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跨學科作業應立足數學學科本位,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打破學科邊界,對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整合和重組,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維和方法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思考,進而發展高階思維,形成創新意識。
【關鍵詞】跨學科 作業設計 思維
跨學科作業強調打破學科界限,關注學科融合,引導學生找到不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關聯,讓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維和方法解決問題,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那么,教師應如何以“始于社會實踐,成于活動經驗,達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新理念,設計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跨學科作業,引領學生跳出課本,走進生活,讓作業呈現出豐富、有趣的新面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關注作業的現實性,讓思維有起點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現實生活包括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等。跨學科作業設計應充分發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能引發學生關注的問題,將這些問題作為素材進行設計。
例如,人教版四上學習“速度、時間、路程”相關內容后,結合學生日常接觸的繪本故事入手設計作業:“你聽過‘龜兔賽跑’故事嗎?下面哪一幅行程圖最適合用于描述這個故事?請在□里打√,并說明理由。”從“龜兔賽跑”故事入手,巧妙地把數學作業與語文繪本故事進行結合,在比快慢的現實性問題中,讓學生思維有了起點,感受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聯系,積累學習經驗,發展數學思維。
二、關注作業的探究性,讓思維有依托
問題是探究學習的核心。跨學科作業設計應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年級的不同,可以由教師設置問題,也可以由學生通過嘗試發現并提出情境中的問題,然后以問題為載體,圍繞問題展開探究。
例如,在人教版四上學習“筆算除法”后,設計如下作業:“李白的著名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描寫的是他在流放途中,突然得知自己被赦免而即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句中‘千里江陵’是一種夸張的修辭手法,形容路途遙遠。”此時,教師告知學生:“白帝城位于重慶市奉節縣,江陵即現在的荊州市。請同學們自行查詢情境中所需的條件。”學生查詢資料后得知兩地的水路大約340千米。由此,教師提問:“(1)假設李白所乘的船的平均速度為25千米/時,如果李白凌晨0時出發,‘千里江陵一日還’(當天從白帝城到江陵)可以實現嗎?請說說理由。(2)如果你早晨5:00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請你選擇一種出行方式(①自行車速度20千米/時;②小轎車速度100千米/時;③動車速度300千米/時),計算千里江陵幾時還?”結合小學語文課本中李白著名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緊扣“千里江陵一日能還”和“千里江陵幾時還”兩大問題作為探究內容,讓學生基于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展開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數學思維能力。
三、關注作業的學科性,讓思維能立足
跨學科,即跨出學科界限、拓寬學習邊界,但跨界并不等于無界,仍然要堅守數學學科本位,跨是為高質量學習數學知識服務的。在作業設計時,應聚焦數學本質,基于數學做加法,產生增值的“化學效應”讓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五下“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后,教師可設計如下的作業:你知道五線譜里的音符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嗎?從表1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據表中信息,請你回答下面的問題:(1)一個全音符的時值比分別包含幾個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時值?(2)下面說法正確的畫“√”,錯誤的畫“×”,并說明理由。①一個八分音符里包含4個十六分音符。( )②一個四分音符里包含4個八分音符。( )③一個四分音符里包含2個八分音符。( )④一個全音符里包含4個四分音符。( )本題將音樂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打通學科壁壘,突出學科本位,體會音符對應的時值與分數的關系,認識到分數是對音符的數學化表征,既保證分數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扎實落實,又提升了應用意識、符號意識。
四、關注作業的綜合性,讓思維有升華
從學生的現實出發,設置開放、多元的數學真實問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運用分析、綜合、評價等方法深入探索數學規律、數量關系和模型結構等,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度量衡的故事”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示例的主題活動,與道德與法治、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融合,一般在四年級實施。根據探究內容可以設置三個作業任務:(1)什么是度量衡?根據自己的興趣,針對“度”“量”“衡”或其他計量單位搜索資料,了解度量衡的由來和意義,調查度量衡的發展變化過程,分工整理材料,制作成手抄報或演示文稿。(2)成語中的度量衡。中華成語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許多的數學文化。以小組為單位,查找關于度量衡的成語,了解其中的含義,同時將有關度量衡的字詞找出來,并換算成現代單位。(3)度量衡學習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其他小組可以進行提問、補充或評價,總結發現各個小組學習成果中的優點及不足。跨學科作業結合主題式學習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真實問題為載體,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升華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升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五、關注作業的實踐性,讓思維有延伸
跨學科作業可以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著眼于整合、探究、拓展單元主題,并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注重從作業的現實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實踐體悟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鑒于此,實踐性作業一般放在課外完成。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四下“營養午餐”后,教師布置作業“為家人做一頓營養午餐”的實踐性作業,包括五個活動內容。活動一:營養師開單。獨立查閱資料,了解各年齡段家庭成員每日營養需求,以及主要食物的營養成分,設計一張午餐食譜,同時標注、計算食譜里各菜品的熱量、脂肪和蛋白質含量,盡量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且要符合營養標準。活動二:萌掌柜采購。先進行預算,再制訂買菜計劃表,計算購買各類菜品價格及總額。在家人陪同下,去菜市場挑選新鮮的菜品,認真計算價格,可適當地與商家討價還價。活動三:小廚師掌勺。學生系上圍裙,挽起袖子,親自掌勺,切身感受勞動的樂趣。活動四:品營養午餐。邀請家人一起品嘗營養午餐,同時讓家人留下寶貴意見,以便下次做得更好。活動五:記活動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這次為家人做一頓營養午餐的活動感悟(以圖表、圖片、思維導圖等形式),最終在班級內進行成果展示、交流經驗。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探究,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經歷調查、計算、嘗試、評價、總結等學習歷程,讓數學思維能力得以延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 宋曉穎)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綜合與實踐’領域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xczx23-020)的研究成果。
編后記
作業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讓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因此,改進與優化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專輯的這三篇文章在作業設計的改進與優化方面都做了探索,可供參考。