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石淋病下焦濕熱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雙盲法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40例,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實驗組實施石韋散加減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腰腹絞痛、血尿、腹部墜脹、排尿無力和神疲乏力)、炎癥指標(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0和白介素-4)、癥狀改善時間(小便澀痛、腹部絞痛和排尿異常)及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炎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炎癥指標低于參照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可有效減輕患者癥狀及機體炎癥反應,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石淋病;石韋散;加減治療;下焦濕熱證;腰腹絞痛;血尿
泌尿系統結石為臨床泌尿科常見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腹部絞痛、血尿、排尿困難等,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臨床需盡快為患者進行治療,避免誘發其他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2]。水質、飲食、飲酒等為誘發石淋病的重要因素。中醫認為,石淋病的發生與下焦濕熱、腎虛等因素有關,尿液生成及排泄都需要腎臟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同時膀胱需要控制正常排泄,如出現異常通常為腎虛以及膀胱氣化不利,若飲食不節、喜食肥甘醇酒等,都會引起內生濕熱,從而形成砂石[3~4]。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5]。本研究旨在觀察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石淋病下焦濕熱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雙盲法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40例。實驗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61.46±3.04)歲;病程2~12個月,平均病程(5.87±1.85)個月;結石直徑2~8 mm,平均直徑(4.15±1.62) mm。參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61.02±3.42)歲;病程1~13個月,平均病程(5.28±1.49)個月;結石直徑2~9 mm,平均直徑(4.17±1.57) 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確診為石淋病;中醫辨證分型為下焦濕熱證;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能配合治療;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合并有精神、認知等方面的障礙;過敏體質或對研究用藥存在不良反應;結石直徑超過1 cm。
1.2 方法
參照組接受常規治療:完善相關檢查,給予黃體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1402)肌肉注射,用藥劑量為20 mg,;洛索洛芬鈉片(國藥準字H20041923)口服,解痙止痛,用藥劑量為60 mg;若患者疼痛劇烈且無法耐受,給予鹽酸曲馬多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1867)肌肉注射,同時給予常規補液治療,指導患者治療期間多飲用溫開水、多運動。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石韋散加減治療,基礎藥方:石韋20 g、滑石20 g、澤瀉10 g、扁蓄10 g、瞿麥10 g、車前子15 g、冬葵子15 g、延胡索15 g、白芍15 g、海金沙15 g、雞內金30 g、金錢草30 g、甘草3 g;若患者血尿癥狀比較嚴重,在基礎藥方中增加小薊15 g、白茅根15 g、藕節15 g;若伴有感染,出現發熱癥狀,在基礎藥方中增加蒲公英30 g、連翹15 g、金銀花15 g;若氣滯比較嚴重,在基礎藥方中增加乳香10 g、王不留行10 g、沒藥10 g;若濕熱比較嚴重,在基礎藥方中增加黃柏10 g、梔子10 g、黃芩10 g;若舌質暗紅,且邊緣可觀察到瘀點瘀斑,在基礎藥方中增加益母草15 g、桃仁10 g;若伴有體虛無力、中氣下陷等癥狀,在基礎藥方中增加黃芪20 g、白術10 g、黨參10 g、茯苓10 g;若合并嚴重嘔吐,在基礎藥方中增加法半夏12 g、竹茹10 g。加水600 mL煎煮,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兩組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腰腹絞痛、血尿、腹部墜脹、排尿無力和神疲乏力)、炎癥指標(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0和白介素-4)、癥狀改善時間(小便澀痛、腹部絞痛和排尿異常)及治療效果。(1)中醫證候積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每項0~3分。(2)炎癥指標: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獲取血清,離心15 min,速率3 000 r/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3)治療效果:治療后X線檢查顯示無結石陰影,結石已經完全排出體外,為治愈;治療后X線檢查顯示存在結石陰影,但相比于治療前明顯下移,有結石排出但有殘留,為有效;治療后X線檢查存在結石陰影,無明顯變化,結石無排出或排出量比較少,仍然有相應癥狀,為無效。總有效=治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0、白介素-4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實驗組小便澀痛、腹部絞痛和排尿異常消失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高于參照組的8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泌尿系統結石發病率相對較高,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患者需要盡快接受有效治療[6]。結石直徑不大的患者可接受保守治療,及時將結石排出體外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常規西藥治療能獲得一定效果,但長期用藥可能會帶來其他副作用,同時起效速度相對緩慢,患者依從性不高[7]。
中醫將泌尿系統結石歸入“石淋、血淋”等范疇,認為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生與腎虛有關,病機主要在于腎虛濕熱,本虛標實,治療需要以通淋排石、清熱利濕等為主[8]。石韋散加減方中,石韋可止血養陰,金錢草可利尿排石,車前子、冬葵子可清熱利濕[9],瞿麥、扁蓄可清熱利水,甘草可調和諸藥,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隨癥加減,可清熱利濕、通淋排石[10]。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泌尿系結石形成與草酸鈣形成有關,草酸鈣是促進結石形成的中藥成分,金錢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能與尿液中的鈣離子充分合成,降低草酸鈣飽和度,從而預防結石形成[11];車前子可收縮平滑肌,增加尿管蠕動頻率;海金沙可抗感染,抑制細菌滋生Iw14dY/2Req6RD1YdvBRJJU6ljvwP5XHoBub4Bi66uw=[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炎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炎癥指標低于參照組,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由此可見,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可有效減輕患者癥狀及機體炎癥反應,提高整體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許丞,史柏強,陳宇峰.石韋散加減湯聯合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濕熱蘊結證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39(10):1120-1123.
[2]王忠英.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藥物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2023,16(14):107-110.
[3]王平.石韋散加減治療石淋病下焦濕熱證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22,41(5):62-63.
[4]胡棟梁,侯健,王軍.石韋散加減湯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治療上尿路結石臨床價值分析[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2):104-107.
[5]姜倩倩,王俊,郭志新.石韋散輔助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排石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學,2021,45(7):720-721,724.
[6]陳俊輝,胡江華,劉承玄,等.柴芩湯合石韋散加減治療泌尿系結石臨床體會[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2,38(10):1811-1812.
[7]葉偉峰,邵法明,吳立武.加減石韋散對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后患者腎功能及炎癥指標的影響[J].新中醫,2020,52(2):47-49.
[8]金鈿,楊佳,胡愛梅,等.基于紅外熱成像技術觀察石韋散治療腎結石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3,15(29):92-96.
[9]呂麗娟,王祥培,徐鋒,等.基于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探討多基源品種石韋抗炎作用機制的異同[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學版),2022,39(2):30-37.
[10]邵紫萱,劉妍,李麗,等.復方石韋片治療尿路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藥師,2022,25(9):1563-1571.
[11]吳飄,寧珊,張鳳媛,等.有柄石韋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較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7):2059-2066.
[12]吳超權,韋奇志,王稼農,等.壯藥光石韋急性毒性及對凝血功能影響和止咳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0,27(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