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結腸鏡檢查前對腸道準備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結直腸鏡檢查的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基礎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基礎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個性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腸道清潔度、檢查時間、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腸道清潔度優于基礎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檢查時間短于基礎組(P<0.05);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基礎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基礎組(P<0.05)。結論 個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質量,保持良好的腸道清潔度,縮短檢查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整體護理效果。
關鍵詞:結腸鏡檢查;個性化健康教育;腸道準備;腸道清潔度;并發癥
結腸鏡檢查常被應用于輔助診斷腸道疾病或早期篩查腸道癌癥,如結腸癌[1]。早期診斷有利于臨床提出更具針對的治療方案,促進疾病轉歸。結腸鏡檢查前需進行腸道準備,保證結腸鏡檢查效果,部分患者對結腸鏡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工作不夠重視,導致腸道準備質量不佳,影響檢查效果,不利于臨床診斷,耽誤最佳治療時間[2]。因此,提高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合格率至關重要。個性化健康教育結合患者文化水平開展知識宣教,可提高患者依從性,使患高效進行腸道準備,從而保證檢查質量和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結腸鏡檢查前對腸道準備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結直腸鏡檢查的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基礎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基礎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32±15.51)歲。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61.16±15.3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神志清楚、語言交流正常,可以配合檢查操作[4];資料完整,存在消化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參加;第一次接受結腸鏡檢查。排除標準: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對結腸鏡檢查不耐受;家屬不同意或中途因為其他因素退出研究;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無法溝通;同一時期參與其他研究者;存在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梗阻。
1.3 方法
1.3.1 基礎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檢查前1天食用流質食物,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和溫水沖服,檢查前1天22:00開始服用1 000 mL水+1盒聚乙二醇電解質散,1 h內喝完。檢查前4~6 h開始服用2 000 mL水+2盒聚乙二醇電解質散,10 min喝一次,每次喝250 mL,于2 h內喝完。告知患者檢查相關注意事項。
1.3.2 觀察組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
(1)腸道準備前:結合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狀態、病情、既往史等對患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識指導。同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結腸鏡檢查的目的、腸道準備的作用、清潔腸道的功能等,播放結腸操作視頻與腸鏡檢查相關圖片,減少患者陌生感,緩解緊張情緒[5]。告知患者服用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過程中容易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
(2)腸道準備過程中:告知患者檢查前1 d食用無渣或少渣流質飲食,避免攝入高纖維食物。患者存在便秘癥狀,需提前進行食物指導,必要時提前72 h遵醫囑給患者服用緩瀉劑,軟化糞便[6]。護士幫助患者配制藥液,保證藥液劑量準確。為患者制定時間表,監督患者服用藥物。檢查當天,告知糖尿病患者不要服用降糖藥,高血壓患者口服降壓藥,密切監測患者血糖、血壓監測,保證血糖、血壓均在正常范圍內。患者服藥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導致藥量不足時,需及時為患者補充藥量。
(3)腸道準備后:患者服用藥物15 min時,護士督促患者在病房周圍進行走動并進行腹部按摩。服藥期間護士應增加巡房次數,一旦發現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配合措施[7]。觀察患者排便情況,對于腸道清潔度未達標的患者進行灌腸補救,確保腸道清潔效果。
1.4 觀察指標
(1) 比較兩組腸道清潔度:Ⅰ級,腸道準備滿意,無糞便殘渣、糞水潴留,腸液清涼,可以順利進行檢查操作,且觀察效果較好;Ⅱ級,腸道準備較滿意,無糞便殘渣,但是存在污濁的糞水,操作順利進行,觀察情況一般;Ⅲ級,腸道準備不滿意,有糞便殘渣,無法順利操作,甚至因為腸道準備不充分被迫終止檢查。腸道清潔度=(Ⅰ級例數+Ⅱ級例數)/總例數×100%。
(2)比較兩組檢查時間:統計所有檢查的整體時間、進鏡時間和退鏡時間。
(3)比較兩組護理效果:觀察患者焦慮評分、健康知識和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等評分。采用SAS評分量表評估患者焦慮程度,評分>50分為存在焦慮,評分越低焦慮程度越低。健康知識、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采用科室自制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各個指標總分均為100分,數值越大代表護理效果越好。
(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如肛門不適、頭暈、腹瀉、惡心、腸道出血、腸穿孔等。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腸道清潔度比較
觀察組腸道清潔度為97.06%,優于基礎組的79.4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檢查時間比較
觀察組所有檢查的整體時間、進鏡時間和退鏡時間均短于基礎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焦慮評分低于基礎組,健康知識、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基礎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低于基礎組的29.4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腸道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升高。結腸鏡檢查為腸道疾病輔助診斷的重要方式[8~9]。腸道準備是結腸鏡檢查前的必要環節,腸道清潔度不達標會直接影響檢查結果,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腸道準備主要是讓患者服用排泄藥,促使排便量與頻率增加,但受患者身體狀況、排便習慣、耐受力等因素影響,患者呈現不同的腸道清潔效果,甚至會出現不良反應[10~11]。因此,腸道準備期間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個性化健康教育開始,護士通過收集分析患者資料,了解患者文化程度、飲食與排便習慣、病史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疾病知識和腸道準備知識等相關宣教,同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對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12~13]。通過這樣的方式,患者可以高效地按照護士的要求進行腸道準備,確保腸道準備效果,縮短檢查時間,保證結腸鏡檢查的順利進行,提高檢查效果,降低誤診率和漏診率,從而為臨床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腸道清潔度優于基礎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各項檢查時間短于基礎組(P<0.05);
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基礎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基礎組(P<0.05)。表明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保證患者腸道清潔度,確保檢查順利進行,縮短檢查時間,有效減輕患者不適感,保障檢查效果。
綜上所述,個性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質量,保持良好的腸道清潔度,縮短檢查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整體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可易弘,李小愛,高振鴻,等.Teach-back健康教育法聯合微信對門診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效果的影響[J].現代養生,2023,23(12):895-898.
[2]曹艷,趙靖濤,陳東風,等.不同教育方式對門診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22):3085-3089.
[3]潘巧玲,阮嘯嘯,徐媛媛.術前健康教育在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23,30(6):
60-61,69.
[4]張兵.強化健康教育在腸鏡檢查中的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3):97-99.
[5]羅良華.信息化聯合跟蹤式健康教育在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3,30(2):
121-124.
[6]鄒杏堅,李淑婷,李靖雯.思維導圖+多媒體健康教育對腸鏡檢查前病人腸道準備依從性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3,9(2):362-365.
[7]周凌蕓,謝曉華.基于互聯網的321健康教育模式在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3,30(1):119-122.
[8]蔡禮梅,張麗穎.全方位宣教聯合個性化護理方案在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36):139-140.
[9]陳利民,郭蕊.綜合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對結腸鏡檢查前患者腸道準備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1,27(30):178-179.
[10]劉宇瓏,鄭祎升,王平,等.個性化腸道準備方案聯合細節護理在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3):168-169.
[11]杜雅芳,劉潔,張歡歡,等.基于循證全過程健康教育對老年結腸患者鏡前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2,29(10):1-5.
[12]陳玲紅,施亞珠,連麗鳳,等.基于行為改變理論的健康教育在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22,35(15):167-170.
[13]錢春格.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質量現狀及其與健康素養的相關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