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號奇偶數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40例,參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采用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中醫證侯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侯積分低于參照組(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提高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少,具有一定的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中藥局部外敷;內服;臨床效果;黃柏
慢性盆腔炎是指發生在女性盆腔器官的炎癥反應,可累及輸卵管、子宮和卵巢,病因多樣,包括細菌感染、性病等??蓪е屡枨慌K器炎癥、纖維化、瘢痕形成等,對婦女生活質量及生育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1]。中藥局部外敷是指將中藥制劑應用于患者局部炎癥區域,通過藥物的局部滲透作用達到調理、修復組織的目的。中藥內服治療是通過口服中藥制劑發揮藥效,抑制盆腔炎癥發展,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2~3]。本研究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號奇偶數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40例。參照組: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7.21±1.11)歲;病程2~4年,平均病程(3.00±1.00)年。觀察組:年齡23~53歲,平均年齡(37.49±1.26)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5±1.1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通過B超、陰道分泌物等檢查確診為慢性盆腔炎;患者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有墜脹感等癥狀。排除標準:存在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欢嘌芯坑盟庍^敏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西藥治療。鹽酸左氧氟沙星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6)口服,每次服用劑量0.2 g,每天服用3次;奧硝唑片(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460)口服,每次服用劑量0.4 g,每天服用2次。
觀察組給予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金黃散局部外敷,藥方為姜黃20 g、大黃20 g、黃柏20 g、
蒼術20 g、厚樸20 g、陳皮20 g、甘草10 g、制天南星20 g,將數層紗布用水完全浸潤,在裝有適量水的盤子里進行內蒸,15 min后將紗布取出,并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采用厚毛巾外敷患者患側下腹部位。將這些藥材分為2個藥包,待藥包溫度冷卻后再次進行鍋內蒸,反復使用,外敷每天1次;月經期暫停,待月經全部干凈后可繼續進行外敷。同時,給予患者內服婦炎散,藥方為大黃10 g、姜黃10 g、敗醬草12 g、丹參12 g、赤芍12 g、乳香10 g、延胡索12 g、羌活10 g,每日1劑,加水煎,取400 mL藥汁,分早晚2次溫服;月經期暫停服藥,待月經全部干凈后可繼續服藥。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有效,治療結束后,患者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墜脹感等癥狀全部消失,且B超檢查顯示患者子宮附件均恢復至正常狀態;改善,治療結束后,患者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墜脹感等癥狀均有顯著改善,且B超檢查顯示患者子宮附件恢復情況明顯好轉;無變化,治療結束后患者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墜脹感等癥狀無任何變化,且B超檢查患者子宮附件仍存在盆腔積液。治療總有效=有效+改善。
(2)比較兩組中醫證侯積分。采用中醫證侯積分量表評估患者下腹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有墜脹感等中醫證侯,滿分為3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慢性盆腔炎癥更加嚴重。
(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比較兩組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參照組的72.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中醫證侯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侯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侯積分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低于參照組的3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復發率為5.00%,低于參照組的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慢性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病,其主要特征是盆腔內炎癥反應持續存在。常常由感染引起,包括細菌感染和非細菌性感染,可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且容易復發,給身體帶來明顯痛苦。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中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寒濕、瘀血等病理因素侵襲盆腔引起的,而中藥外敷治療正是基于中藥溫通經絡、祛濕化瘀的作用原理。中藥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處,通過溫通經絡、祛濕化瘀的特性,改善盆腔的微循環,促進局部血液流通和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抗炎、消腫、止痛的效果[4]。本研究中的局部外敷藥為金黃散,包括姜黃、大黃、黃20g、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和制天南星,具有抗炎、消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通過局部外敷,中藥有效成分能夠直接作用于盆腔組織,發揮治療作用[5]。
中藥局部外敷能夠有效緩解盆腔炎癥狀,直接作用于患者盆腔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癥消散,減輕疼痛、腫脹和不適感等癥狀。同時,中藥局部外敷還能夠發揮抗炎、消炎、鎮痛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梢蕴岣咧斡?,有效清除盆腔炎癥,減少炎性細胞浸潤,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和再生,提高整體療效,促進患者康復。中藥局部外敷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安全性較高,與西醫治療相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且對人體的損傷較小,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治療風險,增加了治療的便捷性和可行性[6~7]。
中藥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是通過口服中藥制劑,將藥物的有效成分通過消化道吸收發揮藥效[8]。婦炎散包括多味中草藥,如大黃、姜黃、敗醬草、丹參、赤芍、乳香、延胡索、羌活等,這些中藥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夠抑制盆腔炎癥發展[9~10]?,F代藥理研究表明[11~12],以上中藥中的活性成分進入血液循環后可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此外,慢性盆腔炎的發生和發展常伴隨著內分泌失衡,中藥內服可以通過藥物活性成分作用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使其恢復正常 [13~14]。中醫認為[15],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機體的陰陽失衡和氣血不通所致,中藥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可以調理和平衡機體的陰陽和氣血,從而改善炎癥狀態。同時依據患者具體癥狀和體質特點辨證治療,選用合適的中藥組方,達到疏通經絡、溫通活血、調理陰陽等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中醫證侯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侯積分低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低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提高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發生少,具有一定的治療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繆鳳云.中醫綜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21,8(27):120-122.
[2]宋俊霞.中藥局部外敷聯合內服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評價[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5):759-760.
[3]劉秋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18):67-69.
[4]季玲玲,洪霞,廖琳萍.中醫綜合療法聯合辨證施護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10):150-153.
[5]郝云霞,張楠,李玲.中醫綜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有效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34):47-48.
[6]張一典,劉成全,黃洪等.自制中藥外敷包治療慢性盆腔炎1例報道[J].現代醫藥衛生,2022,38(15):2698-2700.
[7]謝威.中藥內服結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1,36(16):2761-2763.
[8]高月紅.中藥內服聯合灌腸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24):23-24.
[9]毛瓊冬,黃海媖.中藥外敷聯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5):5122-5124.
[10]陳娟.用中藥內服法聯合外敷法對3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9,16(17):193-194.
[11]劉瓊,李曉艷,文薇.中藥熏蒸聯合婦炎康軟膠囊及止痛化癥片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3,39(11):2119-2121.
[12]李國華.中藥透藥療法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J].婦兒健康導刊,2023,2(24):35-37.
[13]張麗,王瑞杰,劉向娥,等.中藥保留灌腸法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臨床優化方案及療效觀察:基于正交設計[J].亞太傳統醫藥,2023,19(11):111-116.
[14]王映紅,徐應利.清熱祛濕化瘀湯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伴炎性包塊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23,45(10):1685-1688,1692.
[15]張妍妍,張月群,葉傳素.中醫四聯療法聯合瀉法平衡火罐治療濕熱瘀結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23,42(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