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深入,我國學前教育快速發展,游戲化教學這一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廣。家園共育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求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開展教育合作。基于當前的學前教育模式,教師和家長需要積極開展家園共育,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和幼兒的學習能力,幼兒園應積極開展游戲化教學,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開設符合幼兒發展需要的課程。文章探討了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幼兒處于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快速提高的關鍵時期。通過解讀和分析幼兒的行為及其實際情況可知,幼兒對外部環境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他們主動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意愿很強。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有意識地將各類知識融入其中,以滿足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求。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對他們的個體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發展幼兒的智力和思維
幼兒階段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與經驗的主要途徑,幼兒園各項學習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游戲。在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幼兒會根據興趣和需求選擇游戲材料及內容,并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此外,部分游戲具有挑戰性,在參與這些游戲項目時,幼兒的智力和思維能夠得到發展。
(三)符合幼兒教育工作的要求
近年來,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已成為學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由此可見,開展游戲化教學符合我國對幼兒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教師和家長對游戲化教學存在認知誤區與偏差
部分教師與家長對游戲化教學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未能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優勢。部分游戲化教學活動中的游戲與教學內容分離,二者未能實現真正的融合,使得游戲化教學的效果不佳。此外,部分教師與家長關于游戲化教學的溝通較少,雙方理解存在偏差,導致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的效果不佳。
(二)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認可度不高
近年來,雖然游戲化教學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廣,但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存在“小學化”傾向,教育觀念較為落后,認為游戲與學習之間的關聯性不大,對游戲化教學的認可度不高,進而影響了游戲化教學的效果。
三、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一)開展調查和進行教學示范,完善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家園共育工作順利推進,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價值,幼兒園與教師應立足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游戲化教學面臨的困境,并基于實際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1.廣泛調查,收集家長意見。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當雙方以一致的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活動時,往往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游戲化教學時,教師應采取多種溝通方式,廣泛調查并收集家長的意見,找出問題的根源并科學應對,以提高教育質量,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真正價值。
教師可以為家長準備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看法和疑惑。例如,教師可以在問卷中設計“你怎樣看待游戲化教學”“你對游戲化教學有什么建議”“你希望幼兒園采用哪種教學模式”等問題。問卷被回收后,教師可以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總結出當下家園共育在游戲化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溝通策略。部分家長可能認為游戲無法代替教學,過多開展游戲會影響幼兒的學習質量;部分家長可能對游戲化教學的理解不深,不清楚該模式的教育意義。在了解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顧慮后,教師可以梳理開展家園共育的思路,并積極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加深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認識,幫助他們正確、全面地了解游戲化教學的價值與功能。
2.教學示范,增進家園關系。在家長了解游戲化教學的價值和功能后,教師可以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游戲化教學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策略,同時進一步完善幼兒園的游戲化教學模式。對于部分家長擔心“游戲無法代替教學”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向家長詳細地介紹游戲化教學的運用方式。
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你為什么不開花》時,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活動,讓幼兒分別扮演繪本故事中的小熊和小兔子,結合對故事的理解,采用對話的方式演繹故事情節,在自由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實際教學案例,家長能夠了解游戲化教學的具體運用策略,明白游戲化教學對幼兒成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同時,教師可以基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鼓勵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同樣的教育方法,讓家長也成為游戲化課程的設計者和參與者,切實感受游戲化教學的魅力,從而保證游戲化教學的效果。
(二)舉辦家長會和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啟動家園共育
游戲化教學的推進可以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讓他們正確看待游戲化教學。教師應與家長積極溝通,讓家長了解游戲化教學的實際作用。
1.舉辦家長會,介紹游戲化教學。幼兒教育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讓幼兒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家園共育背景下,為了保證游戲化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教師要讓家長理解游戲化教學的概念,讓他們感受到游戲化教學對幼兒產生的積極影響。為了改變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錯誤看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教師可以借助家長會,詳細地向家長介紹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基于不同的教育文件向家長介紹幼兒的學習特點,讓他們了解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結合《指南》《綱要》的相關教育要求,向家長介紹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和特征;可以結合五大領域的課程活動向家長介紹具體的游戲化教學方法,讓家長認識游戲教育的真正形態,從而拓寬家長的教育思路,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教師還可以在家長會上詢問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建議和想法,鼓勵家長圍繞游戲化教學理念進行探討,從中提取有效的教育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幼兒課程建設,共同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2.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游戲化教學。隨著理論知識的不斷滲透,家長可以充分地理解游戲化教學的目的和價值。但要想加深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理念的理解,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教室,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更真實的教育體驗。
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家長擔任助教,幫助其進一步了解游戲化教學的實施方式。例如,在開展語言領域的故事創編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故事接龍”游戲,讓幼兒根據人物角色大膽想象,以接龍的方式創編故事。在此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加入游戲,直觀地感受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教育認知水平,正確看待游戲化教學。
此外,家委會的成員可以整理家長對游戲化教學的意見,定期與教師溝通,為家庭與幼兒園搭建溝通的橋梁。
(三)開展親子活動,合作共促幼兒發展
《綱要》提出,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展潛能和不同發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隨著家園共育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師可以設計并開展各種親子活動,拓展游戲化教學的深度,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從而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教師應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開展各領域課程,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設計親子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為家長提供教育思路,從而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讓家長直觀了解游戲化教學的效果,實現共贏。
在健康領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家長與幼兒參與相關的活動,如“親子跳繩”,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在語言領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與家長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在游戲中夯實幼兒的語言知識基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領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幼兒在園內所學的科學知識,讓家長與幼兒在家中完成科學小實驗,在游戲中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儲備。
簡而言之,教師要利用好親子活動,加大對相關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游戲化教學的魅力,在家園共育背景下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從而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結語
在家園共育過程中,教師應立足教育實際,幫助家長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推進學前教育的教學改革工作,在家園雙方的合作共育下為幼兒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以吸引幼兒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會寧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