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具有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能夠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弘揚民間藝術。文章通過簡述民間藝術和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價值,分析適用于幼兒藝術教育的民間藝術資源,提出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路徑,以期發揮民間藝術資源的獨特優勢,豐富幼兒園藝術教育內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價值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身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民間藝術經過了數代人的傳承與弘揚,文化底蘊深厚,能夠反映出特定區域的文化、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具有多樣性、生活性、地域性、教育性等特征。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多樣,且與勞動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能夠直觀反映社會生活,滿足勞動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開展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的事物,讓幼兒學會發現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是從日常生活中誕生的。它是藝術和生活最直接的接觸點,保留著藝術本源的質樸與純真。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多樣,尤其是常見的剪紙藝術,其造型藝術各具特色、表現手法富于變化,且貼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能激發幼兒的研究興趣,為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注入全新活力。教師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可以充分發掘民間藝術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價值。教師組織幼兒嘗試染織、剪紙、制作皮影等,不僅能鍛煉幼兒的手腦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能通過藝術教育活動連接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通過感知、體驗和探究等得到民間藝術文化的熏陶。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幼兒拓寬視野、豐富審美體驗、鍛煉動手能力的重要領路人。民間藝術資源的文化底蘊深厚,對教師在材料投放、環境營造、活動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幼兒的身體素質與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合理投放安全系數高、操作簡單、樣式豐富的材料,在吸引幼兒注意的同時,保證所有幼兒都能積極嘗試運用材料,從而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增強師幼互動的有效性。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圍繞藝術教育目標,結合幼兒需求,合理選擇適用于幼兒藝術教育的民間藝術資源,靈活開展多樣化的藝術教育活動,保證藝術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創新性與綜合性,以激發幼兒參與興趣,保障藝術教育活動質量。
(三)弘揚民間藝術文化
民間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初步接觸藝術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師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帶領幼兒接觸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可以讓幼兒直觀、真切地體驗和感受民間藝術文化的精彩與奇妙,激發幼兒了解民間藝術的興趣,強化幼兒弘揚民間藝術文化的意識。
二、適用于幼兒藝術教育的民間藝術資源
(一)民間紋樣
民間紋樣形式多元,多為勞動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自然景觀、花鳥走獸設計制作而成。民間紋樣以連貫線條為表現形式,以民間故事和民風民俗為主題,幼兒可以通過學習快速掌握紋樣的畫法。例如:回字紋樣寓意著深遠長久、連綿不斷;以云紋、水紋為主的自然紋樣,直觀呈現了自然界中云朵與水流的狀態,尤其是云紋,其線條過渡自然,具有連綿不斷、如意高升的吉祥寓意。
(二)民間染織技藝
民間染織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藝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在民間藝術資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適合融入幼兒藝術教育的民間染織技藝有草編、紡織和扎染。草編技藝主要選取柳條、蘆葦等材料,運用結、辮、捻、搓、擰等技法進行編織,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紡織技藝源于現實生活,是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適宜幼兒操作的簡易織布機,讓幼兒感受古老紡織技藝的獨特魅力。扎染技藝是指將棉白布打結后,放入染料中反復浸染上色,再通過清洗與晾曬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效果,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民間紙工藝術
在幼兒教育中,民間紙工藝術包括剪紙和皮影兩種形式。其中,剪紙作品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形式變化多樣。幼兒通過使用剪刀,能夠將彩色紙張剪裁成各式花草、動物或人物,從而鍛煉手腦協調能力,提高審美能力。皮影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戲曲表現形式,由藝人精心刻繪,融合了民間文學、民間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是極具價值的民間藝術資源。它能夠實現美術、音樂、語文等多學科資源的有效整合,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民間器具
在幼兒教育中,民間器具以陶器和瓷器為主。其中,陶器質地粗糙,其紋樣設計多源于大自然與日常生活,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取向,歷史底蘊深厚。通過學習制作陶器,幼兒能將已掌握的紋樣工藝進行遷移應用,還能提高審美能力。而瓷器以其生動的線條和獨特的色彩美感,為幼兒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美的世界。通過系統展示瓷器的生產過程,幼兒能深入了解瓷器的制作工藝,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路徑
(一)更新教育理念,積極融入民間藝術資源
