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旨在探討如何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分析目前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深度融合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從多方面提出了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優化策略。具體來說,首先,分析了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現狀;其次,探討了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深度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策略,包括發展理念、規劃部署、平臺建設和體制機制等方面。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索“雙招雙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經驗,可以為其他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全國縣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縣域經濟
一、引言
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縣域經濟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資源依賴型經濟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招商引資作為一種通過吸引外部資本和技術,推動本地產業發展的方式,可以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招才引智則是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升本地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動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相輔相成,互為重要支撐。
二、“雙招雙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招商引資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產業支持和升級可能;招才引智則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和人力資源,將二者進行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深度融合可以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融合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縣域經濟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深度融合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吸引外來資本和人才,縣域經濟可以實現從傳統產業向高技術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同時,深度融合還可以促進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跨地區的產業協同發展。
此外,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進行深度融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首先,融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相結合,可以充分利用各方優勢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其次,融合可以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招商引資可以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而招才引智可以帶來高層次的人才和創新能力,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此外,融合還可以促進產業的協同發展。通過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相結合,可以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的全鏈條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高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最后,融合還可以推動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深度融合,不僅可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也可以推動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 實現共同發展和共贏。
三、當前深度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深度融合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一)缺乏融合理念
缺乏融合理念是一個重要問題。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往往被看作是兩個獨立的活動,缺乏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和推動的理念。這導致了兩者之間的協同作用不夠明顯,無法實現深度融合發展的目標;在實際的招商引資過程中,往往忽略了產業與人才之間的相關關系,沒有從人才發展的角度為產業升級提供助力,同樣也沒有為招商引資政策與產業的落地提供足夠的人才保障。這一現象客觀上造成了產業與人才的“兩層皮”現象,形成了落地企業無人可用,本地人才大量流失。除此之外,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缺少融合理念還表現在政策缺少執行的連貫性。如各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評價基礎建立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或企業品牌等維度,而招才引智則多以學位層次作為評價標準,二者天然缺少融合的可能,政策制定上也沒有打破深層的壁壘觀念,致使缺乏融合理念的問題持續存在。
(二)缺乏深度融合總體部署
正是由于融合理念的缺乏,而導致在執行過程中缺少融合的總體部署,具體包括了缺少總體目標,缺少上位協調,缺少統籌執行等三個方面。在總體目標上,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分屬于不同的政策體系,往往獨立執行,二者缺少以地區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統一目標,且在具體政策出臺、政策評價及政策可持續發展方面缺少統籌的規劃;在上位協調方面,招商引資政策往往由地區發改委或招商局等部門負責制定及執行,而招才引智政策則分屬于人事局或就業局等行政部門。不同的政策出于不同部門,甚至在部分地區還分屬于不同的分管領導,進而導致政策在制定與執行過程中存在溝通壁壘。在針對部分地區的觀察中發現,二者缺少一個統一的上位協調部門,進一步增加了溝通成本,甚至是在“零溝通”的情況下各自為政;在統籌執行上則表現為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工程沒有統一的執行體系和評價標準,雖然在不同領域內作出了貢獻,但協同發展之間的互相促進效果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體現,人才的引進多以舊有企業、成熟產業為準,對于新落戶或者擬落戶的招商企業貢獻度明顯不足,或者存在招商過程多以交通、土地、稅收等政策為吸引,對于人才的比較性優勢建設不足等。
(三)融合發展平臺不強
融合發展平臺不強也是一個制約因素。目前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平臺往往只注重各自領域的發展,缺少對兩者融合發展的支持和推動。這導致了信息傳遞和交流的不暢,無法形成有利于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環境。在部分區域并沒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庫,各地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所建立的人才檔案機構,多以保管、交流、證明為主要業務,并沒有發揮人才庫中平臺化與組織化優勢。企業在存在用人需求的過程中無法通過較低成本獲得人才信息,而相同的人才對于企業的招聘信息也缺少有效的了解渠道。與此同時,在招才引智過程中,所引入的人才往往通過企業定向招聘或者進入政府及國有企業序列的方式來進行。此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引入人才的就業水平與效率,但是無法對社會人才平臺進行有效的補充。除此之外,融合發展平臺不強帶來的更大問題在于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之間的先后問題。在現有的平臺體系下,必須是先有企業后有人才需求,再根據人才需求進行定向的招才引智,平臺效能的社會功能被極大壓縮。
(四)制度保障不到位
