術骨干為主體,以新興業務知識儲備為主要內容的“精英集訓”。
三是開展“N”個重點培訓。以技術培訓為主,統籌開展各類重點自辦培訓班,重點包括高層次專家學術報告、項目負責人學術技術交流、經營管理、法律合規、風險管控、質量提升、安全保密、新員工入職等精品課程,為激發員工潛能、增強工作活力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強化培訓制度落實。加強內部培訓師隊伍建設,鼓勵、挖掘和培養鼓勵一批內部“名牌”講師,建立一院“名師庫”;優化培訓計劃評估機制,加強各單位培訓過程與員工培訓學時的監督和抽查,實現培訓學時數量與質量的雙提升。
作為經營模式比較特殊的科技型企業,商業模式會影響其商業價值的實現與提升,對此,企業在培訓工作中要結合市場要求,不斷更新市場經營相關部門崗位學習地圖、知識庫、講師庫等素材,通過更優的商業模式獲得更好的商業價值和更好的客戶體驗。
學習地圖作為培訓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其生命力在于實現了企業業務和員工職業發展的緊密結合與動態聯動。它改變了傳統的培訓體系,立足企業戰略發展高度,著眼崗位勝任力,圍繞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培訓需求,從思維模式、認知高度、具體方法論等方面實現對企業培訓工作的迭代優化,促進企業培訓動態發展。
作者單位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