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又被稱為特應性濕疹、異位性皮炎、嬰兒濕疹等。據相關調查,我國1歲以下的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高達30.48%,1~7歲兒童患病率在12.94%。一旦兒童患有特應性皮炎,會引發劇烈瘙癢、皮膚干燥、濕疹樣皮疹等,對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特應性皮炎的病因復雜,且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需要及時進行診治。西藥常規醫治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情況,一旦減藥、停藥就可能復發;中藥尚未研發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體系,雖然可以運用辨證論治方式改善相關癥狀,但也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
如果孩子出現皮膚干燥,并伴有鱗屑、瘙癢、皮膚炎癥等特征時,醫生會了解其家族史、病史、體檢報告等,以判斷是否是特應性皮炎。其中,特應性皮炎一個主要特征是患者本人或其家族成員中可以見到明顯的特應性特點,比如患有過敏性哮喘、鼻炎、皮膚病等,存在對異種蛋白過敏,具有血液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值高等情況。在確認病情后,下一步就是謹遵醫囑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做好可疑致敏原的預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到科學、合理預防,而不是盲目、過度預防。有些家長擔心患兒特應性皮炎加重或復發,盲目不讓其進食牛奶、魚蝦、雞蛋等所謂“發物”,反而導致營養不良,不利于病情康復。
在治療過程中,要根據患兒的病情輕重合理選擇治療方式。對于干燥癥狀較輕的患兒,可使用無色無味的潤膚膏進行局部涂抹;如果患兒癥狀較重,可使用油性較大的凡士林等軟膏涂搽,以鎖住皮膚水分,維持柔軟度,避免開裂。對于有明顯瘙癢癥狀的患兒,可以在小面積范圍內使用含有皮質激素的軟膏,但要將時間控制在合適范圍內,不能長期使用,避免造成局部皮膚萎縮、毛細管擴張、繼發感染等。
此外,家長們還要做好患兒的日常護理工作,減少使用熱水、肥皂等對皮損處的刺激。在為患兒洗完澡后,使用潤滑劑潤滑皮膚,有效改善皮膚質量。為了更好地保護患兒,家長可選擇適合兒童使用的兒童專用清潔劑。這類清潔劑更加溫和、無刺激,同時還能減少細菌定植和繼發性感染的危險。此外,要格外注意腋窩、腹股溝、臍部等皮膚的護理工作。
在服藥期間,家長要做好患兒的飲食管理工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嚴禁患兒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同時,管理好可能與兒童直接接觸的物品,比如衣服應選擇純棉材質的,避免毛織品,以防刺激患兒皮膚,引發搔抓等不良行為。
在用藥方面,西藥主要有潤膚劑、外用糖皮質激素、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中藥則以藥浴、乳膏、督灸等方式進行治療。由于特應性皮炎是一種系統性疾病,過多使用西藥容易產生依賴性,且有著較多的不良反應,因此下面介紹中藥在特應性皮炎治療中的應用。
(1)通過中藥外洗、藥浴等方式,可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皮膚,增加藥物的吸收率,促進局部代謝,具有潤膚、止癢等功效。例如,采用以金銀花、苦參、大黃、葛根等為原料的養陰解毒外洗方,可有效改善患兒皮膚的屏障功能,減少皮損面積和瘙癢程度,在加快康復速度的同時,降低復發率。在藥浴時,可根據患兒的耐熱程度,將水溫控制在39℃~45 ℃,泡浴時間最好在10 min以上。如果沒有堅持到10 min,可在休息2~3 min后繼續泡,累計達到20 min左右,從而更好地發揮藥性。
(2)利用中藥乳膏抑制異常免疫炎癥反應。如老鸛草乳膏與糖皮質激素配合使用,可改善不良反應,提高皮損改善效果,減少對激素藥膏的依賴。(3)督灸也是中醫治療特應性皮炎的一種方式。這是一種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實行隔姜灸的方法,可以起到激發陽氣、通經活絡的作用。
此外,還可以通過從肺、脾、心、肝腎等臟腑治療特應性皮炎。這屬于中醫辨證論治療法,通過強健臟腑幫助患兒重新建立皮膚屏障功能,有效增加角質層含水量及皮脂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