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火針在結節性癢疹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2例結節性癢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26例,給予口服沙利度胺片治療)和觀察組(n=2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火針治療),比較兩組皮損嚴重程度改善情況、臨床療效、瘙癢癥狀改善情況、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復發率。結果 兩組治療前結節數、結節直徑、結節厚度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結節數、結節直徑、結節厚度均明顯減少,且觀察組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對照組為73.08%,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瘙癢癥狀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瘙癢癥狀評分均明顯減少,且觀察組瘙癢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復發率為3.85%,對照組復發率為23.08%,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火針輔助治療結節性癢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且復發率低,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結節性癢疹;火針;瘙癢;皮損;沙利度胺
結節性癢疹(prurigo nodularis,PN)是一種以劇烈瘙癢伴疣狀結節樣損害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由慢性瘙癢和反復抓撓引起惡性循環,好發于成年女性,主要臨床表現為疣狀結節性損害,伴劇烈瘙癢,常見于脛前,多孤立存在,不融合成片,反復瘙癢—抓撓會導致結節表皮剝脫、出血,留下色素沉著及苔蘚樣變,可嚴重影響美觀,給患者身心帶來負擔,影響其正常的生活與社交[1~2]。該病臨床治療難度大,當前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減輕瘙癢,打破瘙癢—抓撓循環,治愈結節。西醫常給予患者口服藥物治療,如抗組胺藥、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停藥后容易復發,副作用大,易遷延;還可應用局部療法,如光療、局部封閉、液氮冷凍等,但治療費用較高[3~4]。本研究旨在探討火針在結節性癢疹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2例結節性癢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觀察組男10例,女16例;年齡
27~45歲,平均年齡(37.62±3.21)歲;病程15~22個月,平均病程(20.41±2.62)個月。對照組男11例,女15例;年齡28~42歲,平均年齡(37.53±3.17)歲;病程16~21個月,平均病程(20.52±2.17)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明確診斷為結節性癢疹;對研究用藥無過敏史和禁忌證;患者對本觀察知情同意,可以接受電話隨訪,且自愿參與;近4周內均未進行其他治療;主癥為皮疹呈半球形隆起,呈紅褐色,表明粗糙,散在孤立,觸之堅硬,伴有劇烈瘙癢,舌質紫暗。排除標準:育齡期婦女、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伴有嚴重系統性疾??;皮損處繼發感染;目前在接受其他治療方法;有精神病史或人工皮炎;有類似表現的其他皮膚性疾病,如疥瘡、結節型皰瘡。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沙利度胺口服,每次50 mg,每天2次,若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可將劑量調整為每次50 mg,每天1次,若患者癥狀顯著改善則立刻停藥;同時,給予外用鹵米松乳膏,將藥膏均勻涂抹于患處,每天1次,持續用藥15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火針治療:取阿是穴(皮損結節頂部中央和基底部),指導患者取臥位,充分暴露皮損部位,碘伏消毒施針皮損及其周圍正常皮膚。醫師一只手持點燃的酒精燈盡量靠近治療部位,另一只手持針柄,于酒精燈外火焰部分將針體燒至紅白,先燒針體,再燒針尖,針尖發亮、變白后,醫師運用腕力迅速直刺阿是穴,注意要準、穩、快,針刺深度需達到皮損基底部。對于皮損較大者,可于皮損結節頂部中央周圍再次施針,每針大致間隔5 mm,刺后快速出針,用無菌干棉簽覆蓋針孔并進行壓迫,再次用碘伏消毒皮損及皮損周圍。該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若其過度緊張,可待患者好轉后再繼續治療。告知患者治療后24 h內施針處及周圍需保持干燥,禁止碰水,忌搔抓,針刺后皮損處及周圍出現紅斑、瘙癢等均屬正常,每周治療1次,持續治療4次。治療期間,疼痛劇烈者可根據疼痛評分給予外用復方利多卡因乳膏進行緩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皮損嚴重程度改善情況、臨床療效、瘙癢癥狀改善情況、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以及復發率。皮損嚴重程度評分包括結節數(個)、結節直徑(mm)和結節厚度(mm)。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皮損消退>95%,臨床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結節明顯縮小變平,患者自覺癥狀基本消失,皮損消退75%~95% ;好轉,皮損消退50%~74%,患者自覺癥狀減退;無效,患者自覺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皮損消退<50%[5] ??