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執行多年,但能夠取得顯著效果的地區相對較少。其中“廣受詬病”的是缺少必要的制度性保障,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被招商企業存在無法運行或無法得到發展的問題,所引入人才無法發揮應用效能的根本問題。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保障建設的不到位,具體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制度保障建設缺少統一的管理部門,現有的保障制度往往由招商引資或招才引智的政策部門制定,但指定部門往往不是后續的監管部門,對于保障措施能否真正落地、能否及時生效等問題缺少長效化的管理效能。二是制度保障缺少文本性支撐,部分政策僅是以會議紀要或者口頭協議的方式形成,在企業運行或人才待遇遇到困難及存在問題時很難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撐和法律支持,最終形成“相互扯皮”的尷尬局面。三是制度保障的力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多樣性建設上缺少優勢。在制度保障上大部分地區采用資金保障、現金補貼、稅費減免等措施來進行,上述措施存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也無法有效地發揮地方特色。進而導致部分地區僅能夠在金額上形成競爭,對于制度保障的多樣性建設缺少貢獻與創新。除了上述三點是制度保障不到位的關鍵性因素之外,諸如本土人才培養、本土企業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擴展、校企聯合等多維度體系建設的缺失也是其形成保障制度不到位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四、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優化策略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在發展理念、規劃部署、平臺建設和體制機制等多方面采取相應的策略。通過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目前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深度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實現,進一步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發展理念
1. 堅持新發展理念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第一個發展理念是堅持新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雙招雙引”全鏈融合中,應堅持創新發展,通過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堅持協調發展,加強各方合作,形成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良性互動;堅持綠色發展,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堅持開放發展,積極吸引國內外優秀企業和人才來投資和工作;堅持共享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
2.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第二個發展理念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內循環是指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經濟發展。國際循環是指以國際市場為依托,以對外開放為動力,通過拓展國際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資本,推動經濟發展。在“雙招雙引”全鏈融合中,應既注重國內市場的開發,提高縣域經濟的競爭力和內需潛力;又注重國際市場的拓展,積極吸引跨國企業和優秀人才來投資和工作。
3. 規劃部署全鏈融合策略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第三個發展理念是規劃部署全鏈融合策略。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制定詳細的規劃和部署,確保各個環節的有序推進。具體措施包括:制定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整體合力;加強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合作效率和質量。
4. 平臺建設全鏈融合支撐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第四個發展理念是平臺建設全鏈融合支撐。平臺建設是“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可以提供信息發布、項目推介、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服務。具體措施包括:建設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平臺;加強與國內外企業和機構的對接,建立合作共贏的合作平臺。
5. 體制機制全鏈融合改革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第五個發展理念是體制機制全鏈融合改革。體制機制的改革是“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推動力,可以為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具體措施包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大對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支持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縣域發展。
(二)規劃部署
旨在提出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規劃部署,以明確目標、制定策略、加強組織協調等,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 明確目標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以指導實施和評估工作。在明確目標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深度融合程度。明確“雙招雙引”的融合程度,即在吸引資本和人才方面實現何種程度的一體化。二是經濟發展目標。明確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包括經濟增長速度、產業結構優化、創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三是招商引資目標。明確招商引資的目標,包括引進的資金規模、項目數量、產業類型等方面。四是招才引智目標。明確招才引智的目標,包括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數量、人才結構、科研水平等方面。因此,通過明確目標,可以為后續的策略制定和實施提供明確的導向,同時也為評估工作的效果提供依據。
2. 制定策略
制定策略是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步驟。在制定策略時,應綜合考慮縣域經濟的實際情況、資源稟賦、市場需求等因素,確保策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化政策環境。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資本和人才投資和創業,增強縣域的競爭力。二是加強產業鏈銜接。通過發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實現技術、信息、人才和資金的有機流動,促進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三是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建設科研平臺,培育創新型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四是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提高人才供給能力;五是加強宣傳推廣。通過加大對縣域經濟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縣域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關注和投資。
3. 加強組織協調
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需要加強組織協調,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在加強組織協調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設立領導小組。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雙招雙引”工作,推動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二是建立工作機制。建立“雙招雙引”工作的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和任務,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配合。三是加強對接合作。加強與各級政府、企業、高校等的合作與對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實施。四是強化監督考核。建立健全的監督考核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推動工作的持續改進和優化。因此,通過加強組織協調,可以實現各項工作的協同推進,確保“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順利實施。