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應聚焦引導幼兒接觸美的事物,培養幼兒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民間藝術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為了充分發揮民間藝術資源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的育人效能,使幼兒能夠深入體驗與感受美,教師需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內容,明確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導向,正確認識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其中的意義與價值。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實際需求,深入挖掘民間藝術資源,找準兩者之間的融合點。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藝術教育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民間藝術資源,如紋樣、染織技藝、紙工藝術、器具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與發現,確定幼兒感興趣的民間藝術方向,并據此開展有針對性的藝術教育活動,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民間藝術資源多樣的表現形式、獨特的制作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幼兒直觀感受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培養幼兒對美的鑒賞能力,陶冶其情操,引導幼兒發現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美,激發幼兒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根據教育目標,合理篩選民間藝術資源
開展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目的是深化幼兒的藝術認知,激發幼兒的藝術創造力,進而推動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開展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時,教師需要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根據教育目標與幼兒需求合理篩選民間藝術資源,以提高幼兒的活動參與度,增強幼兒探索民間藝術的信心,激發幼兒研究民間藝術的興趣,喚醒幼兒的歸屬感與自豪感。例如,教師在開展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藝術教育活動時,為了增強幼兒的節日文化意識,推動幼兒傳承民間文化,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歷,選擇教授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在準備材料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到幼兒喜歡五彩斑斕材料的特點,為幼兒投放多色卡紙、圖樣等材料吸引幼兒注意,還要引導幼兒思考“何時能在家中見到窗花,窗花有什么特點”,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自主完成窗花制作。
(三)創新教育形式,充分展示民間藝術資源
民間藝術資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對于幼兒而言,感受其文化魅力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為了鼓勵幼兒弘揚民間藝術文化,幫助幼兒深入理解其起源與發展歷程,讓幼兒領悟不同民間藝術背后蘊含的勞動者的智慧與美好愿景,教師需要在傳授民間藝術文化知識的同時,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興趣偏好,創新并優化藝術教育活動的形式。例如,在講解皮影戲時,為了讓幼兒了解皮影戲獨特的藝術風格,教師可以播放皮影戲《指鹿為馬》的片段,吸引幼兒注意,并鼓勵幼兒討論皮影的操作方式,以激發幼兒的興趣,拓展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廣度與深度。另外,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紙張、剪刀、畫筆、竹竿等工具,鼓勵幼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制作皮影,同時安排每個小組進行皮影戲表演,并由幼兒自主完成組內角色分工。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與表達能力,讓幼兒在親身參與皮影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四)重視營造環境,全面滲透民間藝術資源
環境是重要的隱性資源,可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價值觀。為了培養幼兒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教師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的角色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同時,幼兒要從單一的傾聽者角色轉變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策劃者。在營造環境時,教師既要注重文化角的布置,使室內的每一處角落都能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還要鼓勵幼兒展示并講解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幫助幼兒梳理思路,提高表達能力。
在民間藝術資源文化的全面滲透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引導他們主動探究民間藝術。例如,在融入民間器具資源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向幼兒展示豐富的陶器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初步培養他們的審美感知,或者通過動態演示陶器制作的技巧,全面調動幼兒的感官,幫助他們深入了解陶器的制作技巧。隨后,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泥巴、水桶、水、顏料等材料,鼓勵他們結合已學的陶器制作技巧,利用這些材料創作自己想要的圖案或物品。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審美理解和感悟,巧妙地擺放和展示陶器作品,以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增強他們的創作信心,提高他們觀察、思考、探索、動手和交流的能力。
結語
民間藝術資源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極具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教師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融入民間藝術資源,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幼兒對美的體驗與感悟。為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正確認識將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性;根據教育目標,合理篩選民間藝術資源;創新教育形式,激發幼兒主動研究民間藝術的興趣;重視營造環境,全面滲透民間藝術文化。這可以充分發揮民間藝術資源的育人效能,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
(作者單位:吳橋縣教師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