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階段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幼兒園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對幼兒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在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時以幼兒的娛樂為主,并未讓家長參與其中,導致戶外游戲的教育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師應根據學前教育對幼兒的整體要求,重視家長在幼兒戶外游戲中的作用,并積極推動家園共育的開展,以增強戶外游戲的效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的原則
在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能夠彰顯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將家庭教育的元素融入戶外游戲不僅能豐富幼兒戶外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還能提高幼兒戶外游戲的質量,凸顯戶外游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為了確保游戲活動取得最佳效果,教師在家園共育視域下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游戲時,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功能性原則
相較于室內游戲,戶外游戲具有更強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讓幼兒在自發的游戲與互動中增強體能并實現全面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注重戶外游戲的功能性,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幼兒的參與度。教師還要依據幼兒的興趣需求選擇游戲內容,并將戶外游戲的經驗延伸至幼兒的家庭生活,從而落實家園共育的理念。
(二)互動性原則
幼兒戶外游戲不應局限于幼兒園內部,而應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以體現家園共育的理念。教師應精心設計戶外游戲活動,確保所選擇的游戲內容能夠使家長和幼兒都感到滿意,并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與幼兒進行有意義的互動。此外,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詳細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和戶外游戲中提出的問題,并根據幼兒的情況給出合理的指導意見。同時,教師應耐心聽家長對幼兒園及戶外游戲的建議。家長和教師要共同努力,營造更理想的游戲環境。教師要不斷完善戶外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教育性原則
游戲是幼兒在學前階段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吸收知識最迅速的方式,優質的游戲內容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的目的是,通過家長與教師的合作互動,提高戶外游戲的質量,從而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基于此,教師在與家長共同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時,要突出戶外游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求選擇游戲內容并設定教學目標,讓幼兒在多樣化的游戲中深入探究知識,提升綜合素養,增強教學效果。
二、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的前提
(一)豐富戶外游戲場地設備的功能
與室內游戲相比,戶外游戲具有更強的不可控性。因此,教師要豐富戶外游戲場地和設備的功能,并進行細致的規劃與布置,確保幼兒園的戶外游戲設施能滿足不同幼兒對戶外游戲的需求。同時,教師需要重視家園共育的價值,使戶外游戲能夠在家庭環境中得到延伸。基于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幼兒的游戲需求,創建適合開展親子游戲的戶外區域,并使戶外游戲場地的設備具備豐富的功能,以吸引幼兒的專注力,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戶外游戲,從而充分體現戶外游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
(二)提高與家長的配合度
幼兒戶外游戲不僅可以在幼兒園內進行,還可以在家庭中開展。這要求教師精心策劃游戲活動,還需要家長積極參與,支持教師的工作以增強合作效果。只有教師和家長緊密配合、相互幫助,才能形成家園合力,確保戶外游戲持續有效地開展,達成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應及時主動地與家長分享參與游戲的最佳時機和方式,并交流在戶外游戲中的感受,以加強與家長的合作,不斷完善戶外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增強教育效果。
(三)完善戶外游戲目標
開展戶外游戲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基于家園共育理念開展戶外游戲則是希望通過家長與教師的通力合作,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戶外游戲時,教師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游戲的教育性和可持續性,將戶外游戲與家庭游戲有機結合,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幼兒園和家庭的實際情況等策劃游戲方案,并與家長共同探討方案的可行性,在家園共育下完善游戲目標。
三、家園共育視域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的策略
(一)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戶外游戲的效率
在開展戶外游戲時,教師要考慮幼兒園的特殊環境和地理位置,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凸顯戶外游戲的育人價值。由于學前階段的幼兒發展迅速,教師與家長在設定目標時要著眼于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學習、生活、能力、興趣等多方面統籌考慮,并將家庭元素融入其中,以提高戶外游戲的效率。
以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用書中班上冊主題一的“跳過小河”為例。在設計游戲前,教師可以先分析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身體素養,以此為基礎設定教學目標,并將其融入家庭教育。中班幼兒的精細動作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動作協調性增強,幼兒在戶外游戲中更傾向于全身性的運動。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全身性的戶外體育活動,讓幼兒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參與,從而提高戶外游戲的效率。在確定游戲內容后,教師可以設定四個目標: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助跑跨跳的基本動作,并掌握動作要領;二是像袋鼠那樣進行雙腳立定跳遠,掌握雙腳立定跳遠和連續行進跳的動作要領;三是能雙腳跳過不同寬度和高度的“小河”,避免掉入“小河”;四是享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形成與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識。這四個目標將幼兒的發展和興趣置于首位,符合其年齡特點,能夠增強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和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增強游戲的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與幼兒開展戶外親子活動,根據上述目標和內容與幼兒進行游戲。例如,家長可以搭建獨木橋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利用較窄的溝壑提高幼兒的跳躍能力,讓幼兒在親子互動中享受戶外體育游戲的樂趣,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二)積極開展家庭教育,落實家園共育理念
要想充分發揮家園共育在戶外游戲中的價值,教師要調動家長參與戶外游戲的積極性,提高其游戲設計水平。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家園分享平臺,向家長詳細展示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家庭游戲內容、組織方式,從而更新家長對戶外游戲的認識,鼓勵他們在家庭中積極組織這類活動。同時,家長要積極與教師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教師共同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切實增強家園共育效果。
以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用書大班上冊主題二的“3的組成與加減運算”為例。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與數學有關的戶外游戲,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讓他們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并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認知水平,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將幼兒園經常組織的戶外游戲內容分享給家長,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機會與幼兒共同參與戶外游戲,在游戲中加深幼兒對數學的認知,實現寓教于樂。
(三)加強家園互動,增強家園共育效果
為了確保家園共育在戶外游戲中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教師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關注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表現并進行詳細記錄,向家長詳細介紹每種游戲對幼兒的具體教育價值和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固定的時間帶領幼兒一同進行戶外游戲,拉近親子間的距離,挖掘幼兒的閃光點,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以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幼兒園課程指導》教師用書大班下冊主題三“春天的聚會”為例。在開展相關的戶外游戲前,教師可以為家長提供一份完整的材料清單,包括手套、眼鏡、植物圖冊、標本袋等,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向家長介紹游戲的意義,鼓勵家長帶領幼兒感知周圍的自然環境,使幼兒喜愛自然、愛護自然。在游戲過程中,家長可以與幼兒共同分析各種動植物的特征,從而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拉近親子關系。
(四)關注游戲的安全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保障幼兒的安全是開展戶外游戲的首要任務,教師和家長必須關注游戲的安全性,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具體來說,教師應積極與家長溝通,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防患于未然。此外,在組織戶外游戲時,教師要明確培養目標,謹慎選擇游戲場地,確保場地開闊、明亮、無遮擋物,并具有教育趣味性,草坪、公園等都是合適的場所。同時,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游戲也很重要,教師應選擇溫度適中、陽光充足的天氣,避免惡劣天氣對幼兒進行游戲造成影響。
結語
在家園共育理念指導下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時,教師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及時討論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并形成一致的教學觀念,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開展戶外游戲時,教師還應積極創設良好的情境,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和興趣需求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不斷提高戶外游戲的質量。基于家園共育理念,將戶外游戲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發揮戶外游戲的教育價值,增強幼兒的各項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