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員工的工作模式和家庭模式日新月異,不同類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層次的員工對福利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差異,傳統的普惠性福利已很難滿足員工的需要。在市場成熟的發達國家,自助餐式的福利計劃得到快速發展,并取得很好的激勵效果。在我國,很多互聯網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已率先意識到彈性福利的重要性,正在探索實施或構建適合自身實際的彈性福利計劃。本文通過探析彈性福利計劃的優缺點和構建思路、方法,希望能為各類組織設計、實施彈性福利計劃提供一些參考。
彈性福利計劃也被稱為“自主餐式計劃”,是一種以人本文化為導向的福利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福利預算內,以員工需求為中心,設計出人性化、差異化、靈活性的福利菜單供員工自主選擇。同傳統福利制度相比,它能夠給予員工自主選擇權和決定權,因而會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員工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投入度,加強員工的組織承諾,減少員工流失。
根據彈性福利計劃中員工的自選范圍、自由選擇程度和選擇方式,可以將其分為全部自選、部分自選和小范圍自選三種類型。在實踐中,大部分組織會根據自身特點設計出套餐式福利、附加型彈性福利、核心加選擇型彈性福利等不同的方案讓員工進行選擇。
一是要符合組織實際,對組織福利資源進行整合和控制。企業要根據組織類型、規模、經濟實力等特點進行設計,充分考慮到組織的實力和支付能力,控制好福利總成本,適度規范“套餐”類別、內容和可選擇程度。
二是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和員工需求調查。彈性福利計劃的目的是滿足員工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所以在設計之初,企業要知道不同員工的需求是什么,市場流行的福利項有哪些、價格怎么樣,福利對員工的作用是保健性的還是激勵性的。
三是要界定好各福利項目之間的關系。彈性福利計劃很可能會遭遇員工的“逆向選擇”,他們可能會只挑選自己想要的福利項目,來保障自己最容易出問題的方面,這些福利項目可能不利于組織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制定彈性福利計劃
1.員工福利需求調查。制定彈性福利計劃的目的就是滿足員工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其需求調查方法有員工座談、調查問卷、專業咨詢、同業對比借鑒等方式,在員工座談和調查問卷中,一定注意選取的員工樣本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兼顧不同年齡、部門、收入水平的員工群體的不同需求。
2.對福利項目進行明碼標價。所有的可選性福利都要進行詳細的貨幣化處理,即使是彈性工作時間、帶薪休假、技能培訓開發等非貨幣福利項目也要進行明碼標價,以便員工自由選擇和組織福利成本控制。
3.確定所有員工的購買力。彈性福利計劃并非向員工無限制提供各種福利,因此除了法定福利之外,組織還要根據員工職位、薪酬、績效等因素,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員工福利購買力計算公式。比如,很多現代企業利用要素計點法將年齡、資歷、職位、薪酬、績效等福利因素進行計點量化,每個要素點對應一定的貨幣價值,以此來確定員工的福利購買力,然后根據購買力為不同的員工提供相應的福利套餐。
4.制定配套機制。配套機制包括員工福利申訴溝通機制、福利配置機制、約束機制等,來確保彈性福利計劃的有效順利實施。其中在福利配置過程中,要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可以提前設計福利套餐,待員工充分理解和熟悉后再實施。配置方法可以由組織內部提供或進行外購,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和民主決策,讓彈性福利計劃更加透明公開。
●彈性福利計劃的實施與管理
1.彈性福利計劃的匹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多樣性變化,可供組織選用的福利內容越來越多。組織在實施彈性福利計劃的過程和管理實踐中,要堅持“適合就是最好”的原則,選擇適合組織實際的福利項目。例如,希望員工長期服務的傳統組織,彈性福利計劃就應該傾向于保守和穩定,將退休保障作為彈性福利計劃的主要內容,以滿足員工的歸屬感;而創新型組織應該減少退休保障計劃所占的比重,提高即時兌現的貨幣類可選福利比重。
2.彈性福利計劃的溝通。每一項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成功實施都需要強大的溝通戰略支持,彈性福利計劃是以滿足員工個性化需要為目的的,溝通措施尤為重要。組織要及時公布有關福利計劃的信息,包括福利計劃的內容、實施范圍、對員工的價值,具體價格水平,還包括這些福利的組織成本,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業務部門負責人向員工解釋各項內容、措施,還可以請專業人員進行專題講座服務。在實踐中,有些實力強、規模大的組織甚至已經建立了網絡化的福利管理系統,或在組織內網開辟了福利專欄,與員工進行雙向交流,從而可以減少各種因信息不暢導致的不滿和糾紛,盡可能降低組織的福利管理成本。
3.彈性福利計劃的監控。彈性福利計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根據國家法律、市場變化、組織戰略、員工訴求、實施效果進行及時的動態調整。這就需要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時刻關注國家法律法規、勞動政策的調整,檢查組織的彈性福利計劃內容是否違法違規。同時,員工的福利需要和偏好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年齡、職位、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組織要定期進行員工福利需求調查,結合各種組織激勵理論和管理實踐對福利計劃進行調整。
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是專業研發和制造新合金材料的大型企業,員工規模超過5000人。A公司員工福利仍采用傳統的“線下采購”模式,即安排專人對接線下供應商,統一采購糧油、生鮮、酒茶等商品,然后逐一分發給員工,這不僅需耗費人工成本,而且缺乏數據統計和售后保障,不利于有效管控企業福利成本。同時該公司員工眾多、流動性大、離職率高,公司管理層已不滿足只在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給員工發放禮品,而是希望將企業福利應用到更多場景中,以此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降低員工離職率。針對這些需求,A公司在兩年前將員工福利納入數據管理系統中,并對員工彈性福利提出了新的需求:(1)線上化管理,流程操作簡單方便;(2)除了節日福利,還要有更多的福利場景落地;(3)根據員工實際需求,設計線上福利兌換商城;(4)制作福利分析報表和圖表,有效管控福利成本;在完成需求確認、流程梳理后,彈性福利項目正式實施,并有如下方案。
1.企業福利多場景應用拓展
A公司不僅可以將生日福利、年度體檢、員工保險、各類補貼等保障福利以積分的形式發放給員工,還可以將福利擴展到以激勵為導向的全勤獎勵、服務年限、崗位推薦、優秀員工、項目創新等各類場景中,實現企業福利多場景落地,提高員工福利感知度,深化員工激勵效果。
2.線上化福利管理,進行數據匯總與分析
A公司整合線上供應商資源,無須安排專人負責選品、采購、發放等福利管理事項,員工福利管理和實施流程均線上完成,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投入成本,免去了大量的煩瑣性工作。
3.建立員工福利商城,充分滿足個性化需求
A公司已與天貓、京東、攜程、貓眼、愛奇藝、淘票票等主流互聯網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員工除了能兌換福利商城里的食品生鮮、數碼電器、個護美妝等實物禮品外,還可享受到話費充值、電子卡券、交通出行、電影娛樂、學習培訓等功能和服務兌換。同時,員工可在APP端隨時查詢物流狀態,進行問題反饋。
結語: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彈性福利計劃已成為組織內部員工激勵體系的重要內容。好的福利項目不一定需要高昂的費用,但它一定是有溫度的,是員工所需要的,這樣員工才會感到被尊重。關懷員工需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這樣才能讓員工對企業充滿歸屬感,使企業擁有凝聚力。
作者單位 中共林州市委深化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