(三)平臺建設
構建合適的平臺是促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平臺建設涉及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搭建人才交流平臺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平臺的建設,可以實現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有機結合,促進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 信息共享平臺
信息共享平臺是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基礎。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相關信息集中管理,方便各個環節的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在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平臺架構設計。根據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需求,設計合理的平臺架構,包括數據庫 設計、系統架構設計等。平臺架構應該具備良好的擴展性和可維護性,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二是數據標準化。對于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通過數據標準化,可以實現數據的互通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平臺集成。將現有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平臺進行集成,實現數據的互通和共享。通過平臺集成,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孤島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
2. 人才交流平臺
人才交流平臺是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人才交流平臺,可以促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有機結合,實現人才的流動和交流。在人才交流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平臺功能設計。根據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需求,設計合理的平臺功能,包括人才招聘、人才培養、人才評價等。平臺功能應該與縣域經濟的發展需求相匹配,提供精準的人才服務。二是人才政策支持。在人才交流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制定相應的人才政策,提供激勵和支持措施,吸引優秀人才來到縣域進行創新創業。人才政策應該與人才交流平臺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三是平臺推廣和運營。在人才交流平臺建設完成后,需要進行相應的推廣和運營工作,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業使用平臺。通過有效的推廣和運營,可以提高平臺的影響力和使用率,實現人才交流平臺的良性發展。
(四)體制機制
1. 完善政策法規
為了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目標,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規,以提供法律保障和引導。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招商引資政策法規的制定。應當制定更加明確和具體的招商引資政策法規,明確政府支持的方向、方式和條件,并提供相應的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政策的制定應注重差異化和靈活性,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調整。二是招才引智政策法規的制定。同樣,招才引智政策法規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明確政府支持的范圍、標準和條件,并提供相應的激勵政策,如人才津貼、住房補貼等。政策的制定應注重創新性和前瞻性,鼓勵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三是“雙招雙引”協同政策法規的制定。為了實現“雙招雙引”的全鏈融合,還需要制定協同政策法規,明確“雙招雙引”的目標、機制和責任。政府可以提供資金支持、項目對接等方面的政策,以促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有機結合。
2. 建立激勵機制
除了完善政策法規,建立激勵機制也是實現“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重要手段。激勵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一是激勵政策的制定。政府應制定一系列激勵政策,對于成功引進招商項目或高層次人才的地區進行獎勵,如給予財政補貼、項目評優等。這些激勵政策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雙招雙引”的全鏈融合。二是績效評估與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和考核機制,對于實施“雙招雙引”全鏈融合的地方進行評估和排名,公開透明地激勵和懲罰。這樣可以激發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推動“雙招雙引”的全鏈融合。三是信息共享與交流平臺。建立一個信息共享與交流平臺,促進各地區之間的經驗分享和合作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加速“雙招雙引”的全鏈融合進程。
五、結語
本文的研究成果為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未來,隨著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深度融合將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和趨勢。具體總結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發展理念方面,將進一步強調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整合與融合,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二是在規劃部署方面,將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統籌規劃和協調,形成全鏈融合的發展格局。三是在平臺建設方面,將進一步加大對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平臺建設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平臺的功能和服務水平。四是在體制機制方面,將進一步深化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體制機制改革,為深度融合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支持。
綜上分析,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深度融合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關鍵之舉。未來方向,應繼續深入研究和探索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的相關問題,為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惠寧,張林玉.數字經濟驅動與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4(02):31-47.
[2]鐘秋月,唐沙砂.以數字經濟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州實踐[N].中國經濟時報,2023-12-06 (001).
[3]陳斯.以業財融合為引領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J].商場現代化,2023(23):162-164.
[4]壽柯炎,吳雷,曾雨琦.ESG評級會推動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嗎——基于多期雙重差分模型的證據[J].金融與經濟,2023(12):33-43.
[5]吳曉紅. 蚌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及對策研究——以懷遠縣域經濟發展為視角[J].商業經濟,2023(12):34-37.
[6]熊振娟,李燕.宿州市人口變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J].統計科學與實踐,2023(05):44-46+54.
[7]鄭元泉.新舊動能轉換對縣域經濟影響的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03):24-26.
[8]鮑梅杰.產城融合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1.
(作者單位:中共太湖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