傆行?痊愈+顯效。瘙癢評分指標: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標準進行評估,用一個10 cm的直觀模擬標度尺測評患者瘙癢程度,刻度10表示極度瘙癢,刻度0表示無瘙癢,0~10之間表示不同程度瘙癢,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瘙癢感進行測評。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皮損嚴重程度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結節數、結節直徑、結節厚度均 明顯減少,且觀察組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對照組為73.0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瘙癢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瘙癢癥狀評分均明顯減少,且觀察組瘙癢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P 0.042
2.5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3討論
結節性癢疹病程長,易復發,好發于四肢,影響美觀,該病多見于成年女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該病可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帶來沉重的負擔,影響其社交和日常生活。西醫治療結節性癢疹的效果不顯著,且容易復發,病情易遷延,長期服藥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且抗組胺藥類藥物使用后易出現停藥即發[6~7]。
根據癥狀,結節性癢疹可歸屬于中醫“馬疥”“粟瘡”“頑濕聚結”等范疇,病機在于機體感受風毒,風濕蟲毒蘊結,日久氣滯血瘀,氣血失和而致癢,或有情志不舒,氣郁化火所致。火針療法為中醫外治方法,通過將針體燒紅后刺入相關穴位或病變部位發揮溫通作用。各種筋骨病癥可采用火針治療,《素問·調經論》記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火針治療主要是對機體進行溫熱刺激,血行氣散,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去除病痛的目的[8~9]?;疳樳€可消瘀散結,通過機械刺激和溫熱刺激雙重作用,起到通經活絡、溫通痹阻、活血化瘀、解痙止痛的功效?;疳樛瑫r具有針刺與艾灸的作用,借火針溫通之力溫通血脈,火熱之性有助于痰瘀陰邪的消散,助氣血之運行,達通則不癢。此外,火針可引邪外出,鼓舞正氣,使邪從表而解。同時,火針可破結軟堅,將火針直刺丘疹結節處,借助溫熱之力強開邪門,從而散積消徵。火針針刺局部組織,組織周圍血管會釋放血管活性物質,以此激活痛覺神經元,最終引發痛覺,通過痛覺來掩蓋癢感,從而達到快速止癢的作用。另外,火針的高溫熱效應可減輕組織滲出,松解炎癥粘連,促進炎癥吸收與消退;熱效應刺激病損區皮膚神經,可通調局部之血、祛瘀生新、改善局部微循環;高溫刺激可殺滅皮損內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從而減輕因感染導致的機體炎癥反應,繼而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結節數、結節直徑、結節厚度均明顯減少,且觀察組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瘙癢癥狀評分及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西醫治療基礎上給予火針輔助治療結節性癢疹,可有效改善結節性癢疹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臨床復發率。
參考文獻
[1]賈鏡立,陸東慶.全蟲方加減聯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療頑固性結節性癢疹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16):113-115.
[2]鄭亞紅,楊麗萍.鉺激光結合鹵米松乳膏對結節性癢疹的恢復情況及對血清P物質水平、瘙癢視覺模擬評分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21,20(3):264-267.
[3]孫明山.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結節性癢疹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21,19(11):186-187.
[4]向雨.局部刺絡聯合鹵米松封包治療結節性癢疹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6):978-979.
[5]鄒文娟,向麗萍.中醫火針聯合溫陽散結湯治療濕熱風毒型結節性癢疹臨床療效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3,15(34):111-116.
[6]曲莉穎,韓憲偉,權錦花,等.雷公藤多苷片聯合火針治療結節性癢疹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21,20(1):47-49.
[7]肖楠.復方白鮮皮湯聯合火針治療結節性癢疹的臨床療效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21.
[8]楊珮珮,徐剛林,羅金菊,等.沙利度胺聯合環孢素治療重癥或難治性結節性癢疹療效的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21,34(9):953-956.
[9]黃雪英,閆小寧,李文彬,等.《傷寒雜病論》祛瘀“角藥”在結節性癢疹中的應用進展[J].河北中醫,2023,45(5):87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