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同醫療服務場景對應的醫保結算政策也在不斷優化。這些調整不僅影響著醫院的整體運營,還對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之前,醫院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患者的自費支付,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更傾向于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務以增加收入。但是,隨著醫保政策的推行,醫院收入來源逐漸轉向醫保基金支付,由服務項目到病種支付,醫保結算方式發生了改變,醫院收入也從傳統的來源性收入轉變為結余性收入,這一改變使醫院提高了對人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DIP(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醫保政策使得醫院更加注重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工作,遵循“按病種付費”“總額綜合控制”等原則。對此,醫院的績效考核管理也應做出相應調整,按照成本運算、效率核算、質量決算的新要求進行完善,對精細化管理、行政運營人員管理提出新的具體要求,發揮出醫保結算模式對醫院工作流程優化、人才培養、精細化管理的積極影響。
●促進精細化運營管理
DIP模式強調病種分值付費,要求醫院對病種進行精細化分類管理,這有助于醫院提升運營效率,優化資源利用,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強化成本控制意識
DIP模式下醫保支付與醫院收入密切相關,這促使醫院更加注重成本控制,避免過度診療和過度用藥等行為,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為了在DIP模式下獲得更高的醫保支付額度,醫院需要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而提升病種分值權重(DIP病種分值權重反映該病種在醫保支付中的重要程度,同時也影響著醫療機構的收益。DIP病種分值較高的病種,往往治療費用較高、治療難度較大,需要醫療機構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可能對醫療機構收益產生較大影響)。
●增強病案管理意識
DIP模式以病案為基礎進行醫保結算,這要求醫院加強病案管理,提高病案填寫和編碼的準確性和規范性,以確保醫保結算的可靠性。
●優化績效評價體系
在DIP模式下,醫院的績效評價體系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以提高體系對醫保結算模式的適應性。績效考核中,醫院需要注重風險管理指標,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消除潛在風險,確保醫療服務的安全和穩定。
綜上,DIP醫保結算方式對績效考核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推動醫院實現精細化運營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強化風險管理等方面,有助于激勵醫院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醫院還應該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培養精細化管理人才,提升醫院整體的管理與服務能力。
DIP醫保結算模式對醫院精細化管理具有顯著推動作用。為促進醫院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對有限的醫療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醫院可以按患者疾病的病種分類進行診療資源配置,并將其融入績效考核,避免資源的浪費或過度使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從粗放管理到精細管理
過去,很多醫院采取粗放式管理,注重整體的運營和收入,而對具體的病種成本和治療效果關注不夠。DIP醫保結算模式要求醫院對每一個病種進行精細化管理,關注每一個病種的治療成本和服務效果,從而推動醫院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
●強化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
DIP醫保結算模式要求醫院對病種成本進行嚴格控制,這促使醫院必須加強對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資源的浪費。同時,醫院還需要進行成本預算分析,確保病種成本控制在預期范圍內。
●優化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
傳統管理模式下,醫院的運行和管理往往側重于收入和工作量等指標,而忽略對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的評價。DIP醫保結算模式要求醫院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將醫生的績效與他們的行為規范、治療效果和成本控制等指標掛鉤,從而提高醫生對這些指標的關注,全方位提高診療水平。
●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技術應用
DIP醫保結算模式需要醫院管理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以實現對病種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因此,醫院需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引進先進的信息化設備和技術,構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臺。這不僅可以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還有助于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促進醫院內部協作和外部合作
DIP醫保結算模式要求醫院各部門之間加強協作和配合,共同推動病種的成本控制和治療效果提升。同時,醫院還需要與其他醫療機構加強合作和交流,共同應對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綜上,DIP醫保結算模式通過推動醫院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強化成本控制和預算管理、優化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技術應用以及促進醫院內部協作和外部合作等方式,推動醫院管理模式向高效率服務轉變。這些轉變有助于醫院提高管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DIP醫保結算模式要求醫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精細化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流程;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對醫療服務和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以及相關醫療數據,進行實時監控、收集和分析,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通過對服務流程的優化和再造,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和醫療差錯;不斷發現服務和管理中的問題,通過優化流程和制度,實現醫院服務和管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DIP醫保結算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要求醫院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關注醫院員工的成長和發展;鼓勵醫院全體員工參與精細化管理的決策與實踐,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監督的良好氛圍;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激發醫院員工參與精細化管理的積極性,促進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定期對精細化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推動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綜上,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內涵是以人為本、數據驅動、持續改進和全員參與。為此,醫院需要制定精細化管理制度、加強數據收集和分析、優化服務流程、重視人員培訓、完善激勵機制以及持續改進評估考核工作。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推動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醫療服務質量的改善。
●數據分析能力
醫院行政專業人員需要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對醫院的運營數據、醫療數據、財務數據等進行深入分析,為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分析支持。
●跨部門協作能力
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需要各個部門協同配合,行政專業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跨部門協作能力,能夠有效協調各個部門工作,并與醫院員工、患者、家屬以及外部合作伙伴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確保醫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學習與創新能力
行政專業人員需要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通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適應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變化;通過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提高醫院的運營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綜上,精細化管理對行政專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人員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跨部門協作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
醫院需要為行政專業人員制訂明確的培訓計劃,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時間和培訓評估等,使行政專業人員通過培訓加強跨部門協作能力,提高團隊協作意識,掌握團隊協作的基本技巧,如傾聽、表達、反饋等方面的技巧。在培訓中,醫院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行政專業人員通過實際案例和實踐操作掌握推動跨部門協作的技巧和方法。另外,醫院還可以定期組織行政專業人員參加跨部門交流活動,讓不同部門的行政專業人員有機會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工作中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
醫院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它強調對醫療流程的持續改善和優化,以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患者滿意度的目的。醫院可通過標準化管理、流程優化、質量管理、團隊協作和數據分析等手段,實現對醫療服務的持續改進和對管理工作的優化。
●引入自動化技術
醫院可引入自動化技術,如辦公自動化系統、電子化流程等,使各項診療服務工作按照流程實現自動化、規范化推進,減少人為干預和重復勞動;并通過流程分析、流程再造等方法實現對工作流程的持續優化,避免浪費,減少不必要的步驟,從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
醫院可通過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和信息共享,確保信息在工作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間傳遞暢通,避免因信息傳遞不暢造成的工作延誤和重復勞動。為此,醫院需要強調團隊協作,打破部門間的壁壘,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有助于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培訓及質控
在優化工作流程后,醫院應加強相關培訓,確保員工掌握和遵循新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另外,醫院應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監控、質量評估等手段,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符合標準;同時,對醫療服務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
●持續創新和探索
醫院應主動了解行業內其他單位的最佳管理實踐和采取的先進管理方法,學習并合理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持續創新和改進工作流程,推動管理升級。
綜上,醫保結算政策可引導醫院管理模式的升級和變革。對此,醫院需要全面分析現有工作流程,了解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如環節設置煩瑣、重復勞動、信息傳遞不暢等,進而基于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流程優化,如通過合并、刪除、重組等方式簡化、優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標準化的工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進行,提高相關工作的規范性和效率;定期對工作流程進行評估和改進,以實現工作流程的持續優化,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工作流程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廣泛征集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全員共同推動流程完善的氛圍。
DIP醫保政策引導醫院在對原有管理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礎上,主動進行管理模式變革,重視成本管理,并深刻思考醫療資源的高效配置辦法,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以提高其對新醫保政策的匹配度和適應性,聚焦精細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人才培養,提高醫院整體的運營和管理質量,完善內部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滿意度,進而推動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焦作市科技計劃項目(2022530015)]
作者單位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