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每年有數百萬人死于癌癥。如何才能及早察覺并有效阻止癌癥的發生發展呢?
癌癥的危害
壓迫組織和神經
癌細胞的產生具有周期性,其早期往往會快速增殖。當這些異常細胞持續累積后,體積會逐漸增大,對周邊組織和神經施加物理性壓迫,引起組織受壓和神經損傷,導致患者出現疼痛、功能障礙等
問題。
感染頻發
免疫力是身體對抗疾病的重要方式。然而,隨著癌癥的發展,不僅會干擾正常的免疫反應,還會累及淋巴系統,進一步抑制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因此,癌癥患者易發生各類感染,而感染部位的不同又會帶來各種并發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持續發熱
很多癌癥患者會出現發熱癥狀,但與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熱有著本質不同。癌癥相關的發熱往往呈現為持續性低熱或中等程度發熱,而當并發感染時,會驟然轉變為高熱狀態,使得體溫出現大幅度波動,不僅會加重免疫系統負擔,還會加劇體力消耗,增加二次感染的風險。
出血
出血是癌癥惡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主要是血液的凝血機制受到干擾,影響凝血因子與血小板的正常功能,輕則引發貧血,影響身體健康與日常功能;重則出現嚴重出血,危及生命。
癌癥的預防
重視癌癥知識宣教
普及防癌知識旨在讓公眾了解癌癥的成因、預防方法和早期征兆,是防范癌癥的基礎。比如,通過宣教消除公眾對癌癥的恐慌心理,切實了解癌癥的機制、表現,從而針對性地改變不良生活狀態,最大程度降低癌癥發生的可能性。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癌癥防控并不僅僅是被動的防范,而是應該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預防措施降低患病風險。比如,在生活中要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不吸煙、健康飲BEFn+5hn/8FdOfl10v5KBg8uqDHt9CvvSJDF1biynyg=食、規律鍛煉、避免有害環境暴露等。
堅持合理膳食
飲食對于癌癥的防范作用不容小覷。建議在準備每一餐飯時,應確保至少有2/3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及豆類。這些食品富含膳食纖維,被譽為腸道健康的“清道夫”,有助于加速腸道蠕動。同時,通過均衡飲食,可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實現飲食防癌的積極效果。
科學控制體重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肥胖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從而誘發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等。為此,在保持健康飲食習慣的同時,還需要適當加強鍛煉,以調動身體各項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御能力,從而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定期疾病篩查
通過定期體檢、特定癌癥篩查(如乳腺X光攝影、宮頸涂片、結腸鏡檢查等),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癥,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