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就業優先兼具經濟命題、政治命題、社會命題屬性。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要靠人的辛勤勞動來創造,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強調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要深入落實好就業優先戰略,我們必須對其內涵有充分的認識,并且這一認識要與時俱進才能發揮功效。
●就業優先戰略的內涵
首先,我們應弄清“發展為了誰”這一命題,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就業優先戰略的規劃、組織、實施、指揮、協調、評估等全環節中。值得注意的是,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要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將“公平”這一價值關懷融入就業優先戰略的全環節,尤其是在有關公共服務的提供中,更應重視公共利益的實現。
●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必要性
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是公共服務支持就業優先戰略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的應有之義。就業是勞動人民獲得收入的主要手段,為有就業需求的群眾提供就業服務,幫助就業困難群眾走上獨立自強的康莊大道,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一環。公共服務就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就是要幫助公民找到適合其才能的工作,滿足公民職業發展的需求。如果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達不到群眾合理的要求,不能有效滿足群眾安居樂業的需要,勢必會增加群眾的生活負擔,引發更多的負面能量和情緒。簡而言之,公共服務關注的是公共利益,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滿足公民的基本需求,維護社會公平,為人民安居樂業保駕護航。因此,如若無法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又何談公共服務目的的達成,終究只是做“資源的無用功”。
●政府公共就業服務
政府公共就業服務的主要供給主體是由各級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統籌管理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當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長效機制已基本建立,各級服務機構有序推進服務工作,定期開展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開發或運營公共就業服務網站、失業登記、管理失業險、提供就業補助金、提供機構見習崗位、培訓補助、與招聘單位聯合引才等具體服務。然而,政府各級公共服務機構雖已基本建立并較為穩定地開展了就業服務工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或不足。一是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專業人才不足,年輕血液不夠,老齡化逐步顯現,制約了公共就業服務內容和手段的創新;二是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不高,就業服務信息網站建設差強人意,各級政府服務機構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未能實現數據有效共享;三是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尤其是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限定了服務職能,未能及時拓寬服務內容和范圍。
●高等教育學校就業服務
近些年來,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一方面,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新增勞動力,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就業壓力也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就業崗位數量減少、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平均薪酬水平降低、就業難度增加等,對高校畢業生造成了一定心理壓力。因此,高校就業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但從現實來看,高校就業服務主要是各高校就業部門自主支撐,缺乏統一規劃與標準,服務質量和效果參差不齊,工作人員走形式、督促畢業生“假就業”的情況屢見不鮮。再者,高校就業服務部門與地方就業服務機構屬兩套體系,資源難以協調支配。相較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而言,高校就業部門直接服務的人數更多,致使其自身所具備的資源更顯不足。此外,各高校在就業方面存在著一定競爭關系,共享資源的主動意識不強,資源分割成塊,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
科技進步與產業革命有力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但也使得一部分人因不適應技術發展而無緣就業。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還需要提升就業者的勞動技能,使得因技能不足而可能喪失工作機會的勞動力獲得就業機會,以促進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目前,我國職業技能培訓服務還存在許多現實困境。一是政府部門未出臺技能培訓,導致各行業對技能水平的認定存在一定的亂象;二是培訓方式單一,個性化培訓方案設計不足,培訓流于形式,難見成效;三是政府就業服務部門與企業之間難以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導致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與企業的培訓水平不穩定。
●創業服務

創業活動對于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改善經濟結構等均有顯著成效。以創業帶動更多的就業,具有以一帶多的規模效應,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創業者的扶持。雖說國家對于創業的支持政策不斷出臺,但現實中創業者依然存在很多困難,創業者亟須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指導,以度過初創艱難期。一是創業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部門,而目前創業扶持資源調配缺乏協調統一,還存在服務的空白區。二是創業融資難,政府扶植資金不足,而創業初期風險大,金融機構為規避風險往往不愿貸款或貸款利率較高,增加了創業者的負擔。三是服務主體單一,服務機構人員對當下的市場競爭了解不夠充分,提供的服務難以與市場有效接軌。
●政府公共就業服務困境的破解之道
一是要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人才隊伍建設。一方面,吸納網絡信息化專業人才,增加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培訓既有工作人員,特別是加強網絡信息化專業方面的培訓,使工作人員具備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為民服務的能力。二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完善工作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發展機制,促進工作人員提升服務意識,主動作為。三是加大財政支持,進行網絡信息化辦公條件升級,優化公共服務就業信息網站,打通上下級就業信息服務網站的資源共享渠道。四是全面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來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如有求職需求的農民工、高校應屆畢業生、殘疾者,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失業者。此外,招聘方的需求也要摸清,以利于精準“聯通”求職者與招聘方。
●高等教育學校就業服務困境的破解之道
一是將高等教育學校就業服務納入省級服務體系進行統籌規劃,建立統一的服務基本標準,由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高校就業服務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以保障師資力量薄弱的高校也能夠提升就業服務質量。二是通過省級部門支持地方與高校建立融洽的合作機制,以保證地方與高校信息資源的共享,促進地方就業服務部門支援高校就業服務。三是統籌距離較近的高校之間建立就業服務合作平臺,打破各自為戰的格局,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該區域大學生就業。
●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困境的破解之道
一是政府部門要認真調研,針對不同行業及不同崗位出臺培訓標準,提升就業技能培訓標準化水平,治理培訓亂象。二是政府部門可以購買或資助培訓服務,開發市場資源,精準地設計培訓方案并實施,使得培訓服務有效銜接市場,切實發揮穩崗作用。三是政府服務部門要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摸清用人單位對人才技能的需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資助用人單位自行培訓還是轉由第三方企業來承擔。
●創業服務困境的破解之道
欲破解創業服務的現實困境,有必要建立統籌機制,如設立創業服務委員會將地方政府下設的各部門、企業、高校、銀行、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等納入,充分融合各領域的資源展開創業服務工作。這樣首先可以避免資源的碎片化,保障創業服務的持續長效機制;其次,銀行和企業的加入可以化解初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經驗,促進初創企業更好地立足和發展;最后,高校、科研機構的加入可以為企業解決專業技術等問題。
要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政府部門只有廣泛的參與是不夠的,還需要用明確的思路將各方力量整合起來,精準發力。公共服務作為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部分,可從政府公共就業服務、高等教育學校就業服務、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服務等四個方面發力,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有效性以支持就業優先戰略的實施。
作者單位 高密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