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管理學》一書中指出:在一項對員工的激勵研究中發現,員工在充分激勵后,發揮的作用是激勵前的3—4倍。由此可見,激勵的本質,是運用合適的激勵工具,滿足企業的業務需求,激發員工活力,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自覺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的發展少不了員工的努力,為保證員工在工作中能夠保持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激勵理論發揮著重要功能。本文以A公司為例展開研究,著重探討激勵理論下的企業薪酬管理。
在管理的實踐中,企業常用的激勵理論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弗洛姆的期望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等。合理和科學的激勵可以激發員工在工作中的熱情和內生動力,提高其在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提升工作效率。長時間面對單一、枯燥的工作內容,員工很容易出現工作倦怠、積極性不高的狀態,從而影響工作質量和生產效率。以馬斯洛需求理論為例,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歸結為五大類,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在管理過程中,企業如果忽視員工的需求,那么員工便會失去工作動力,在工作中產生倦怠,工作效率也進一步下降,這會嚴重阻礙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考慮到員工的需求并予以滿足,使其不斷將個人的發展目標靠近企業的發展目標,自覺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為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利益而拼搏奮斗,企業內部才能形成更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隨著項目的發展和人員隊伍的擴大,A公司的管理體系逐漸滯后于業務發展速度。結合相應的激勵理論,A公司進一步激發員工的潛力和工作積極性,推動工作更加高效的運行。
●優化薪酬體系
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認為,人們的工作動機主要由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構成,激勵因素能帶來滿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滿意。雙因素理論的價值在于,一方面,區分哪些因素具有激勵效應,使管理者更好地對員工進行激勵;另一方面,也提醒管理者,盡量不要把激勵因素變成保健因素,這樣不僅起不到激勵效果,長期看來,還會引起員工不滿的情緒。鑒于此,在做薪酬體系之前,A公司首先做的是追蹤市場的薪酬趨勢,定期進行薪酬評估,以此來預測公司所具備的薪酬競爭力。對于市場的薪酬變化要及時關注,必要時管理人員開會討論是否對本公司的薪酬做出相應調整,保持公司的薪酬吸引力。通過這種方式,使A公司薪酬水平與市場保持對標。為了保證薪酬管理能夠順利進行,A公司設立薪酬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和監督薪酬管理,確保薪酬制度的公平和有效實施。對于表現優異、工作能力達到要求的員工,及時進行升職加薪;而對于工作能力達不到要求的員工,對其進行降職降薪的處理。此外,降低固定工資占總體收入的比重,提高與企業經濟效益、員工個人貢獻相掛鉤的浮動工資比例,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
●強化工資體系管理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孔子提出的稅收思想之一,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企業管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所得的實際報酬有關,而且員工還會不自覺地關注同事的收入水平。一旦發現自己多付出,而收入卻不如同事時,任何激勵手段都是徒勞的,公平感會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動機和行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動機的激發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進行比較,做出公平與否的判斷,并據以指導行為的過程。在公平激勵理論的指導下,A公司進一步細化了工資體系管理。首先,確立精細的分配制度和工資構成體系。在細化工資構成體系的過程中,將企業的實際效益與個人業績相掛鉤,進一步激勵員工為企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其次,對員工進行定期考核,對于業績突出或者對公司有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表彰獎勵,從而激發員工的內部競爭。最后,依據員工所處職位、績效和能力,合理分配不同的薪酬等級。
●量化獎懲制度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認為,一個目標對人的激勵程度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目標效價,即人對實現該目標有多大價值的主觀判斷。如果實現該目標對人來說很有價值,那么人的積極性就高;反之,積極性則低。二是期望值,即人對實現該目標可能性大小的主觀估計。只有認為實現該目標的可能性很大,人才會去努力爭取,從而在較高程度上發揮目標的激勵作用;如果認為實現該目標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沒有可能,那么目標的激勵作用就小,以至完全沒有。為有效提高員工期望值,A公司采取百分制考核方法,結合日常考核和年終考核,實行定期反饋、月分析、半年考評等工作制度,計分采取百分制,倒扣分和部分項目加分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打分。將重點傾斜到崗位,以做好本職工作為前提,促進全局性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A公司根據員工的考勤、任務完成效果等行為表現進行加分或者減分。全勤加5分,遲到兩次減5分;每月總結一次分數,超過80分的員工給予承諾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低于 80 分的采取懲罰措施,低于70分的扣除相應績效獎金。另外,將考核結果記錄在案,實行數據庫管理,將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在量化考核、表彰獎勵的基礎上,年終依據考核評分情況,與30%獎勵性績效工資(合格獎)掛鉤,此外,考核結果還作為年底評先表模及優秀等次評定的重要依據。進一步量化獎懲制度提高了A公司的管理科學性。
●加強薪酬設計的合理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只是受外部環境刺激所做的反應,改變刺激就能改變行為。有效的刺激能加強人的某種行為,因此管理者通過運用各種強化手段,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針對現有不夠合理的薪酬設計,A公司在強化激勵理論的指導下,重新設計薪酬管理模式,強化薪酬模式的合理性。一是深化對薪酬管理的認識。薪酬管理應該被放在重要位置,一改傳統的薪酬管理模式,注重從市場形勢和企業的發展狀況出發,深刻理解薪酬管理的意義和價值。這有助于激發員工潛力,調動其積極性,助力企業發展。二是做好薪酬總額管理。A公司充分利用好“增人不增總額,減人不減總額”的政策,做好定崗定編工作,對機構做好應有的精簡,著力提高效率,以便節省出更多的資金用于員工的薪酬激勵。三是精確分類,精細化管理。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對不同部門進行更準確的評估,達到更好的激勵效果。
●提供培訓機會激發員工熱情
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也是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員工渴望不斷成長和進步,管理者應該關注員工的職業發展需求,為他們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通過培訓,員工可以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從而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樂趣。此外,培訓還有助于員工開闊視野,增強創新意識,為公司的創新發展貢獻力量。建立激勵機制也是激發員工新工作樂趣的關鍵。A公司根據員工的個性和需求,制定多樣化的激勵機制。這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方面。物質激勵包括薪酬、獎金、福利等,它們可以滿足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精神激勵則包括表彰、認可、晉升等,它們可以滿足員工的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讓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價值感。此外,A公司定期對員工進行專項培訓,對于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表彰獎勵。對于員工來說,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就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并要做到全面分析市場上的數據,通過數據把握市場形勢。總的來說,無論運用何種激勵理論,都要從員工的內心需求出發,滿足員工的期望值,更好地激勵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提高公司經濟效益,達到員工和企業雙贏的目的。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